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王美珍 文字整理/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健康,就從讀懂身體發出的訊息開始!知名中醫師沈邑穎認為,在中醫理論中,人體系統就像是一個網路,彼此互相影響,因而即使只是小地方的不舒服,也不能輕忽 。
你是否常常覺得身體莫名有一些不舒服或小毛病,但即使求診醫師,卻也找不出明確的問題癥結點?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沈邑穎,平時是掛號一診難求的熱門名醫,然而她認為:「每個人,都該學會當自己的醫生。」很多常見的不適症狀,其實反映著內在五臟六腑、或是某個部位可能需要留意的健康問題。
如何學會自我觀察、發現潛在問題,更早一步為健康把關?
經絡就像人體網路 反映器官健康狀況
沈邑穎指出,在中醫理論中,身體的健康運作和「經絡」息息相關。如果說我們的身體是一台機器,那經絡就像是網路訊號:「雖然我們看不到實體,但它可以連結身體各個部位。」因此,看似沒有直接相關的外在徵狀,其實都與內在臟腑有關。
例如,有些長輩在冬天時臉會有點紅紅的,看似像是氣色很好,但沈邑穎提醒,其實那是表示:心臟正在很費力的工作。
「因為顴骨是小腸經和心臟的共同區域,如果發現臉紅的部位集中在顴骨一帶而非整臉、並呈現如櫻桃般的偏暗紅色、甚至可以看到皮膚下微微的血絲的話,就要特別留意心臟的問題,多注意保暖、補充水分。」沈邑穎說。
此外,每一個手指頭都代表著不同的經絡。例如,大拇指就是肺經所在,如果按壓大拇指覺得僵硬,可以稍微感受一下呼吸是否有些不順暢,要特別留意,避免被傳染呼吸道相關的疾病。
過去沒有X光或是斷層掃描,無法直接判讀器官的狀況。經絡,就是透過這些人體器官與特定部位的連結,了解內在可能發生的健康狀況。(相關閱讀:女性49歲、男性64歲時,身體開始「折舊」!中醫師沈邑穎:抗老從五臟開始,如何保養肝心脾肺腎?)
年輕常見上半身問題 頭痛、失眠、肩頸僵硬多按合谷穴
除了可以從經絡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有趣的是,在沈邑穎的觀察中,人們常有的疾病或身體不適症狀,其實剛好呼應人生歷程,分成上半身(生)和下半身(生)。
沈邑穎進一步解釋,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工作、生活比較忙碌,常常需要動腦、花心思,相對地健康問題也經常發生在上半部,例如頭痛、失眠、肩頸僵硬或是胸口感覺悶悶的。
「很多30~40歲之間的上班族會有壓力大、失眠,頭痛的困擾,通常也會伴隨著胸悶、肩頸僵硬,呼吸不順的問題,那會連帶導致容易喘、容易感覺累,心肺功能不好也會影響到全身的血液循環。」沈邑穎說。
這時可以按壓虎口處的「合谷穴」,改善鼻塞、預防感冒,還可以減少眼睛酸澀,可以說是一個萬能的止痛、保健穴位。
年長後的下半身問題 頻尿多按命門穴
但當年紀大了,走到人生下半場時,健康困擾也開始往身體的下半部移動。在橫膈膜以下的身體部位包括消化、生殖和泌尿系統可能出現問題,例如腰痠、膝蓋卡卡。
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頻尿。沈邑穎解釋,在中醫理論當中,泌尿系統其實和腎有著密切的關係,隨著年紀腎會開始退化,腎又主管很多其他身體部位,例如腎與心相關,所以年紀大了之後,很容易有憂慮、焦慮的情緒;腎也和耳朵、脊椎、腦髓有關,所以就會影響記憶力、聽力與筋骨。
那麼,我們可以如何照顧腎?
沈邑穎建議,在中醫理論中,五臟六腑和五行也相對應,若要從飲食改善腎的健康,可以多吃黑色的食物,像是木耳、芝麻等等,另外適時補充像是核桃、腰果等堅果類食物,也有助於補腎。
此外,冬天時也要特別留意肚臍以下,也就是所謂的「丹田」、以及在對稱的腰椎處有個叫做「命門穴」的穴位,要多注意保暖。「不妨可以用暖暖包在前後貼著,只要這2個地方顧好了,就可以改善頻尿的問題。」沈邑穎說。
強心簡單絕招!用暖暖包把手變暖、按少府穴
除了針對特定部位照顧保養,沈邑穎也很推薦在按摩、推拿人體穴道的時候,可以搭配精油做為輔助,減少不適感。
「我們的心肺功能和鼻子之間是有所關連的,所以如果我們聞到這些好聞、舒服的味道,可以讓呼吸變得舒暢、而且心情也會變好。」
除了聞味道之外,用塗抹或是在泡澡時添加的方式讓皮膚吸收,也都可以幫助精油滲透到身體裡。(相關閱讀:老中醫45年實證智慧!5個抗衰老習慣每天做,增強記憶力、關節潤滑,消化與精神都好)
最後她推薦,如果想要增強免疫力,有一個隨時可以自我照顧的簡單方法,「我們常說雙手萬能,而在中醫理論裡,手就是心肺功能的反應區,而真正的免疫力核心其實在心臟。」
「在天氣比較冷的時候,可以用一個暖暖包或是把手搓熱之後,按摩第四指和第五指掌面中間的一個縫,這裡叫做『少府穴』,是一個可以強健心臟的穴位。」 經常按摩雙手,可以增強心肺。
沈邑穎鼓勵《50+》讀者,身體健康可以靠自己,而學會讀懂自己的身體,就是更懂得如何照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