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怎麼打造失智友善社區?每個人都要「雞婆」一點
下一篇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怎麼樣才能自在又安心?

怎麼打造失智友善社區?每個人都要「雞婆」一點

將來我們老了,就是彼此互相照顧了!

文、圖/陳莞欣 

萬華的一家甜點店裡,服務員邱小弟熱心的將飲料端給客人。工作第一天,他幹勁十足的問其他人:「外面客人這麼多,為什麼不讓他們進來?」

這家「驚喜甜點店」,是台灣失智症協會所開設的期間限定店。就像日本有家「上錯菜的餐廳」一樣,店裡所有店員都是輕度到中度失智者。儘管有時健忘,有時會搞不清楚當下的時空,在家屬和工作人員的協助下,他們仍能稱職的扮演服務生的角色。

 
怎麼打造失智友善社區?每個人都要「雞婆」一點_img_1

期間限定的驚喜甜點店,雇用失智者當店員。

61歲的邱小弟,原本是運輸業的老闆。9年前的一場腦傷讓他昏迷多日,醒來之後竟連太太都不認得。自此,他展開漫長的復健之路,一點一點找回原本的自己。邱小弟的另一半素梅姊說,社交生活的刺激,讓失智者保有與人互動的能力。現在的邱小弟,不只可以自理生活,還能跟其他失智者家屬談笑自如呢!

怎麼打造失智友善社區?每個人都要「雞婆」一點_img_2

在另一半的協助下,邱小弟擔任驚喜甜點店的店員。

我還有能力,為什麼要剝奪我的生活?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指出,2017年,全世界有近5千萬名失智症患者。到了2050年,這個數字將會突破1億3千萬,相當於每3秒就會增加一位失智患者。即將進入高齡化社會的台灣,也會面臨失智患者激增的衝擊。

過去,人們總認為失智是老人的專利。但現在,有愈來愈多的年輕型失智確診案例。從40幾歲開始,就開始出現失智症狀。湯麗玉觀察,不少案例確診失智後,周圍的人會假定他已經失能,無法自理生活。曾有失智患者沮喪的告訴她,「昨天我還可以倒垃圾,今天確診以後,我太太就不讓我出門了。」也有患者感到不受尊重:「明明我才是患者,醫生卻只跟我太太解釋病情。」一旦失智者的工作、功能都被旁人剝奪,退化速度將快的驚人。

珍惜失智者的能力,打造友善職場

開設3天的驚喜甜點店,雖然只是概念店,但目前台灣已有實際雇用失智症患者的職場。例如連鎖超商7-11,讓失智長者在特定門市擔任實習店員服務客人。

讓失智者盡可能的留在職場,有助於延緩失智者的能力退化。但如何設計適合失智者的工作,則需要細緻的討論與專業的協助。湯麗玉以日本電影《明日的記憶》為例,片中影星渡邊謙飾演罹患失智症的男主角,原本是廣告公司裡優秀的課長。失智以後,能力或許從100分下降到60分。雖然不能繼續擔任課長職務,但能不能為他安排一份事務性的行政工作?

另一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則是一位50幾歲的男性。失智以前,他曾經是可以主持100桌桌菜的大廚。失智以後,他開始出錯,有時忘了放鹽、忘了關火,無法勝任大廚工作。離職以後,他找到另一家餐廳的兼職工作,負責中餐的備料、善後。儘管薪水不比從前,能找到一份相關的工作,已讓當事人相當開心。

湯麗玉認為,失智者的職務再設計是漸進式的。從課長變成事務小弟,當事人剛開始當然無法接受。職務轉換的過程,需要有專業人員的評估、直接督導的協助,還有職場上其他同事的包容和理解。如同在驚喜甜點店裡,有家屬協助失智者備餐、客人也了解失智者出錯的可能。友善失智者的職場,需要每一個參與其中的人共同促成。

每個人都雞婆一點,讓失智者安心生活

失智友善的職場,只是第一步。湯麗玉說,倡議團體最終的理想,是建立一個讓失智者可以安心生活,與常人無異的友善社區。

過去,最讓家屬困擾的,莫過於失智者與人互動時所造成的糾紛。例如,許多失智者會不停的買同樣的東西回家、購物後忘了付錢被誤以為是偷竊。湯麗玉甚至聽過幾個負面的案例,像是有位失智奶奶常到同一家店購買同款式的圍巾。店家發現奶奶有失智的問題,非但沒有阻止,反而故意讓奶奶買下重複的商品。

在失智友善社區的理想中,多數的居民都能理解、包容失智者的行為。當行為異常的失智長者來到店家,老闆可以請他坐下來喝杯水,適時問候、關心。如果發現走失的失智長者,也可以幫忙打電話給警局或家屬。

目前,台灣失智症協會鎖定台北市的萬華區做為第一個失智友善社區的據點。萬華有17%的老人人口,是台北第二老的社區。老人多、失智者多,再加上深耕地方的組織和商圈自治會多,鄰里之間的連繫緊密。

湯麗玉指出,社區裡的友善店家,就像是失智長者的守護者。例如,有家屬為了避免失智的媽媽走失,主動和附近的商家串連。媽媽走到哪裡,店家都會即時的拍照、傳LINE訊息給他。即使媽媽白天在社區裡到處逛街,兒子也不用擔心。

還有一位失智者家屬,事先到母親常去的店家和老闆溝通。每當這位失智的奶奶前往店家時,老闆會告訴她:「阿嬤,你做人很成功,吃什麼都不用錢,我招待!」事後再由家屬固定前往結帳。既不造成店家的困擾,又讓阿嬤生活品質變好,覺得自己被尊重、肯定,可說是一舉數得。

鄰里互相照顧的未來

現代人的鄰里關係淡薄,失智友善社區的理想,在台灣可能實現嗎?湯麗玉觀察,不少失智者的家屬仍然有相當的顧慮,害怕讓失智患者走出家門,會被歧視、嘲笑。然而,隨著失智者急速增加、照護人力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失智者最終仍需回到社區。特別是現今5、60歲這個世代,「將來我們老了,或許沒人可以照顧我們。就是大家彼此互相照顧了。」

因此,她鼓勵家屬不要害怕被拒絕,勇於和店家溝通。或許10家店裡,只有4家願意加入失智友善的行列,那也已是很大的進步。「你會發現台灣人其實還是善良、有人情味的!」

至於一般民眾,則可以再多雞婆」一點。路上看到疑似走失的失智者,不要吝惜給於協助。湯麗玉曾看過一位漂亮的白髮奶奶為了搭公車,竟然走在快車道上,車子就從她身邊呼嘯而過。她趕緊將奶奶帶往安全的地方,陪她搭公車到目的地後才離去。雖然看似麻煩,卻能夠減少一樁憾事。

湯麗玉笑說,每個人的舉手之勞,就能串起一張守護失智者的大網。她有一個願景,希望未來有天,失智者白天都能走出家門,在社區裡隨意走動。要吃、要喝、要借廁所都沒問題。如果走出社區的舒適網,里長辦公室就會收到警報,請人將長輩帶回。到了晚上,志工一一出動,將失智者帶回家。就像白鷺鷥一樣,白天自由飛翔,晚上回巢。即使失智,也能在熟悉的地方安全快樂的生活,實踐在地終老的理想。

2017/09/28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一個人的老後生活,怎麼樣才能自在又安心?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