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李偉文:數位時代還是要沖洗照片,成為老後美好的下酒菜
下一篇

奧斯卡最美!80歲珍芳達的優雅秘訣:心靈要爬樓梯

李偉文:數位時代還是要沖洗照片,成為老後美好的下酒菜

提醒自己從現在開始整理相片,同時紀錄現在和未來的美好。

文/李偉文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神祕女詩人夏宇有一首〈甜蜜的復仇〉,短短的詩,常常被我用在題贈給朋友的相片背後:把你的影子加點鹽,醃起來,風乾,老的時候,下酒。

這首詩貼切描述了相片的功能與重要性。

曾有好多年,我自製的賀年卡封面畫著一個坐在搖椅上的老頭子,他的雙腳泡在一個寫著「dream」的盆子裡,旁邊題著字:「我把昨夜的美夢,放進冰箱,很久很久以後,當我齒搖髮白時,把這凍結的美夢,解凍加熱,再坐下來把老骨頭泡個夠!」

相片的確是最能顯示歲月痕跡的憑藉,一張張相片就是我們的生命,那些相遇的人、心動的時刻,彷彿重新活了過來。這種回溯對於確認每個人獨特的生命意義是很重要的。

作家王鼎鈞說過一個故事,據說一個人死後,他的靈魂會把生前留下的腳印一個個撿起來,因此,每個靈魂都必須把生平經過的路再走一遍,街頭巷尾,路上橋上,車中船中,腳印永遠不滅。縱使橋已塌,船已沉,路已翻修,一旦靈魂重到,腳印就會一個一個浮上來,等待靈魂的撿拾。

這是一個很動人的傳說,我覺得整理過往的相片就像是撿拾腳印的儀式,我們撿回的不只是腳印,所有我們唱過的歌、流過的淚、滴過的汗,都會在我們重新回顧時化為陳年美酒,溫暖著我們的心。

這麼美好的事情,當然不能等到視茫茫、體力不濟才做,應該要在來得及且記憶猶新時,挑選值得珍藏的相片,為它們加上備註。

是的,我說的是一張張的相片,而不是掛在網路上某個資料夾裡的數位電子檔。

以前拍照的成本很高,底片要錢,一卷只能拍三十多張,沖洗成像要錢,洗成相片當然也要錢,更麻煩的是,一直到洗成相片為止,你都無法確定自己有沒有拍到想要的畫面,曝光量夠不夠,是否手震模糊。也因為拍照是這麼不容易,以前對於拍照往往很慎重。

現在一切影像訊息全部數位化了,手機無所不拍,保證張張成功,而且不必花任何錢。這當然是進步,但一切過於方便之餘,也喪失了許多樂趣。

以前朋友們一起出去玩,負責拍照的人會細心地把相片加洗好,再找個時間聚餐、分送相片給大家。有人出國旅行回來後,也會邀約大家以幻燈片分享旅行心得與見聞。但是一切數位化後,需要的相片直接透過電子信件傳送,或是把相片存在雲端資料庫讓大家上去看,已經不再有大伙兒碰面聊天那種情感交流的動力與機會了。

前些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專欄也提到了相片數位化帶來的可能問題。作者提到在以前的膠卷底片時代,拍完照,至少會洗出一疊實體相片,有的人會整理起來貼在相簿裡,沒空整理的人至少也會把相片整疊收進鞋盒,堆在閣樓的儲藏室或櫃子裡。就算一個人百年後,後代子孫要找資料,即便老舊發黃,都還有第一手的原始資料可以研究或佐證。

現代人把數位資料儲存在電腦裡,萬一電腦毀損或失竊,即便曾經很小心地備份起來,萬一哪天發生了意外,來不及交待或整理,那些電腦裡的加密私人數位相片或檔案不但沒人知道,即便後人有心尋找,恐怕也不得其門而入。

的確,若有實體物品,尤其是洗成相片以後,多數人都不太會扔掉這些相片,最有可能的是放入餅乾盒再擺進抽屜或櫃子裡,基本上算是「永遠存在」。

臺大哲學系傅佩榮教授曾經問:「假如天崩地裂急著逃難,或者家裡失火,緊急狀況下你只能帶走一樣東西時,你會帶什麼?」

他的答案是相簿。他認為所有的家具和用品都可以再買,銀行的存摺一定在銀行還有存底,但相簿如果燒掉就不能再複製了,將是無可彌補的損失,記憶中的迷惘再也得不到辨明的機會。

我和傅教授一樣,覺得相片代表的過往回憶是無可替代的資產,而且我主張,每次拍完要挑一些具代表性的,沖洗成一張張實體相片,除了放在雲端資料庫有不見的風險,也因為現在拍照太方便、太隨興了,資料庫裡存的巨量相片若沒整理,等於是垃圾。

相片要整理,要洗出來裝訂成冊,更要挑最喜歡、最具代表性的裝入相框,擺在看得見的地方。我在國外友人家時,常常看到他們的壁爐、客廳或臥室牆壁上擺滿了一幅又一幅的相片,整個居家空間顯得非常溫馨。

要是我們把每次家庭聚會、朋友相聚,以及一切生命中特別時刻的照片洗出來裝輯成冊,當兄弟姐妹各自成家立業後,逢年過節與年老的父母親團聚時,若是有這些相本讓全家人一起翻閱,或是各自翻看後不時探頭分享與討論,除了能印證各自的記憶,創造共同的話題,也會勾引出平常不會提起的事,促成心靈交流的美好契機。

很多人為退休後的生活做準備時,通常只會想到要準備多少錢、要做什麼投資,但是金錢只能滿足物質口腹之欲,我們都沒有注意到精神和心靈上的準備,這是很可惜的。

提醒自己從現在開始整理過往的相片,同時將現在和未來的美好時刻記錄下來,保存在一張張的相片裡,這可是我們老了之後的下酒菜啊!

(本文摘錄自李偉文著,《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時報出版。)

 

2018/03/1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奧斯卡最美!80歲珍芳達的優雅秘訣:心靈要爬樓梯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