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50、60歲女人必修課!吳孟玲律師:心靈+法律準備,才能活出「貴婦體質」

(圖片來源:影巷26號攝)
(圖片來源:影巷26號攝)
2025.10.13
3,903
作者|蔣德誼
責任編輯|王美珍

(圖片來源:影巷26號攝)

作者|蔣德誼 2025.10.13

責任編輯|王美珍3,903

編按:面對三明治照顧壓力、家庭關係與職場變化,人生下半場,女性如何讓自己過得更好?資深家事律師吳孟玲以超過30年的執業經驗,觀察女性在不同年齡層所面對課題。40、50、60歲女性在心靈與法律上應有哪些準備,如何活出輕鬆自在又愉快的「貴婦體質」?

曾有部電影《20 30 40》,記錄了女性在不同階段的迷惘與追尋。而在真實的人生場景中,隨著我們踏入中年,從40歲的焦慮掙扎、50歲的生命轉型,到60歲的關係梳理,每一個十年,都有不同的課題要面對。

被暱稱為「阿玲律師」的吳孟玲,除了在法庭上經手婚姻、繼承與信託等家事案件,更長期組織「姐姐妹妹站起來」、「幸福電力公司」等女性成長團體,甚至以聖經為靈感成立「媽太福音」,讓女性在群體中彼此扶持,重新找回笑容。

在她所觀察累積的「阿玲大數據」中,處在不同生命階段的40、50、60歲女性,要如何做好準備、面對挑戰?

40世代:卸下刻板印象與「無謂犧牲」、不再憤怒

回首40歲的自己,吳孟玲坦承那曾是她生命中「最黑白」的幾年,充滿了憂鬱、不爽與憤怒,簡直就是一個「憤怒女中年」。她觀察到,40世代的女性要走向幸福,首先必須學會卸下兩大重擔。

第一個重擔,是來自傳統刻板印象中的期待與框架。

吳孟玲指出,40世代的女性多數活在傳統長輩「念好書、考好學校、找好工作」的刻板要求中長大。當她們達成社會標準的「成功」後,卻發現人生只剩下「前途」而沒有「未來」。

第二個重擔,則是「無謂的犧牲」。

她觀察到,許多女性為了追求「賢內助」、「好媽媽」的形象,在伴侶還未提出要求時,就將時間、工作、金錢完全耗盡。吳孟玲強調,即使工作需要暫停,也不能喪失「第二次就職的能力」,因為全心全意在家中把家庭照顧好的女性,往往是臉上笑容最少的。

因此,女性一定要懂得為自己保留下一段只有自己、並且可以抽離「不同空間」的專屬時光。在財務上,她也提醒女性不要將所有資產全部投入家庭,避免未來轉身離開時孑然一身。

40世代必備的法律裝備:財務透明、與伴侶共同規劃

吳孟玲提醒,40世代女性最重要的法律準備之一,就是將家庭財務透明化。首先,即使沒有在職場工作,家事勞動在法律上是有價值的,女性可以要求「自由處分金」,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收入、而非家用。

其次,無論夫妻雙方是否有工作,都應開始規劃共同的支出、個人的處分金、以及家庭保險等。若未來不幸緣盡,轉身離開時也能沒有怨懟。吳孟玲建議,開啟財務對話要從「關心」開始。不要直接質問或調查對方的財產,而是真正從關心伴侶的老後規劃,自然就會討論到財務問題。(相關閱讀:離婚財產怎麼分?又若婚後財產都在一方名下,另一方該怎麼爭取?

