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芳如 圖/瑞星的一畝田提供 責任編輯/王美珍
編按:在教育界服務了大半輩子,退休後,阿星和太太買了一塊地當農夫,還拍攝種植過程上傳網路,意外成為70歲的YouTuber,他的頻道「瑞星的一畝田」目前累計瀏覽量已達4,000萬。邊種田邊拍片,不但讓阿星退休後的生活有了重心,還多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退休後做什麼,才能充實不無聊?曾於教育界服務的阿星,選擇當一位知識型YouTuber,他創設的頻道「瑞星的一畝田」這樣介紹自己:「我是70歲的Youtuber,退休後開始當起自耕農。」
自2019年累計至今,阿星的頻道累計瀏覽量達4,000萬,正片加短影音共約900部,主題圍繞在蔬果種植心得和技巧,例如:如何種植長得好、如何挑選肥料、如何防蟲等,偶爾穿插蔬果料理。(相關閱讀:蓋一棟屏東大武山下的家,過恬淡的田園生活!林婉婷:退休後從兩地居到移居,要做哪些準備?)
因影片幾乎都自己配音,外出時,偶爾還會有人認出他的聲音。拍片當YouTuber,替阿星的退休生活平添不少樂趣。
70歲的知識型YouTuber 退休後有事做老得慢
10幾年前,阿星和太太討論退休生活時,想到自己出身農家,從小就接觸農事,若是能一邊種田,一邊吃自己種的食材,感覺應該不錯。阿星說:「現在流行健康老化,我們希望退休後,還有事情可以做。」於是,夫婦倆買了一塊地,當起自耕農,也用自己種的蔬果料理出一道道家常美食。
偶爾,阿星的太太會拍攝烹飪影片上傳到YouTube,阿星看了,也跟著隨手拍幾部種田日常影片。想不到,這一拍竟然拍出了興趣,從不會拍片到會拍會剪,一轉眼頻道已經營5年。
剛開始,阿星的影片通常都是一鏡到底、如實呈現,有什麼拍什麼。隨著經驗增加,加上太太、兒子、媳婦協助,他愈拍愈有心得,不僅攝影功力見長,還會使用「威力導演」軟體剪輯影片,濃縮畫面精華。
鳳梨盛產的季節,加豆麴放置室溫一個月後,即成美味可口的鳳梨豆醬。
在陽光下曬冬瓜,可製成蔭冬瓜,用於煮雞湯、蒸魚等。
還沒拍片前,阿星夫婦種田結束,就會回家;拍片後,除了種田,也要注意畫面,有時靠腳架,有時太太掌鏡,拍完後隨時檢查,確認想呈現的畫面是否都拍到了、看得清楚。這麼一來一回,時間也就拉長了。
現在,阿星每週至少拍2部正片,每天至少一則短影音,這讓他的生活作息和上班時相去不遠,同樣都是白天工作,中午休息,差別只在於夏天時,為躲避暑氣,他會大清早6點出門,早上9點返家,到了下午3點半左右再出門,傍晚6點返家。
一部正片的長度,平均落在5分鐘。別看這短短的5分鐘,有時拍攝主題為從種植到收成,中間得歷經2、3個月至半年,經過漫長的等待,才能收集到足夠的素材。經過剪輯後,呈現給觀眾經過消化後的精華。
芒果吃完後,芒果核可拿來育苗。
芒果核育苗成功,成就感十足!
什麼都種 拍片素材源源不絕
拍片,也讓阿星夫婦種植的植物種類更多元。「我們會種不同的植物當實驗,因為網友是多元的,每個人感興趣的植物不同。」阿星說,如果只種自己想吃的,拍片素材可能很快就用光了,一次種幾種不同的蔬菜,不但能讓拍片素材源源不絕,也能避免同一種蔬菜一次收成太多,導致吃不完。
現在,隨著生長季節不同,市面上常見的蔬菜,舉凡高麗菜、蘿蔔、香菜、九層塔、南瓜、番茄、絲瓜、冬瓜,幾乎都能在阿星的田裡看到。他形容,這就是教學相長,拍片既是和網友分享知識,也能幫助自己成長。
自己種仙草,長得好茂盛。
採筍了,收成之樂樂無窮。
YouTuber為了追求流量,經常想出各種花招吸引點閱,阿星說,拍片一段時間後,流量好,心情確實會比較好;但流量不好,他也不會遭受打擊,因為原本種植和拍片都是因為自己想做,不是為了網友。
《50+》讀者如果想拍片,該如何開始?阿星建議,著眼興趣,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並思考自己要做哪一類的YouTuber,如知識型、娛樂型等,再邊做邊修正,慢慢的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