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知識|是否流汗,和運動效果無關!評估健身房教練課是否有用的3指標
上健身房,就要真的有用。
口述/關於健身 整理/林芳如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運動時,流愈多汗代表愈有效?等等,這可能是個誤會。專家指出,流汗多寡不能作為運動是否有效的依據,因為流汗只是身體為了維持一定體溫而產生的自然機制。如果流汗跟運動效果沒有直接關係,該怎麼判斷運動、教練課是否有效?3個指標和你分享。
流愈多汗不代表運動愈有效,流汗多寡跟體質有關
花錢上健身房、請教練,如何判斷訓練是否有效果?也許有人會認為:「流愈多汗愈有效!」大汗淋漓雖暢快,但是否能作為判斷成效的指標?事實上,流汗和訓練效果、課程內容並沒有直接相關。
原因是,流汗是身體機制的自然反應。當我們運動的時候,身體產生多餘熱能,體溫會升高。為了讓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這些熱能就必須想辦法被排掉。而身體有許多自我調節的方式,其中一項就是流汗。流汗時,水分蒸發以及散失,能幫助我們排掉這些熱能,好讓我們維持穩定的體溫。
所以,流汗跟運動成效沒有直接關係。有些人可能天生汗腺比較發達,所以容易流汗;相反的,有一些人可能沒那麼容易流汗,但這不代表他當下投入的運動,對他來說沒有效果。
怎麼判斷運動成效?3個不必靠儀器的好用指標
那麼,我們該怎麼評斷某個健身課程有沒有效?有幾個參考指標:
1. 觀察體態變化
你可以觀察體態。最簡單的紀錄方式,是拍前後對比照,如果課程真的有效,相信你可以透過照片看出差異,比如胖瘦。
2. 觀察肩膀、脊椎等關節位置的變化
除了體態,大家也可以觀察關節位置的變化,像是有的人可能有高低肩,有的人可能有脊椎側彎,或者是天生身體有點歪一邊。假設訓練一段時間,或者是你的教練本來就是主打這個部分,你也可以透過照片記錄,觀察訓練是否有效。
3. 觀察力量是否增強、痠痛是否改善
如果你上課目的是強化力量,像是透過訓練讓力量增長,或者想減少身體不適,那麼這也是觀察自己是否進步的依據之一。當你感覺到力量因著課表,也就是教練安排的訓練內容開始有明顯的進步;或者是你本來很容易腰痠背痛、某個地方緊繃,但因為課程的關係,這些問題獲得改善,可能表示訓練內容有效。
(本文整理自《關於健身》Podcast,原標題為〈打破迷思|EP.9 流汗不等於運動效果〉)
2021/03/0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加入50+網站會員!即享專屬7大權益
→https://pse.is/44efyk
實踐夢想的第一步「50X50夢想計畫」
→https://pse.is/3gf6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