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羚專欄】老後的家局部出租,有伴又有賺!(上篇)
透過空間規劃,為老後生活創造定期收入跟陪伴夥伴。
文/林黛羚 攝影/楊志雄
老後生活,除了要打造安全的無障礙空間外,其實在精神上更可以有多種可能性的規劃。無障礙空間是最基本的,尤其是廚房、浴室及臥室之間的動線配置及規劃,更是不得輕忽。不過今天要提的另外一項重點是,透過空間的規劃與配置,也有可能為老後生活創造定期的收入跟陪伴夥伴。
王先生跟老婆在六十多歲的時候,不同於一般人從透天搬進電梯大樓,而是從11樓搬到地面。他們賣掉三十多年的電梯住宅大樓,再加上一部分自己的存款,買下附近一棟新建好的連棟透天。搬到連棟透天的主要原因是,愛聊天又好客的男主人希望能夠跟鄰居、往來的行人有更多隨性的互動,如果可以,也希望能夠進一步貢獻一己之力給社區。
在住進去之前,原本是照建商的規劃,將一樓做為客廳及廚房、二樓為臥室跟書房。在某次講座活動結束,他們跟我聊到這個計畫,並表達對老後的家在無障礙及空間上的一些疑問,礙於對空間的理解程度不足,兩週後,我們還是相約現勘,以便實際討論調整。
這棟連棟透天剛好位在新興社區的街道旁、有可以乘涼的小騎樓,又有種植行道樹的人行道,四周也有許多電梯住宅大樓。一整排的街道下,這個建案是8棟為一段,共兩段,超過九成已有居住,其中六成的一樓被做為店面。
老後的家局部出租,為自己創造獨立收入
經瞭解,夫妻倆的兩個兒子目前都不在國內,大約三、四年才會回國一次,也沒有定期匯錢給父母親的習慣。出乎我意料的,不像一般父母會對兒子殷殷期盼回報孝順,這對夫妻早已抱定老年獨立的心理準備。
「我們自己會照顧自己,兒子們在國外創業也很辛苦,他們那邊經濟也不是很穩定,不要來跟我們要錢就很很慶幸。」但經詢問他們的資金來源,說穿了就是吃老本,兩人退休前都是在一般中小企業擔任職員,王先生在快退休的前幾年、公司被併購,他因人事關係,最後只能領遣散費。
王太太是一間小工廠的會計,薪水雖然穩定但不高,退休金一次提領也不到兩百萬。兩人一直以來省吃儉用,這次把房子從舊換新、從電梯大樓換到連棟透天,也動用到快三分之一的積蓄。
「接下來我們一定要保持身體健康,我們沒有生病的本錢,只要兩人健健康康到老、偶爾接個外快、打個小工,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盡管他們如此樂觀,我仍覺得應該還是要做基本的防範。
現勘時,我觀察到房子中段除樓梯外、旁邊還有特別突兀的閒置空間,沒有隔間,只有樓板。「建商說這將來若有需要可以安裝電梯,不過我們目前還不需要,可能暫時先當晒衣間吧。」這隔間約2.5×3公尺,不論將來要架電梯、或要當一個小臥室,都具備足夠的條件。
讓青壯年房客,成為相伴守護的好夥伴
王先生夫妻倆都是在很單純的中小企業工作,朋友都是職場上的同事、老同學及親戚,若他希望能夠跟社區鄰里有更多的互動,勢必會遇到更多不同領域的人,害人之心他們沒有、但防人之心也不能無。
王先生從11樓換到平地,就是期待與鄰里社區互動,認識新朋友,但兩人年紀較長,若遇到假借上門推銷其實居心不良,隨著各種新穎手法與日俱增,恐也難防範,若有青壯年人相伴守護,也許就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傷害。
「你們有想過一樓出租嗎?你們夫妻倆其實住二樓應該就夠了,這樣你們之後不但有穩定的收入來源,而且租客也可以成為你們家的守護者,當然,前提是租客品質要慎選了。」
「可是我們不希望把新家搞得油油膩膩的,也不希望帶來太多噪音影響鄰居。」原來,王先生直接想到出租就是一定要租早餐店、機車行或便利商店等。其實,依照我觀察,他們社區的潛力不只是如此,這裡大部分都是中產階級的年輕夫婦,注重生活品質與情調,對精神食糧也有需求。
