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照服員高瀨專訪:如何避免照護殺人?關鍵在「群」
在照顧的路上,一群人比一個人走的更遠。
文/陳莞欣 攝影/劉經浩
子女殺害年邁的父母,老人結束老伴的生命、機構內的照服員扼死長者……高齡社會中的照顧悲劇,在日本成了一個新的名詞:「照護殺人」。
根據日本NHK的報導,照護殺人的事件每兩週就會發生一起。而照顧親人者當中,每4人就有1人曾過想結束被照護對象的生命。日本中老年身心專家石藏文信甚至以《好想殺死父母……》為題成書,指出日本社會中對父母「殺意最強」的,正是因為照顧父母,飽受憂鬱症和高度壓力困擾的40-60歲世代。
超高齡社會的日本面臨的難題,也可能是未來台灣的景況。身為照護者世代的我們,該怎麼防止照護殺人的悲劇?
日本照護支援專門員高瀨比左子,因為有感於照護者的孤立無援,在2012年成立了「開創未來的咖啡館」。在類似咖啡館的空間固定舉行聚會,讓身處各個位置的照護者,都能在享用茶點的輕鬆氣氛中,討論照護現場的種種問題。
不要輕忽別人發出的SOS
「我覺得,走上殺人這條路的照顧者是非常孤獨的。」高瀨說,照顧者常會忘記,自己有權利向外界求救。不論是告訴別人:「我已經快要受不了了」、「我現在壓力很大」,愈早發出求救訊號,阻止悲劇發生的可能性就愈高。
高瀨認為,群聚的力量能打破照護者的孤獨。
高瀨建議,不知道該怎麼啟齒的人,可以從聊天、參加聚會開始。她最早也是在社群媒體上發文,紀錄工作的點滴,意外引起不少人的共鳴。在社群媒體上,人們似乎更容易談論平時在職場、家庭內說不出口的事情。以線上的交集為基礎,才有後來召集實體聚會的計畫。
在聚會當中,參加者可以互相傾聽彼此的抱怨、觀察他人的身心狀態。他人的陪伴讓照顧者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高瀨笑說,她也推薦照顧者下班後結伴上酒吧喝一杯,非常有助於減輕照顧壓力!
以一群人的力量,串起長者的守護網
雖說一群人的力量大過一個人,但在人情淡薄的現代社會中,如何形成「群聚」的力量?
高瀨認為,想動員地方的力量形成相互支持的網絡,與其強調這是一個專屬「失能者」或「照顧者」的組織,不如換個說法:「我們怎麼讓這個社區更好?」先以不特定的大眾為對象,舉辦能凝聚眾人的聚會,再深入發起各項計畫。更好的社區藍圖當中,當然也包含了「讓長者生活的更舒適愉快」這個項目。如此一來,守護長者的支援網絡就能自然的生成。
發源於東京大田區的地域關懷組織「MIMAM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08年,當地商店街老店的職員和幾名專業照服員一起成立了「大田北高齡者互助網促進協會」。協會暱稱「MIMAMO」,即日文「守護(みまも)」的諧音,希望能串聯地方上的民眾、照護組織和警察局等團體。最初的參加者,多為70-80歲的長者。除了發揮守望相助的精神,也為自己的將來預做打算。
在商店街的主導下,店鋪附近荒廢的公園成了幼稚園學童和長者們同樂的田園,原本閒置的店鋪則被改造為聚會活動的場所。如今,商店街每月固定開辦「迷你講座」,包括電腦教室、傳統文化講座、手語舞教學以及共餐食堂等,活動相當多元。
MIMAMO的共餐食堂。圖片來源/みま~も!FB專頁
此外,MIMAMO還進一步串聯地域商家加入守護長者的行列。願意參與的單位,可以得到一張「友善貼紙」。貼在門口的貼紙,寫著該單位可以提供長者的服務。例如,送餐服務組織寫到:「擔心飲食、營養不均的人,歡迎進來諮詢!」、藥局可以告訴大家:「每天都有好好照顧自己的健康嗎?這裡可以免費量血壓、體重、體脂肪!」
生活在大田區的長者們,則會拿到一個鑰匙圈,上頭記載了每個人的「專屬號碼」和地區支援中心的連絡電話。如果哪天發生意外,急救人員可以憑著這個號碼,查詢到長者的姓名、住所和醫療資訊。平日商家看到拿著鑰匙圈的長者,也會多加注意他們的行動。在喝杯茶、借把傘的互動當中,自然串起一張長者的保護網。現在,除了東京以外,大阪、鹿兒島、群馬等地區,也開始推廣MIMAMO這種地方營造模式。
拿著鑰匙圈的長者們。圖片來源/みま~も
不論是為照護者創造交流空間的茶會,或者發動全社區之力守護老人的MIMAMO組織,都是為了打破照顧者的孤立狀態而存在。一個人獨自承擔沉重的照護壓力,容易走上絕路;一群人結伴而行,照顧之路才能走的長長久久!
2017/11/17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