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大米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請台籍看護要多少錢?請外籍看護又該注意什麼?長輩很抗拒怎麼辦?照顧父母,當進入到需要24小時看護的階段,外籍看護是相對省錢的選項。只是和外看合作與溝通也有訣竅。黃大米分享她之前照顧父親請過4個看護的經驗與自己踩雷後的學習。
有位朋友問我:「大米,我家想要請看護,你有沒有什麼相處訣竅可以分享?」
在我爸生病這段期間,我家前前後後請過4個看護。爸爸一開始生病臥床時,因為還沒申請到「巴氏量表」,所以先請台籍看護。全天班24小時的費用,一天約3千元左右。我爸爸跟多數老人家一樣非常抗拒請看護,這種心情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角色對換,你會希望身邊有一個人,每天24小時盯著你嗎?
理解父母的抗拒心情 等待循序漸進
如果父母抗拒請看護,要抱持著同理心去理解他們的心情,而不是生悶氣,覺得「我都肯花錢請看護照料你們了,為何你們還不知好歹的拒絕?」
由於我爸當時身體太虛弱,他只能迫於無奈接受看護的照料。在這段過程中,爸爸需要不斷去適應新的生活方式,譬如由女看護拿著尿壺讓他尿尿;在床上大號後,讓女看護幫他擦屁股等等。
身體無法自理,讓爸爸必須放下許多自尊,任何人遇到這種情況都需要花時間去適應。漸漸地,他適應了有看護在身邊的日子,甚至一度對她產生極大的依賴。
聘請台籍看護的費用一個月9萬,多數的家庭都負擔不起,因此都會申請巴氏量表,改聘外籍看護。聘請外籍看護確實可以省下不少花費,但是一個新的挑戰。此話怎講?因為這就像是在家裡聘請一位來自國外的員工,她是家裡的新成員,需要接受在職訓練才能上手。(相關閱讀:申請外籍看護,真的對長輩較好嗎?為何子女越焦慮,長輩可能失能越快?申請看護前務必三思的幾個問題)
在此分享一些我踩雷後領悟出來的經驗:
第一、你家不是我家 語言文化大不同
每個家庭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樣,外籍看護剛到你家上班時也需要重新了解。譬如我爸爸習慣早上5點就要吃早餐,晚上7點入睡;我媽媽則很堅持用過的碗盤要用熱水洗,桌上放過東西就要擦乾淨。這些細細瑣瑣的規矩,都需要花點心思教導外籍看護。
我家的外籍看護來自印尼,因為宗教的關係,不吃豬肉。我家早餐吃稀飯,她也不吃稀飯。她說在印尼,稀飯是家裡有人過世才吃的。飲食習慣的差異性是需要雙方一起去克服的。聘請外籍看護,彼此都有一段磨合期要適應。
第二、有聽沒有懂 確認細節預防走鐘
在照顧的過程中,看護跟雇主說:「好、沒問題、懂啦!」是真的懂嗎?真的會操作嗎?那可不一定。猶如我們上班時會跟老闆統統都說好,但可能後來都做不到,道理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我們可能是「不想做」,外籍看護可能是因為語言的隔閡,聽不懂裝懂。
分享我家發生的狀況讓你明白。
我家的外籍看護個性謹慎、做事很認真,因此每當我拿著爸爸的藥袋跟她解說用藥方式,她都會點頭說:「聽懂了。」我也就放心了。
後來,我發現她大腦認定所有的藥品都是一天吃3次,因此只要碰到藥品只需一天吃2次,她就會混亂搞錯,等我發現有異狀時,已經是好幾天以後的事。總之,用藥方式務必跟外籍看護多說幾次,看著她實際操作幾次,才能確定是聽懂了,還是有聽沒有懂。
我之前很納悶,為何爸爸治療皮膚病的藥膏消耗得這麼快?驚訝地發現我家看護會一次塗抹完一整條藥膏。
我嚇到去詢問藥師,藥師說:「你們的用量太多。」這也讓我學習到,原來有些藥膏藥效很強,只能薄薄的塗,擦太厚會有副作用。
朋友聽了我的情況後,建議我上網查印尼文,印在藥膏或者藥袋上,讓外籍看護更明白我的意思。或者請看護用印尼文寫在藥罐上,加深印象。
再分享一個小故事。
我爸爸裝了新的假牙後,牙齦上產生小破洞,醫師說:「牙齦上有傷口,所以在每次吃完飯後,先把假牙拿下來,讓牙齦好好休息。」我轉身交代看護,她點點頭說:「聽懂了。」
執行的第一天是正確的,第二天是正確的,但是到了第三天就走樣了。她讓我爸爸假牙持續戴著,只有睡覺時才拔下來。雖然無大礙,但由小見大,聘顧看護後得不定時查看才能避免不慎失控的情況發生。
第三、不要借錢 守住不借錢的底線,給予支持
有次我家的看護遠在印尼的爸爸生病,她一臉哭喪。我詢問後感到很不忍心,她順勢開口跟我借1萬5千元,讓我陷入了天人交戰,不知道該不該借這筆錢。
我打電話詢問仲介,仲介建議最好不要借錢,一來怕養成習慣,造成日後只要生活遇到困難就跟雇主開口借錢,二來怕借的錢有去無回。
於是我狠下心來拒絕借錢給她,也訝異她來台灣9年,為何沒存款。
在我感到納悶時,她自己想到籌錢的方法——她請我陪她去銀樓,賣掉手上的項鍊跟金戒指,換得4萬多元,順利解決了問題。
跟外籍看護的相處要畫清楚界線,仲介根據多年的經驗建議我:倘若你覺得無法提供外籍看護更多幫助,聽完他們訴苦後就不要多說什麼,給予陪伴即可。如果涉入太多,最後情況可能變得複雜。
如何提供外籍看護清楚的指令與拿捏界線,是許多第一次聘請外籍看護者感到困擾的事情。(相關閱讀:和外籍看護溝通有撇步!老年醫學權威詹鼎正:記住3點,爸媽得到更好照顧)
請大家要記得一件事情,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別人家的看護也不見得比較好。想找到能做事又會說台語,能跟阿公阿嬤聊天又有護理能力的外籍看護,可能打著LED燈都不容易找到。因此,看護能讓你有7成到8成的滿意度就已經是很棒的事情了,切勿過於高標,才能讓自己與外籍看護相處愈來愈好,讓外籍看護成為得力的助手。
(本文摘自黃大米著,《人生就是一次次的得到與放下》,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