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50歲男人怎麼穿才有好感度?被譽為「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作家松浦彌太郎認為:與其追求「高級感」,不如更加重視「清潔感」。他分享自己在穿著上的講究,尤其50歲後,更認為潔淨舒適的內衣褲與襪子也異常重要,為什麼?
在衣著與隨身物品方面,我始終堅持的信念是,與其追求「高級感」,不如更加重視「清潔感」。這是我個人的生活理念。
1. 連別人看不見的內衣與襪子 也要保持清潔感
如果襯衫的領口泛黃或沾染污漬,鞋子的鞋尖因長時間使用而掉色剝落,即便只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細節,也會讓人散發出一種「疲憊不堪」的印象。而且,往往正是這些自己難以察覺的細節,最容易吸引他人的目光。
正因如此,我認為我們應該格外留意這些容易被忽略的小地方,確保自身的整潔與良好形象,這樣才能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精神奕奕、充滿自信。
相反地,即使是他人看不見的地方,也應該保持俐落整潔,展現淸爽的淸潔感。
舉例來說,我特別注重挑選質感良好的內衣與襪子。不只是因為這些衣物會直接接觸肌膚,影響日常穿著的舒適度,更因為它關乎一種生活態度───重視細節,讓自己從內到外都保持良好的狀態。
此外,步入50歲後,雖然身體狀況仍然良好,能夠充滿活力地度過每一天,但內心仍難免浮現一種從未有過的現實感───或許有一天,自己會毫無預警地倒下,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這種可能性,在年輕時或許只是遙遠的想像,但到了這個年紀,卻開始變得眞實且具體,讓人不得不正視。
如果在接受醫生或護理人員診治時,對方發現「這件內衣看起來有些舊了啊」,那未免讓人有些尷尬。
因此,越是不容易被人看到的地方,越應該多花點心思。這並不是說一定要花大錢,而是希望盡量選擇質感良好的衣物,讓日常生活更精緻、舒適。
2. 盡量選簡約基本款 較為輕鬆有親切感
最終,我日常的穿搭風格無論是設計還是色彩,基本上都以簡約基礎款為主,不會特意選擇過於突出的元素,因此整體看起來並沒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或鮮明的個性。
但其實,這樣的選擇並非全然無意識,而是帶有一點特意為之的考量。我心中一直有個假設,那就是───低調樸素的服裝風格,或許能讓人更容易產生「親切感」與「親和力」。
當一個人到了某個年紀,或是在社會中擁有一定的地位與影響力時,如果刻意穿著過於張揚、個性鮮明的服裝,是否會無形中對年輕人造成一種壓迫感,使他們感到拘謹、不自在呢?這點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與其選擇那些具有強烈主張、顏色鮮豔或設計誇張的服飾,我更希望自己能夠展現出一種自然、融入周遭環境的「親和力」。
我理想的形象是,當我隨意坐在某個地方時,身旁的年輕人不會因為我的穿著或氣場而感到壓力,反而能夠毫無負擔地對我說:「啊,松浦先生,您好!」───這種輕鬆自在的氛圍,正是我所追求的。(相關閱讀:襯衫、T恤、牛仔褲怎麼選?50後熟男質感穿搭:選對8樣單品,小改變就很有型)
3. 追求與身形、氣質相符的合身感 是我的理想穿搭
那麼,如果要問這個年齡層如何才能穿出得體的風格,我的回答會是:「服裝尺寸的合身感」才是關鍵。
高級與否,或是否為知名品牌,都不是最重要的,重點在於是否選擇了符合自己身形的服裝。
正如「合身」2字的意義,穿著合身、與自身氣質契合的服裝,能讓人更直觀地感受到此人的個性與風格輪廓。
穿著比自身體型大或小太多的衣服,會讓人留下「尺寸不合」的印象,反而模糊了個人的形象。
色彩或圖案太過突出,未必是好事。
衣服應該與自身的風格融為一體,這樣才會讓人感到自然舒適。但如果兩者之間落差過大,衣服就會變成唯一的焦點,掩蓋了個人的存在感。
如果別人在第二天想不起來「昨天松浦先生穿了什麼?」那就說明衣服與我的風格自然融合,這才是我理想的穿搭。(相關閱讀:體面優雅,也該是熟男追求的目標!71歲時尚爺爺鹿間卓:不必大改造,3個小秘訣提升穿搭美感)
4. 低調比張揚好 在任何場景都能自在享受
我在配色時會盡量保持簡約,不讓顏色種類過多。
我通常只搭配2種顏色,比如藍色配米色、綠色配灰色,或是同色系的深淺變化,例如海軍藍的層次搭配。
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樸素,但我的價値觀是:「成年後,低調比起張揚更好。」
如果過度顯眼,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或羨慕,也容易增加讓周圍的人產生負面情緒的風險。
我知道這樣會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因此選擇讓自己保持低調,不刻意引人注目。
我終於來到這樣的年紀───無論是在電車裡、街道上,還是在辦公室,我的穿搭都能恰如其分地融入眼前的風景,並自在地享受其中。
(本文摘自松浦彌太郎著,《松浦彌太郎:50歲後我想這樣過》,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