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袁瓊瓊:老年人更快樂
下一篇

鄧惠文談大齡女子,怎麼活得好?認清能力有限,只做負擔得了的事

袁瓊瓊:老年人更快樂

快樂從何而來?就在內在與外在的相遇之處。

快樂從何而來?就在內在與外在的相遇之處。

文/袁瓊瓊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心理學家勞拉‧卡絲騰森(Laura Carstensen)在TED上演講時,滿面笑容告訴大家:「老年人更快樂。」

卡絲騰森做這個演講是2011年,她那時58歲,雖然外表看上去一頭白髮,這歲數顯然還談不上是「真正的老」。有史以來,人類一直在對抗衰老,追尋青春泉,追求長生不死,終於,在21世紀,我們迎來了長壽時代。

高齡化社會幾乎是全球現象。過去講到人口結構,多用金字塔圖解說。最下層的底座是幼齡人口,之後是年輕人,中壯年;尖尖的,代表人口稀少的頂端,則是老人。頭一次,這個金字塔不符現實,目前人口結構圖,在多數地區,已經變成了長方形,也就是說,幼齡人口幾乎跟老年人口一樣多了,而在戰亂頻繁的地區,例如中東,北非,以巴衝突的加薩走廊,這個結構圖恐怕已經成了倒三角,因為青壯年都戰死了。

為什麼老人「變」多,自然是因為人類比過去長壽。我沒有正式的統計數據,但是現代「似乎」人瑞很多。時常聽周邊人談起他的親戚或長輩,動輒九十上百歲,並且還依舊耳聰目明。

我所知的,最能「鼓舞人心」的故某位遠親長輩。他車禍住院。會出車禍是因為這位百歲老人依舊以摩托車為代步工具。有天在路上被撞了。肇事車輛逃逸。老先生從地上爬起來,檢查身上零件,發現少一物事,原來是右腿撞斷,且不知飛往何處去了。

這位了不起的老人家遊目四顧,在不遠處找到了他的腿,於是跳過去把腿撿回來。幸而是摩托車,一隻腿也能騎,於是他就自己抱著斷腿去了醫院,因為傷口還很「新鮮」,醫院緊急縫合,保全了他的腿。

這聽起來完全像卡通片,雖然有諸多不解之處,例如腿斷了不痛嗎?還是人老了就神經比較大條,連痛覺都「退化」了……等等,不過這的確真人真事,有圖為證。去探望他的時候,他腿上打石膏,不得不躺床上,除此外,精氣神十足,且胃口好得很,一直大嗓門抱怨醫院伙食。

在網路上看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導:由於生命科學的研究發展,預估在21世紀,「人類的基因工程壽命完全可以達到180歲以上。」活到180歲,和180歲了還能活蹦亂跳,是兩種不同的概念。至少現在,我對這個美景想像不出來,目前這個接近七十歲的身體已經讓我很煩惱了。但是,雖然身體狀況不理想,精神層面,倒很接近卡絲騰森說的:「老年人更快樂。」

自己跟自己比,我沒興趣「重返青春」。雖然體能狀況會改進,外觀的「視覺」效果也強過今日,但是回望過往,其實活得非常苦惱,有如火宅之人,內心糾結萬端,百慮交陳。我是過了六十之後,才約略嘗到了人生的蜜味,開始能夠感覺自己身而為人這件事的神秘神奇與莊嚴之處。

卡絲騰森認為,老年人容易快樂,是因為接受了來日無多這件事。當我們意識到我們沒有時間,就能更明白事物的優先排序。老年讓我們放下繁瑣小事,把精力集中於真正重要的事情上。

「更能欣賞人生,更寬容,日子越過越好。」這段話很美妙,不過,能夠做到,恐怕跟智慧或修養沒什麼大關係。有位年輕時個性火爆的朋友,上了六十,也就善眉善目起來。問他怎麼「修」成這樣的,他明白表示:根本沒修。只是現在脾氣「發不動」了。因為發不動脾氣,於是了解不發脾氣天也不會塌下來。因為動情緒太累,也就理解:沒什麼情緒也一樣可以活得「性情中人」。

當然,世界這麼大,也還是有一些勁爆老人家,晚年的娛樂項目是到處找服務生幹譙,或者在捷運上逼少年人讓座。有人嘆說:人老了會變壞。而睿智的人則說:「不是人老了變壞,是壞人變老了。」這種「老當益壯」,我個人淺見,認為他們可能活不長。內部機件不夠力,又立志做火爆浪子,拿普通車當方程式賽車操,絕對撐不了太久的。

所以,卡絲騰森那句話:「老年人更快樂」,並不是人年紀大了容易快樂;我覺得要反過來說,其實是「快樂的人容易活的久一點。」

快樂從何而來?在施與受之間,內在與外在的相遇之處。這是娜妲莉‧高柏(Natalie Goldberg)的話。她病了三個禮拜,躺在床上什麼事都不能做。除了發呆,閱讀,看窗外,胡思亂想。就在這種情況下,她發現自己感覺到快樂。那幾乎近於狂喜。

她覺得安適,平和。但是病好之後,那狀態就離開了。因為她又開始工作,會見朋友,忙一些生活瑣事。用她自己的話說:「充滿熱情地投入瘋狂的活動節奏中。」

很多時候,我們忙著「活」。生活看似充實,而其實內在枯渴。我們並來不及看自己經歷了什麼,體驗了什麼。生活如風,從身旁忽忽捲過。我們沒有時間,也幾乎缺乏心情,讓「內在與外在相遇」。

老年給予我們的禮物就是讓一切慢下來,讓內在開始安靜。因為身體機能不便,肉身的存在感變得鮮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我比現在更了解我自己的身體。

希臘人認為身體是靈魂的廟堂。但是身體不出狀況時,靈魂來來去去,很少關注這個「居所」,而現在,身體在呼喊,用小恙小痛逼使我回到內在。用僵硬與行動遲緩讓我向內注視靈魂。

終於,我們可以回望自己的一生,如果觀察的夠久,便會明白「無常」指的不是意外或變故,而是一切都會過去。無論好事壞事,無論悲喜,無論美無論醜。甚至創造與崩毀,都在時光行進之時:出現,存在,之後敗壞,並且消逝。

2017/09/1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鄧惠文談大齡女子,怎麼活得好?認清能力有限,只做負擔得了的事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