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安慰經歷哀傷的人?以同理心取代同情心
面對哀傷,尊重每個人都需要時間讓傷口癒合。
文/Claire Chien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按:本文作者Claire是倫敦攝政學院心理治療、諮商碩士。她經歷過離婚、再婚,第二段婚姻中懷孕5個月時失去腹中寶寶,陷入巨大悲傷的漩渦。沉澱之後,她從個人的生命歷程和心理諮商專業出發,寫下《失去之後》一書。不論你正面臨生命中艱難的失去,或者想好好陪伴經歷失去的朋友,這篇文章都會對你有所幫助:
我們的社會常常忽略同理心的重要性。同理心不是同情,同情是把自己看得比較高(我比你/妳好)所以可以憐憫對方,但對方根本不需要被施捨以憐憫。發生不幸的人並沒有比較低下,只是「發生不幸」而已;「幸運」的人有一天也可能遇上不幸,生命本來就是無常的,不停流轉於高峰與谷底之間。
年輕時仗著機會多,以為談感情很容易。二十八歲新婚時,看著身邊的單身女性好友,很難想像她們心中的複雜心情。我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就是還沒遇到適合的對象而已;直到離了婚,經過差不多快十年才遇到S,這中間在談戀愛與分手、心碎之間痛苦掙扎不知多少回,才終於學會謙卑,更加懂得感恩與珍惜,也才明白當初對身邊好友那些不必要的同情,像是在她們已經受傷的心口補一刀,以為表現善意,卻是突顯自己缺乏人生經歷與無知。
高高在上地同情別人很容易,要用同理心去感同身受別人的痛苦卻很難。除了有「意願」,還要有「能力」,才能與受苦的人平等地站在一起。
給對方時間與空間經歷一切,既不試圖催促他/她加快腳步,趕快離開傷心地,也不用廉價的安慰或建議,試圖「讓事情變得更好」。每個危機或不幸的背後都可能隱藏著禮物,我們只需要面對與處理當下的情緒,生命是有機的,自然會慢慢開展出新的格局。
失去孩子從醫院回來之後,我讓自己好好躺在床上,休養了兩、三個星期。這中間我們只讓少數幾個非常要好的朋友來探訪。此刻最不需要的就是表面膚淺的社交,我們有意識地選擇可以在他/她們面前放心展現脆弱的朋友。
這時候的我們就像剛剛經過暴風雨摧殘、搖搖欲墜的植物,最需要罩在溫室裡休息與滋養,被好好地照顧;如果來個不夠細心的園丁,就會輕易折斷傷痕累累的枝椏。不是所有的朋友都有這份敏感度,而真正的友誼需要時間累積,才能贏得信任,讓我們可以安心地把脆弱的自己交出去,相信會得到的是保護而不是更多傷害。
S有個多年好友,我與她認識也有一段時間了,知道她不會粗心地在傷口上大力搓鹽巴,自以為在幫忙消毒,也不會不夠敏銳、小心,讓我們講完以後感覺更糟。她是少數第一時間趕來探訪的朋友,一見面就給了一個大大的擁抱,眼神裡盡是關愛與支持。就算什麼都沒說,光是待在她溫暖的懷抱裡,我就哭了。
大部分時候,她只是靜靜坐在沙發上,聆聽我們訴說發生了什麼事,以及內心的感受,偶爾點點頭,絕不批判我們的做法,也沒給任何建議。聽到難過的地方,淚水跟著噙在眼眶裡,中間分享一些詩或說些鼓勵、支持的話。
我和S就像受困在偏遠雪地,只能躲在洞穴裡緊緊依偎、呵著手心取暖,偶爾有朋友送補給品與木炭來,得以度過冷冽漫長的寒冬。以前就覺得良好的友誼很滋養,生活中的大小事因為有人可以分享而感受到加倍的快樂;但我不曉得在生命突然崩塌陷落時,出現在身邊的朋友,僅是簡短一小時的陪伴,不僅讓我們發抖的身軀得以暖和,餘溫還讓我們整個冬季都感到溫暖。
就算是受過多年訓練的我,很多時候面對剛剛經歷重大衝擊、情緒還很強烈的個案,就像盯著剛發生意外、還血肉模糊的傷口,雖然每次諮商只有短短的五十分鐘,結束之後我可能要花幾個小時、有時候甚至好幾天才能慢慢平復心情,更不要說沒有接觸過心理治療的家人、朋友,想必更加不知道如何與我相處。
尤其是傷心難過的時刻,看周圍人事物的角度也比較敏感且負面,很容易覺得沒人真正關心或在乎。不過就算身邊的人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是我們肚子裡的蛔蟲,知道我們此刻最需要的是什麼,因此無論如何就是做得不夠好。
這段期間也讓我清楚看見─原來很多人其實是不知道該怎麼辦,爸媽、老一輩可能不知道怎麼表達情感;習慣靠女人傳話的男人可能不知道該和我說些什麼;知心好友們可能怕提起了會引發傷痛,不問又怕被誤會不夠關心。然而如果沒有直接溝通這些「可能」,就永遠都不會知道彼此真正的想法或感受。
其實身邊的人可以誠實表達不知道如何提供陪伴,但仍然細心地詢問哀悼中的人需要什麼? 而正在經歷哀傷的人,可以盡量清楚表示怎麼樣的支持才是合適的。比較好的方式,如:尊重每個人各自的哀悼方式;不要催促著趕快走出悲傷,那樣只會增加壓力;提高敏感度,尤其是談到某些話題時;或是只要聆聽,不要跳入解決問題的模式。
(本文摘錄自Claire Chien著,《失去之後》,時報出版。)
2018/04/12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