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抽菸也會得肺癌,如何避開日常隱形殺手?陳晉興醫師:室內空汙易忽略,養成5個好習慣保命

(影巷26號攝)
(影巷26號攝)
2025.07.02
22,394
作者|蔣德誼
責任編輯|顏理謙

(影巷26號攝)

作者|蔣德誼 2025.07.02

責任編輯|顏理謙22,394

文章用聽的
00:00 09:10 1

採訪/王美珍 文字整理/蔣德誼

編按:肺癌已超越大腸癌,成為台灣「新國病」!罹患人數、死亡率及健保支出皆高居癌症之首。面對這個日漸壯大的健康威脅,亞洲肺癌權威、台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提醒,日常生活中其實有許多肺癌的危險因子,卻不易被察覺,如何精準預防、及早篩檢治療?

為何近年肺癌發生率持續提高,甚至被稱為新「國病」?除了其驚人的發生率與死亡率,也在於它的高度「隱匿性」,導致早期難以察覺。 

早期症狀不明顯  6成患者發現時已晚期 

根據統計,台灣超過6成的肺癌患者在確診時已屬於晚期(第3B期、第3C期及第4期),其中第4期患者更佔半數以上,發現時往往已無法根治。 

陳晉興指出,由於肺癌早期幾乎沒有任何症狀,許多人都是到了癌細胞轉移至其他部位,如骨骼疼痛、惡性肋膜積水導致呼吸困難,或轉移至腦部出現中風症狀時,才驚覺罹癌,「要有效治療肺癌,絕對不能只用症狀判斷」。 

一般人可能認為,肺部病變會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有關,但陳晉興認為僅以此判斷肺癌並不準確。引發咳嗽的原因繁多,從過敏、發炎到胃食道逆流都可能導致咳嗽,不能單憑此症狀就判定肺癌。 

定期做LDCT肺癌篩檢  不錯過治療黃金期 

由於肺癌早期缺乏顯著症狀,陳晉興強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主動做肺癌篩檢,才有機會早期發現,提升治癒率。 

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LDCT)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的肺癌篩檢工具。相較於傳統電腦斷層,LDCT在不需注射顯影劑的情況下,能將輻射劑量大幅降低到幾乎與日常生活中的環境輻射相當,對人體負擔較小,也大幅提升安全性。 

此外,LDCT的另一優勢是解析度較高。它能將肺部影像解析成數百張切片,精準偵測出0.3~0.4公分以上的微小結節和病變,即使是在傳統X光片上難以察覺的極早期肺癌,也更容易被發現。 

目前,國民健康署針對肺癌高風險族群提供LDCT篩檢補助,2025年起更擴大適用範圍,凡有肺癌家族病史之45~74歲男性、40~74歲女性,以及重度吸菸者,每2年可享有1次免費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對於非高風險族群,陳晉興則建議可考慮自費進行篩檢,頻率約每3年一次。自費LDCT檢查費用約在新台幣5,000~7,000元,相較於肺癌治療的龐大花費,「以救命來講,都還是很划算。」 

陳晉興也強調,約7成的肺癌屬於生長較緩慢的肺腺癌,從0.3~0.4公分的小結節發展到可能轉移的2公分以上,通常需要5~10年,即使檢查發現小於0.6公分的結節,通常也只需定期追蹤,無需過度緊張。 

不只室外空汙!如何在生活中避開潛在致癌因子? 

過去肺癌被認為是老菸槍才容易罹患的癌症,然而近年來,非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比例顯著上升,尤其在亞洲女性中更為明顯,這也使得科學家們開始尋找抽菸以外的致癌因素。(相關閱讀:周遭女友竟4人都有肺癌、肺結節!蕭彤雯:我手術隔天就走萬步,及早做2件事把傷害降到最低) 

研究結果發現,空氣汙染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PM2.5不僅會引發肺癌,也與過敏性氣喘、心血管及腦血管疾病息息相關。 

然而,除了室外的空汙,室內也可能有空氣汙染的風險。陳晉興提醒,廚房油煙是導致不吸菸女性罹患肺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煮菜時務必保持室內外通風,並且使用抽油煙機,定期清潔保養,確保沒有阻塞、吸力維持正常運作。若是烹煮油煙較大的菜餚時,戴上口罩也能有效減少吸入有害物質。 

此外,裝潢建材中可能殘留的甲醛以及曾廣泛用於隔熱防火建材的石棉,也都是室內空汙的來源之一。雖然台灣已於2018年禁止使用石棉作為建材,但老舊房屋中的石棉瓦仍可能風化產生致癌粉末。此外,部分乾燥劑、滑石粉(如嬰兒爽身粉)甚至化妝品中也可能含有石棉成分,需特別留意。 

面對這些「看不見的敵人」,陳晉興也建議,不妨在家中設置空氣清淨機和除濕機。空氣品質偵測器(PM2.5數值最好低於15較佳)也有助於掌握室內外空氣狀況,可以適時開窗通風或關閉門窗開啟清淨機。此外,平時進行掃除時,戴上口罩,也能避免吸入大量灰塵與懸浮微粒。(相關閱讀:空汙時代如何讓家裡有好空氣?3張圖教你做好居家自救

營養均衡、充足蛋白質  有助防治肺癌 

除了避開生活中的危險因子,飲食在肺癌防治與治療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陳晉興認為,「精準營養」是未來的趨勢,意即根據病患的個別情況(如胖瘦、素食習慣、治療階段)來制定專屬的飲食計畫,而非一概而論。 

很多人認為,吃肉會增加致癌風險。對此陳晉興澄清,只要適量攝取,吃紅肉並沒有問題,重點在於「太多」和「不均衡」。過量攝取紅肉可能增加大腸癌等風險,但若因此完全不吃肉,也可能導致蛋白質攝取不足。事實上,許多末期癌友正因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得以維持良好體力,甚至改善治療效果。 

提升健康、預防肺癌  「健康五寶」怎麼做? 

最後,陳晉興提出了有助於防治肺癌的「健康五寶」作為提醒: 

1. 均衡飲食:攝取多樣化、均衡的營養,避免偏食或是攝取過多熱量。 

2. 充足睡眠:維持規律作息,確保足夠的睡眠時間。 

3. 適度運動:培養運動習慣,增強心肺功能與免疫力。 

4. 樂觀心態:保持積極正向的心情,有助於身心健康。 

5. 定期篩檢:高風險族群務必定期進行LDCT篩檢,及早發現潛在病變。 

肺癌雖被稱為「新國病」,但只要能建立中年後定期做肺癌篩檢習慣,減少接觸生活中的可能致癌因子,並且調整生活習慣,這個無影無形的威脅其實並非完全不可控制。及早行動,就能積極守護肺部健康! 

相關閱讀:陳晉興、許瑞芬、葉宜玲、朱芷君著,《精準營養與肺癌治療》,天下文化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