50世代:保持「做夢的能力」與「圓夢的體力」

吳孟玲觀察,50世代的女性開始卸下一些人生的重責,這個階段的女性,出乎意料會讓人感到活力十足。她強調,50歲以上的女性,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做夢的能力」與「圓夢的體力」。

對於一時想不出夢想的女性,吳孟玲也建議,要找到「可以分享」的一群人。她分享了一位曾是受暴婦女的個案,原本連高中都沒有畢業的她,在成長團體的扶持下,將生命中像「Cookies」(餅乾屑)般的夢想碎片重新撿起,最終甚至圓了在國外留學的夢想。「夢想的起點有時候真的很小,但只要你肯講出來,大家可以一起讓夢壯大」。

最後她總結,50世代該是為人生下半場開啟未來想像的時候,女性不妨主動尋找適合自己角色,讓自己的人生劇本更豐富、更精彩。

50世代必備的法律裝備:檢視遺囑、保險、信託,給家人更多「平安保障」

50歲時,應正視死亡與老去等等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包括做好生前整理、預立遺囑,以及重新梳理保險,未雨綢繆,讓自己的後半生更有「底氣」。(相關閱讀:沒寫遺囑,財產竟然被充公!蘇家宏律師:單身族、熟齡夫妻該怎麼寫遺囑,保護你的錢?

最後是活用「信託」機制。信託是將財產交給受託人代管、代操,並依照委託人「理想的規則」去分配,可以避免繼承時因爭產導致關係破裂。她建議,可以將部分財產做「安養信託」,預先安排失智或住進安養中心時的每月費用,保障個人的老後自主權。

60世代:對子女放手、為老後預立生命自主權

而來到60世代的女性,雖然可能依然感覺健康年輕,但關係卻開始面臨「重新梳理與整理」的挑戰。許多「卒婚」發生在這個年齡層,這時期的女性必須學習與另一半調整關係,甚至獨立生活。

同時,面對孩子,吳孟玲強調要學會放手。面對孩子婚姻不幸福或事業不順利的焦慮,阿玲律師直言:「你永遠擔心不完。」孩子結婚後,父母要學習「手是掐著自己,而不是伸進去」。過多的擔心和介入只會讓孩子成為「媽寶」,讓問題越滾越大。

60歲後,真正該處理的是如何決定自己的老去,「許多以前擔心的事,後來發現沒有一件是自己該處理的。」吳孟玲說。

60世代必備的法律裝備:意定監護與預立醫療決定

60世代最迫切需要處理的,是保障自己最後一哩路的「生命自主權」。

傳統法定監護人通常是配偶或血親,但在現實中,不見得是可信任的人。這時不妨可以考慮「意定監護」,允許人在意識清楚時,與自己最信任的人(不一定是親屬)簽約,預先約定由這位監護人來擔負萬一自己未來被宣告失智或意識不清時的醫療、財務、生活的監護與照顧責任。

其次是預立醫療決定。這是處理「如何面對生命最後一哩路」的決定。透過預立醫療決定,當事人可以在健康時決定自己未來在面臨不可逆轉的病症時,是否接受維生治療、插管、電擊、施打升壓劑等醫療行為。

吳孟玲強調,這份決定不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免除下一代在面對親人生死抉擇時的壓力與愧疚感。當事人預先規劃好,孩子就不會因為自己的Yes或No而背負一輩子的痛苦。

放下怨懟  才是走向幸福的開始

執業數十年,吳孟玲認為,以她的「大數據」所見,中年以後過得好的女性,未必最有錢或最健康,但她們一定有共同的特質:擺脫了自怨自艾的「受害者心態」與所有的「怨」氣。

當我們屏除這些負面情緒,不再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可能」之後,生命會重新恢復活力與色彩。她所成的「姐姐妹妹站起來」支持團體,正是要讓所有的姐妹們,在彼此扶持下重新站起來,走出去,成為祝福別人的力量,讓每一個重新恢復生命的女性,都能成為「把分享當喜樂的人」。

當我們能為自己的人生下半場預作準備,在心靈上趨吉避凶,在法律上有所裝備,就能卸下千斤重擔,活出自己獨有的「貴婦體質」,享受真正自由、豐盛的老後人生!

相關閱讀:吳孟玲、林李達、劉德鏞著,《遺產、信託、繼承:人生最該懂的財務法律課,有效分配、爭議解決,有問必答Q&A》,PCuSER電腦人文化出版

加入50+ LINE,每天獲新知!
https://fiftyplus.pse.im/5zvc58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