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Emily Liu 責任編輯/蔣德誼、陳莞欣
編按:理想的工作,應該具備什麼條件?多數人可能會將收入高低視為「好工作」的衡量標準,從事流行預測師的Emily Liu卻認為,人生最重要或最具意義的事通常難以量化,「花多少時間在哪裡,就會在哪裡累積」,如果只為了金錢而將生命絕大多數時間投入其中,那麼最後也只會得到金錢,而非真正的自由。
以薪水高低做為工作成功與否的指標,好像是普世價值。把錢當成目的是職業,如果是工作,那錢是伴隨而來的一個好處,但絕不是目的。
由於工作的意義無法量化,所以很多人用錢的多寡,當作職業選擇的基準。
尤其網路時代,讓凡事都可量化的概念更加理所當然。各種觀點只要挾有大量的數字正義,有了流量的保證,就有了金錢的保證,就成了王道。錢以點閱率、手上的名牌包、房子的總價,各種不同的計算單位出現。
數值越高,往往也容易被當成更有意義的假象,挾持著你的感官,很容易讓你失去了自主性,但量化的測量是沒有生命願景的。
真正重要的事不易量化 財務自由背後有陷阱
人生真正重要的事,往往無法量化,像愛、自由、良善、品味、快樂,這些無法測量的事情,才是真正的構築你的人生的意義所在,而不是金錢或任何可以測量的數字。(相關閱讀:人可以不上班,但一定要有份「工作」實現自我!10個問題,你的工作能帶給你金錢以外的滿足感嗎?)
因此,如果想得到滿足,並感到意義,我們的工作也必須建築在那樣的事情上,因為我們大部分的生命時光都在工作。因此當用可量化的目標,去追求不可量化的人生的意義,會感到空虛是理所當然。
以錢為工作目標的人,常會說:「等我賺夠錢,就可以不用工作,到時想做什麼都可以。」覺得追逐金錢是通往自由的人,彷彿他換得的是一張彩券,一張可以實現任何願望的彩券,一種合理化眼前先向錢看的想法。當大家都想努力追求財務自由,卻忽略了這句話也同時表示:在那一天到臨之前,你是沒有自由的人。
為了追求「將來的自由」,所以拿「現在的自由」去交換,這邏輯並不合理。如果自由是你的目標,你應該努力的是,現在如何得到自由,而不是說服自己現在犧牲和放棄自由。而且從醫學角度來看,拿自由去交換,還可能會永遠失去自由。
想成為怎樣的人 取決於花費最多時間的事
我的好友楊純鑾,有精神醫學及藝術兩者兼具的專業學術背景,專攻藝術治療。她和我分享在法國的安養院做實習研究時,觀察到老年逐漸失智的狀態,不是我們以為「不記得」大部分的事,而是「只記得」以前最常做的事,最後人生彷彿被凝結在那個狀態,不斷重複那個經常。
於是有人面目可憎,因為以前常罵人;有人常常在哭,因為以前總是哀傷……
你想要成為什麼狀態,不是等有一天才做,要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做,才會真的成為那樣的狀態,你累積什麼就會得什麼,人生在這一點是很公平的。
如果為了提早退休的財富自由,讓你年輕大部分的時間,都背離內心的自由,那你最會的事是「等待」自由,而不是得到自由,你千萬別騙了自己。
一位我認識的長者,到晚年失智時,仍然常常走回他工作了一輩子的醫院辦公室,因為是他人生大部分的記憶所在。這位長者是一位慈祥的醫生,很高興他仍在自己行醫的回憶裡,我相信那是他認為極有意義的事。我希望當我們有一天身體記得的,是我們希望記得的事。
你想要自由,你現在就要在那樣的狀態。不然當自由來臨時,你往往只會做你以前最常做的事。我看到很多自稱財務已經自由的人,仍然繼續從事自己最擅長的事――累積金錢,或是乾脆開始傳授別人如何追求金錢。而許多追逐金錢的人,最後的人生真的也只剩下錢,只能談如何賺錢。「做什麼都可以」是一片空白,而不是答案。(相關閱讀:財富上億的大老闆,卻50多歲就告別人世!愛瑞克:幸福感不輸財富自由的內在成就,如何追尋?)
別等存夠錢才行動 探索自我從現在開始
人類大概是所有動物中,唯一發明貨幣制度,讓我們可以不需要以物易物,而是用貨幣來交易。但最後卻有很多人類越來越會蒐集貨幣,囤積超過需要的貨幣,卻忘了去探索,到底貨幣要用來做什麼?因為你的貨幣都是用生命時數去換得,就算你換成全世界都羨慕的財富,也是一場最不划算的交易,又有什麼意義呢?
根據我手邊一份美國1958年發表的調查報告,當時美國人平均一年工作250天,和現在差不多。調查中將各項花費的占比換算成天數,結果顯示占比最高的項目是「食物」,占250天中的67天,也就是一年中,超過1/4的工作時數,是為了基本的食物需求。
以今日而言,食物的取得相對容易,隨著收入越高,基本維持的占比應該就越低,你的自由度應該越大。如果不是,你大概餵養了綑綁你的欲望,那樣的終點,絕對不是自由。
自由不是不工作不努力,自由是從事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如果你還不知道那樣的工作是什麼,應該藉由工作去探索答案,而不是等存夠錢再來找。
自由,會讓你的心智受到檢驗,必須承擔責任。沒有自由地被指使,反而大可以大手一揮,說都是別人的錯,自己是不得已。自由是困難的,被指使是容易的。因此自由的能力,也不是想要就馬上擁有。想要自由,現在開始就必須是自由的,因為自由,是一種需要經時間淬鍊的能力。自以為等財務自由再擁有,只怕你已經失能。你的生命何其寶貴,你怎麼能拿它只是換成籌碼?
有無自由的差別,在工作初期並不明顯,但一經時間累積,所構築出來的人生就會有很大的差別。而當你不再以錢為前提,你對工作的選擇,才會像潘朵拉的盒子般湧出各種可能。
如果沒有拿掉錢的濾鏡,未來能讓你快樂的實現人生意義的工作,可能永遠也看不見。
(本文摘自Emily Liu著,《越工作越自由:最大的探索,最豐盛的人生(全新探索版)》,遠流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