「早餐店跟機車行,這附近已經有很多家了,你們可以往不同的方向思考,租給不同的租客。像是複合式小書店、複合式音響店、品茗小館、親子自學之共學園地、寵物友善早午餐廳等…有太多可能性了喔。」
我把之前去拜訪過的一些主題特別的店家照片分享給他們看,「不過,像是這類有理念的店家,通常一開始營業的時候,經營都不太穩定,需要與社區打好關係、辦了幾場活動後,客源才會慢慢穩定成長。」也就是說,店面剛營運的階段,房東的認同、包容與支持,可能是對租客而言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房客與房東之間,可以不只是交易關係
我曾經與一位經營複合式音響店的老闆聊過,他與房東是在教授古典樂研習的社區大學認識的,同樣熱愛巴洛克古典樂的房東,看他耗資積蓄購買古董音響、被他的夢想打動,邀請他承租自家一樓店面、打造成音響視聽咖啡館,社區鄰里可以來此聆聽60年代同軸古董喇叭所播放的樂曲。他出資打造店面的吸隔音裝潢,而房東則是不收取前六個月的房租(不包含水電及營業稅),讓他可以在經濟壓力較輕的狀況下在社區中打下基礎。
六個月後房客也依約開始支付房租。對房東而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他只要走下樓,就有咖啡可喝、就有舒適的視聽室可以欣賞古典樂,還有朋友一起品頭論足,也是一種幸福。
當然,這種夢幻美好的狀況並不常見,於是我補充說,大部分的房東可能會覺得這種作法如同兒戲,更有人會嗤之以鼻、認為又不是慈善機構,但這不失為一種留住優質房客的好方法,端看個人選擇。
王先生與老婆聽我說完,好似得到靈感,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可能性。原來,他們早已有在上社區大學,只是他們參加的課程很廣,有園藝治療、太極拳、寫作、品茗等。「我們去上的園藝治療班,的確有一位離婚的年輕人想要跟她姊妹開花店,好像是想要結合園藝治療的概念,也許我們真的可以考慮看看。」
透過空間規畫,創造守望相助的機會
一樓若確定要做為店面,則可依照承租的店面性質做隔間設計。樓梯需隔出王先生的私人無障礙玄關,將來若上下樓梯不便,若預算有限,可評估安裝電梯還是樓梯升降梯。
「我們要不要從騎樓做一個屬於自己的小門口,這樣才不會打擾到他們?」很會替人著想的王先生問。
「我不太建議這麼做。」我明確的回答,「您們一樓承租給租客,就是希望能夠互相照應,若你走你的門、他們經營他們的店,這樣連每天基本的點頭打招呼都沒有了。如果有房客提出完全區隔這樣的要求,我是覺得可能不適合你們。」王先生跟王太太的個性,是那種如果店面客人太多、會捲起袖子幫忙租客的那型,如果完全隔開,就沒有那種「剛好路過、可以幫忙」的理由了。
若依照建商在圖面上的配置,一樓分別為客廳、樓梯、電梯預留空間、廚房、廁所(車子則統一停在社區規劃的地下停車場),二樓則是建議買家規劃為主臥、更衣室、衛浴及彈性使用的客房或倉庫。每層樓約20坪大小,共40坪。對生活簡單、雜物又少的王姓夫婦來說,單層20坪已經綽綽有餘。
經過當天的現堪與討論後,夫妻倆開始積極在社區大學物色適合人選,我希望他們不要直接講明,而是先觀察同學個性與嗜好,找到個性合適且有開店夢想的同學,再開口提出他們的邀請。如此一來,日後他們不但有穩定的收租來源,平時的休閒又多了去處。當然,在金錢上的關係不能因此含糊,友誼及經濟上的關係要拿捏恰當,長遠來看,對雙方都會是比較好的。(待續)
2017/09/0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