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Eos、rfi、AHAIASA Journals
編按:高空的臭氧層能保護地球免受紫外線傷害,但如果臭氧存在於地表附近,卻是對健康有害的空氣污染物。近年來,許多研究發現,地表臭氧不僅會影響植物生長,若是「天氣悶熱」加上「臭氧濃度高」的情形下,更會導致心肌梗塞的機率增加,如何有效預防?
心血管疾病,不再是高齡者獨有的健康問題!
過去,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大多被認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有關,最新研究卻顯示,炎熱天氣或是臭氧濃度升高等環境因素,也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
與平流層自然產生的臭氧不同,靠近地表的臭氧是在大氣中由2種污染物(通常來自汽車或工業排放)在陽光作用下發生化學反應而形成的。近期,愈來愈多研究指出,臭氧不僅會干擾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長,更可能對健康有所威脅。
臭氧濃度高+天氣熱 會提高心肌梗塞風險
根據今(2025)年耶魯大學在《Circulation》期刊發表的研究,統計美國超過27萬名18~64歲成人的數據顯示,當臭氧濃度與氣溫同時升高時,罹患心肌梗塞的風險顯著上升。
該研究指出,只要當天的臭氧濃度達到60ppb,也就是台灣夏季都市地區很常見的情況,且氣溫高達當地的前5%高點時,心肌梗塞的風險會上升33%;即便臭氧濃度僅達50ppb,氣溫只在中等高溫時,心肌梗塞的風險也會增加15%。這表示即使不是處在極端炎熱的天氣中,心臟健康也可能有潛在危險。
此外,兩性的風險因子也有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