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弘兼憲史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王美珍
編按:人人都可能面對一個人的老後,如何過得好?漫畫家弘兼憲史建議,要認定人生完全是自己的責任,無論好壞,自己承擔起責任,才不會成天埋怨別人、抱怨社會。
在每個人都要面對孤獨過生活的這個時代,最重要的關鍵字就是「自己的責任」。
人生完全是自己的責任。有什麼事情不順遂時,人往往會想「都是某某人害我變成這樣」,馬上責怪起他人。但愈是這麼想,愈容易鬱積怒氣,所以,最該做的是試著問自己「不是某某人的錯,而是自己的錯吧」?
當成是自己的錯,幾乎所有事都能被原諒。只要想:「哇,怎麼會變成這樣呢?說起來都要怪自己,沒辦法。」把錯都往自己身上推,就不得不原諒。這麼做,也關係到精神上的穩定。
如果想成「都是老婆害我變成這樣」、「都是孩子害我變成這樣」、「都是父母害我變成這樣」,就很難從中跳脫出來。
孩子小的時候,的確會以孩子為優先,若要看顧父母,也必須犧牲自己。人生就是有必須那麼做的時期,更有必須承擔種種事的時期。怪孩子、怪父母,也於事無補。
反過來,若能從那種想法走出來,就只剩下自己的責任了。所以,最好不要彼此埋怨「都是為了另一半」,這樣在精神上健全多了。
「自己的責任」這個概念,在以前的日本就有了。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家開始普遍使用「自己的責任」這個詞,是最近的事。2004年在中東發生日本人人質事件時,「自己的責任」這個詞被頻繁使用。以「自己的責任」來處理那起事件是否恰當,引發相當大的議論。
我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自己做的事,全都是自己的責任。即便是為了某人而做,也是自己決定要與那個人扯上關係。不論結果如何,都不是某人的責任,而是自己的責任。真的不是任何人的責任。
自己做了決定,結果變成那樣,就怪某人不好、怪社會不好,並不公平。換句話說,怪周遭環境不好才會變成那樣,也太自我了。在同樣的環境中,有人會愈來愈好,也有人會愈來愈糟。所以,只能說愈來愈糟是自己的責任。
要對自己更嚴格才行。最重要的是,嚴以律己,寬以待人。麻煩的是,很多人活到一大把年紀,還是嚴以律人,寬以待己。我認為不要跟那種沒有責任感的人往來就行了,並期許自己不要變成那樣。
有些人到了某個年紀,相較於年輕人,思考會變得比較沒有彈性,自尊心也會莫名地增強,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什麼事都想怪到別人身上,怪某人不好、怪社會不好。遇到這種人,別理他就是了。活到一大把年紀,開始怪某某人不好,只能對他說:「你就這樣埋怨到死吧。」
我這麼說,或許有人會責怪我說:「弘兼老師太不仁慈了。」但是,仁不仁慈是其次,人本來就該為自己負責。不能承擔自己的失敗,把責任推給別人,是最差勁的事。更糟糕的,是說「都是社會的錯」。我很想當面對這種人說:「不,都是你的錯。」
我最近才發覺,我對漫畫裡出場的每一個人物,也都在無意識中十分嚴格地追究他們自己的責任。出場人物陷入困境,得不到救援或協助,最後只能靠自己承擔的場面非常多。有讀者告訴我:「看完弘兼老師的漫畫,讓我體會到『這種時候只能靠自己熬過去,人生就是這樣』。」
我的性格是不喜歡依賴別人,所以也不喜歡別人依賴我。
(本文摘自弘兼憲史著,《和孤獨做朋友:弘兼憲史的一人生活學》,台灣角川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