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波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日子越忙碌,越嚮往簡單舒服的生活?《我的簡單生活練習》作者艾波,在與貓咪相處的日常體會到:不如活得像隻貓吧!她分享了從自家2隻貓身上學到的4種智慧,更能平衡生活中的忙碌與休息、探索與專注。這些簡單卻深刻的哲學,或許正是舒緩壓力、重拾動力的關鍵。或許這些貓咪學分也能為你的人生加分!
你是貓派還是狗派?
常常在認識新朋友時,一群人因為不熟悉彼此個性,總是會從星座、血型、工作類型,或是貓派狗派等問題來個身家調查,以便由小窺大,更了解對方的個性。
但每次聽到這類問題,我都默默希望可以不用回答。不是因為不想貼標籤或裝神秘,而是同時身為8年資深貓奴,兼又從小跟家中狗狗一起長大,我真的很難從這個2分法的問題中,選出自己究竟屬於哪一派。
不過也因為從10歲開始,人生的各階段記憶中,幾乎都有寵物陪伴,所以與貓咪和狗狗相處,熟悉牠們的脾氣個性,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剛開始養貓時,有些不習慣,跟從小一起生活的狗狗相比,貓咪給人的感覺較冷,距離感稍微遠一些,就算從小養的Maru,還在最愛玩的幼兒時期,除了精神好想玩耍的時候,會主動跑來找人玩,其他時間並不會像狗狗一樣隨時跟在身旁,反而寧願自己找樂子。
就算一起生活了這麼多年之後,有時候下午在家想跟牠們玩耍,如果不巧碰到牠們的補眠時間,仍然會有一種打擾到牠們的感覺。不過,在這段與貓咪一起生活的日子裡,我發現充滿神秘感,偶爾感覺有些難搞的貓咪,其實都是關注當下與自身的生活大師,跟牠們一起生活久了,也在牠們身上學到一些事。
我們家現在有2隻貓,一隻是從小開始養的男虎斑Maru,個性大而化之,可能因為是長男,牠比較霸道,任何玩具或是新紙箱,只要看到了都是牠的,但多相處之後就會了解,男子漢Maru其實相當膽小,任何聲響都會嚇到牠,也極度討厭出門或去到不熟悉的環境。
另一隻是大約2歲才來到家裡的女虎斑 Chibi,同是虎斑貓,牠的身型比Maru 小至少1/3。可能因為曾換過幾個家庭居住,牠比較會察言觀色,碰到玩具被搶走,或是位置被霸占都不爭不搶,很會觀察身邊的人事物。來到我家不到2個月,就學會開門:家裡添了新東西,Chibi 也是最早發現的那隻貓。牠的個性大膽,搬到新家,通常都由牠先出來探險。
究竟我從貓咪身上,學到哪幾門功課?又修了哪些學分呢?
貓咪學分 1. 珍愛自己,隨時整理好自己的狀態
首先,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都要好好整理自己的狀態。
相信養過貓的人都知道,貓咪每天會花上很多時間幫自己清潔身體,可能是吃飽後,或是剛睡醒睡眼迷濛的時候,也可能是無所事事的下午,不管在什麼時候,牠們都會透過舔毛,整理自己的氣味與清潔。一直到養貓之後,我才知道,原來貓咪的舌頭上有倒鉤狀的構造,就像一把小梳子,可以透過舔拭這個動作,把身上的毛髮梳理乾淨。
除了清潔並去除異味,舔毛還有紓壓以及促進血液循環的好處,貓咪可以透過它幫自己按摩,並調節身上的濕度。不同於人類通常為了出門而打扮自己,貓咪對於整潔的堅持,不是為了給誰看,而是一種生活態度,每每看到牠們仔細整理自己的樣子,好像也在提醒著我,每天花點時間整理好自己的狀態,這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任務呢!(相關閱讀:無論美醜,我都是唯一!吉本芭娜娜:愛自己,從每天的化妝與穿搭開始)
貓咪學分2. 永保好奇心,新事物自然登場
第二個我從貓咪身上學到的功課,是保持好奇心。我們總花很多時間懷念童年的美好,當然,那些逝去的時光很令人嚮往, 但其實現在的我們,不管在能力、知識與物質上,擁有的都比小時候來得多,那麼,令人懷念的到底是什麼呢?
