我確診了或接觸到確診者,該怎麼辦?一次搞懂十大守則
遵守規範,保護自己與所愛的人。
文/50+編輯部 圖片來源/Juraj Varga from Pixabay
編按:COVID-19疫情升溫,確認案例增加,審慎防疫之餘,如果自己確診了,或是曾經接觸到確診者,該怎麼做?要注意哪些細節才能保護自己與家人?
近日新增多例本土確診個案,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也全面升級防疫等級。我們除了做好個人防疫措施:勤洗手、戴口罩 、少出門、公費對象快打疫苗之外,指揮中心提醒,假使遇到以下2種狀況,先別慌張,好好遵守 10大守則,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身邊的親朋好友!
我有接觸到COVID-19確診個案,該怎麼辦?
1. 如果您與確診個案於症狀發生前3天至隔離前有密切接觸?(如共同用餐、共同居住或曾有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請先留在家中自我隔離,等候衛生單位通知,除非有立即就醫需求,請不要離開住所。
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觀察自己是否出現COVID-19的相關症狀,如:發燒、流鼻水、咳嗽、喉嚨痛、倦怠、肌肉痠痛、頭痛、腹瀉、嗅覺或味覺異常、呼吸急促等。
6. 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絡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7. 請依指示就醫或前往篩檢,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家人和共餐或共用物品。
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
10. 如果您不是密切接觸者,則僅需進行自我健康監測14天,如有疑症狀,請佩戴口罩後就醫評估,並告知可能的接觸史。
我是COVID-19確診個案,該怎麼辦?
1. 大部分的COVID-19感染者症狀輕微,休養後即可自行康復,為了將醫療資源留給重症患者,請您先留在家中不要離開,等候公衛人員通知。
2. 在家中請單獨一人一室,盡量和家人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不要離開房間。
3. 在家中請避免與其他同住者接觸,特別是長者、幼兒或免疫力低下的同住家人。
4. 請務必佩戴口罩和注意手部衛生(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酒精)。
5. 若出現發燒症狀,可以使用退燒藥減緩不適症狀,盡量臥床休息和飲水。
6. 務必觀察自身症狀變化,若出現以下症狀時,請立即聯繫119、衛生局或撥打1922:喘、呼吸困難、持續胸痛、胸悶、意識不清、皮膚或嘴唇或指甲床發青。
7. 請依指示就醫,並禁止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8. 請家人準備食物飲水,不要和家人共餐或共用物品。
9. 請使用稀釋後的漂白水或酒精清潔所有經常觸摸的物體表面。
10. 電話連絡我的密切接觸者(在我開始有症狀發生的前三天至隔離前,有共同餐、共同居住或未佩戴口罩下面對面15分鐘以上的接觸),請他們自我隔離並健康監測。
2021/05/1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