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食堂:入口即化的慕斯食物,到老也不放棄「食」趣
享受食物的美味,是不論幾歲都該享有的權利。
享受食物的美味,是不論幾歲都該享有的權利。
編譯/陳莞欣 資料來源/日清醫療食品株式會社、日經Trendy 、每日新聞 圖片來源/nu_dish instagram 、日清醫療食品株式會社
曾經照顧過臥床長者的人,或許都有這樣的經驗:為了讓難以吞嚥的長者能夠攝取營養,食物被打成糊狀。像嬰兒食品一樣,已經看不出原本的形狀。綠色、咖啡色的糊狀物,讓人看了食慾全無。
年紀大了以後,因為牙齒不好、吞嚥功能退化等問題,所有的飲食烹調都是以安全為優先考量。但我們卻忘了長者和病人也是有意識的人,他們同樣也希望享有「食」的樂趣。
安全、易懂、好吃的慕斯食物
按照人的吞嚥功能退化程度過往的照護用食品,通常是從一般的固體食物,漸漸過度到一口大小的軟食、切碎的碎食。等到了完全無法吞嚥時,則是吃食物調理機打碎的糊食。
到了糊食階段,食物通常已經失去原貌。食用者不知道自己吃的是什麼食物,很容易誤食。有時特別烹調的漢堡排、雜炊,全部變成黏黏糊糊的東西,很容易讓人看了食慾全消、營養攝取不足。
在日本,業者開發出介於固體和糊狀食物的「慕斯食物(Mousse Food)」。原理和糊食類似,但使用食品級的增稠劑,盡可能維持食物的外觀與味道。推出慕斯食物的日清醫療食品指出,人在品嘗餐點時不只會用到味覺,還會連帶促使視覺、嗅覺等感官活躍。吃,不應該變成只是無意識的吞嚥行為。
慕斯食物的研發重點,在於安全、易懂,而且好吃。按照咀嚼功能的程度,分成不同級數。例如,第一級還可以自行咀嚼,有肉丸、漢堡排等。第二級是可以用牙齦嚼爛的湯羮、燉肉。第三級有用舌頭就能壓碎的南瓜、鰻魚。到了第四級,則是完全不用咀嚼的米飯、肉泥等。即使是到了人生最後的階段,也可以吃的開心。
慕斯食物外觀。(圖片來源:日清醫療食品株式會社)
Mousse Café,讓食物有食物的樣子
日清醫療食品常務山田英男指出,慕斯食物的用意,是讓長者找回對食物的興趣,也能攝取足夠的營養。此外,由於慕斯食物通常混合多種食物,很少使用鹽等調味料。還原食物本身濃郁的原味,也是慕斯食物的一項優點。
2015年年底,日清醫療食品在東京銀座開設餐廳「Nu Dish Mousse Deli&Café」找來日本知名主廚荻野伸也監修菜單。店內不只甜點和前菜使用慕斯,而是提供相當完整的慕斯食物菜單。以午餐為例,有主食、冷盤、熱食。廚師發揮巧思,做出外觀與一般餐點無異的慕斯食物。
位於銀座的Nu Dish Mousse Deli&Café(圖片來源/nu_dish instagram )
荻野回憶自己入院的時候,發現病院裡的伙食看起來平淡無味,讓人興趣缺缺。因此,他在設計菜單時,也盡可能讓慕斯食物像是一般餐廳供應的美味餐點。例如,讓鮭魚慕斯看起來像鮭魚排。以小松菜、碗豆磨成泥,做成青醬淋在雞腿排慕斯上。店裡的肉派,則是用雞肝、絞肉和豆腐慕斯製成。外表像是一般鹹派,但是入口即化。用舌頭就可以消化,無需牙齒咀嚼。
Nu Dish Mousse Deli&Café餐點。(圖片來源/nu_dish instagram )
自製照護食譜,飽含家人的愛
除了業者開發的慕斯食物以外,為了因應高齡社會愈來愈多的照護需求,不少主婦也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慕斯食物食譜。
例如,料理研究家Kuriko擔心住院的丈夫在進食時會不慎讓食物掉進氣管,引發肺炎,因此開發出一系列的照護食譜。例如,她將橘子打成汁,加入照護用的食用凝膠、生奶油,作成橘子慕斯果凍。草莓盛產時,則用同樣的方式將草莓打成泥,加入凝膠後混入新鮮奶油,就是草莓慕斯果凍。鹹食部分她也同樣用心,例如在蒸蛋當中加入豆腐、鱈魚,讓丈夫不用咀嚼即可下嚥。
由於丈夫在手術之後持續食用糊食,體重大幅下降,Kuriko在食譜中也特別使用奶油、起司等奶製品,為丈夫補充熱量、儲蓄進行手術所需的體力。
在食物上多下點功夫,讓患者更有力氣對抗疾病,長者也有了生活的動力。即使人生到了最後一刻,食的樂趣,都不應該被剝奪!
2017/09/08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