我想很大一部分,是對凡事保持開放與好奇的心態吧!Maru與Chibi基本上都不出門,每天生活在同樣的環境中,這樣看似單調的生活,卻能感覺牠們都過得挺有趣味的。不管是角落放著的紙箱,或是換個位置擺放的沙發毯,常看到家裡2隻貓咪,用探索的姿態與好奇的表情,小心翼翼探視這些物品,雖然一直關在家裡,卻從來不覺得無聊。
看著牠們,有時候我也會想起小時候的自己,就算每天放學回家都走著一樣的路,還是能在途中找到有趣的「新事物」,可能是秋天路上夜來花香的氣味,或是鄰居家門口可以拿來塗指甲的鳳仙花開了,甚至是路旁那個像人臉的石頭被移位了......
反觀長大後的自己,在忙碌的工作日程中,出門及回家的路上,好像只剩下無意識地滑手機打發時間,也不記得到底看了些什麼。開始跟貓咪一起生活,我漸漸體會好奇心的重要,唯有打開自己的覺察力,才能體會生活帶給我們單純的喜悅。
貓咪學分3. 勇敢說不,是對彼此的珍惜與尊重
一直以來,學習社會化的過程,是我們成長中重要的一環。從開始接觸語言、學習知識、練習與人相處,到出社會利用自己的能力賺取報酬,在這個社會化的過程中,我們漸漸喪失表達自己真實意見的能力,尤其在拒絕別人的時候,因為擔心在別人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總是提前就想好拒絕的藉口,以免傷了和氣。
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或多或少都喪失了說「不」的能力。
在與貓咪相處的過程中,我發現牠們就算在喜歡與親近的人面前,還是能大方說不。我們家的2隻貓咪,通常都以不回應來拒絕我不合時宜的邀約。例如牠們在休息或理毛的時候,不管我怎麼叫都沒有反應,這點對於從小跟狗狗一起長大的我來說,一開始有些不習慣。後來我發現,貓咪這樣珍視自己的態度,反而讓我更珍惜與牠們互動的時光,同時學會觀察牠們的生活班表,以便安排適合彼此互動的時間。
這讓我學習到,在與人相處時,若想要他人尊重我們,就要學會在適當的時候說不,為自己保留一些空間,明白優先順序的重要性,不但能讓相聚時光更珍貴,當你向朋友伸出援手時也會顯得更特別,真是一舉數得呢!
貓咪學分4. 活在當下,專注此刻就好
另一件我在貓咪身上學會的事,對我來說也是最困難的事,便是活在當下。
我的膽子不算大,又常對不確定的事憂心,大自人生規劃、未來的期許,小到明天的會議報告有沒有準備好,或待會出門會不會漏帶什麼東西,常陷入各種對未來的擔憂而不自知。對於未來有規劃及目標固然是件好事,不過有時候也會因此忘了關注當下的美好。
跟貓咪一起生活的日子裡,我發現牠們非常忠於自己的喜好與當下心情,碰到喜歡吃的東西,馬上吃個精光;聽到窗外的鳥叫聲,立刻睜大眼睛,並將身體移動到最佳位置,興奮地觀察窗外動靜。到了想要睡覺的時候,不論怎麼叫都叫不醒,安穩地睡在自己喜歡的角落。(相關閱讀:人生下半場另覓老伴!50後第一次養寵物4觀念)
我目前雖然居家工作,有時候卻會像在辦公室上班一樣,一不小心便坐在電腦前忘了時間,偶爾離開工作間去倒水的時候,看著Maru與Chibi各自做著當下想做的事,我也會提醒自己,自律雖然重要,但適時放下手邊那些「必須」處理的事務,慢下來跟牠們打聲招呼,或是一起待著休息一下,感受當下的心情以及身處的環境,藉由這種片刻的關機,幫自己隨時充電,而那些我們以為重要的任務,就算稍微延後5分鐘再開始,大部分都無關緊要呢!
每個人的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碰到自覺不足或感到挫敗失望的時候,更別說在科技快速發展,資訊量爆炸的現今社會,學習多工與高效生活,早已是現代人必備的生存技能。不過,如果我們偶爾能暫緩腳步,提醒自己活得更像隻貓,用更簡單純粹的態度,直接面對生活壓力,也許能在忙碌的步調中,找到那些讓我們感到舒心自在的片刻,重拾好好生活的動力。
(本文摘自艾波著,《我的簡單生活練習:從衣櫃到心靈的斷捨離,擁有八十分就好的美好生活》,時報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