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周慧婷 文字整理/賴慧勳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是父母變得難以相處,還是子女的應對方法一直用錯了?隨著父母年紀漸長,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也正在轉變。他們可能開始依賴我們,卻又不願放手掌控;有時顯得柔弱無助,卻又會情緒勒索表達「沒人關心我!」。面對這樣的改變,兒女該如何理解父母這些行為表現?在不傷感情的前提下,熟齡親子間又該如何重新找到彼此舒服的相處方式?
許多中年子女都有過這樣的困惑:曾經熱情開朗、與鄰居話家常的媽媽,近年來卻變得話少、脾氣急躁,一點小事就不開心;原本理性溫和的爸爸,現在卻愛碎念、反覆提起同樣的話題,甚至頻頻抱怨「你們都不懂我」。更令人頭痛的是,當你試著幫忙整理家中堆積如山的物品時,卻遭反問:「為什麼亂動我的東西?」
臨床心理師陳品皓分享,他在多年與高齡者的互動經驗中觀察到,長輩的性格大致可分為2種常見類型:一種是強勢型,習慣主導、堅持己見;另一種則是依賴型,逐漸失去獨立性,生活中越來越需要陪伴與幫忙。
這些性格的形成,往往與他們過去的人生歷程有關。對於許多曾經在職場上位居要職、能力出眾的長輩而言,「老化」就像喪失對生活的「控制權」,會引發內心強烈的失落感與抗拒心理,進而在日常互動中展現出固執、不願接受協助等行為。
換個角度說話不吵架 化解相處僵局
「老化,基本上就是一個不斷經歷失落的過程。」陳品皓指出,這種理智上明白年紀漸長、情感上卻難以接受這些變化的內在矛盾,常使得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變得緊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