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膏擦厚一點才有效?藥師蘇柏名破解類固醇迷思!

藥膏擦厚一點才有效?藥師蘇柏名破解類固醇迷思!
2025.05.26
8,570
作者|50+整合企劃
責任編輯|50+整合企劃

作者|50+整合企劃 2025.05.26

責任編輯|50+整合企劃8,570

文章用聽的
00:00 03:19 1

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1025期

類固醇因抗發炎效果顯著,被譽為「美國仙丹」,廣泛應用於過敏、免疫及發炎相關疾病。然而,長期或不當使用恐帶來副作用,引發民眾疑慮。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邀請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蘇柏名藥師,為您說明類固醇到底是什麼?

類固醇在臨床上使用已有60多年的歷史,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蘇柏名藥師指出,類固醇的劑型多樣,包括吸入劑、口服藥、針劑、眼藥水及藥膏等。吸入劑可用於氣喘與鼻過敏;口服藥主要用於消炎止痛;針劑適用於急性過敏與自體免疫疾病;眼藥水可治療過敏性結膜炎;藥膏則常見於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及口腔潰瘍等症狀使用。

類固醇的劑型多元,是普及度很高的成分。類固醇的劑型多元,是普及度很高的成分。

使用類固醇會有副作用嗎?

類固醇雖用途廣泛,但許多人對其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等,時有疑慮。蘇柏名藥師強調,通常類固醇使用超過3個月以上且一天服用多顆以上(端視醫師開立之單顆劑量多高,以Prednisolone成分為例,一天吃超過每公斤1毫克即是高劑量),符合「長期且大量」使用類固醇的要件,才可能增加副作用的風險。

類固醇怎麼用才安心?

蘇柏名藥師在臨床上曾碰過有醫師為治療耳中風的患者,一天開立10顆類固醇,要連續吃一星期。雖然劑量大,但因服用時間短,其實不必過度擔心副作用;另外,像是治療兒童氣喘的吸入劑,因類固醇含量少,長期使用並不會導致副作用發生,只要用完藥漱口,就可以避免口腔皮膚變薄而導致的感染風險。

此外,民眾在使用類固醇上也有些迷思,像是擦皮膚藥膏時,以為塗厚厚一層藥效比較好,其實這是錯誤的,事實上只要薄塗,皮膚吸收後看不到白白的藥膏即可。也有民眾擔心長期使用會對類固醇產生依賴性,得一輩子用藥,蘇柏名藥師也表示,醫師會依照病情的變化,慢慢減少類固醇的用量,甚至停用,因此民眾不用過度擔心。

(食品藥物管理署廣告)

(歡迎轉載,請尊重著作財產權,勿重製或改作;引用文章時請加註文章出處。

Info

食藥署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訂閱:https://gov.tw/Mcd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