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菊仙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為何有些人會見不得別人好?見不得別人好,其實是人性。人與人之間,總是忌妒比自己好的,看不起比自己差的。作家彭菊仙省思,「見不得別人好」這個人生課題,50後的自己是否真的能處理得比較好呢?如果幸與不幸都來自於比較,那麼如何讓在人群中生活的自己,長久保持幸福愉悅的滿足之心?
昨天和兒子之一聊天,他說最近有個覺悟,把時間花在太過多樣的社群軟體上太浪費時間,於是,刪了IG。
「我發現一直看IG,反而不快樂!」
「為什麼?」
兒子說,首先,每天起床睡覺都會花很多時間看IG,特別討厭看到同學們過得爽:
「媽妳知道嗎,每次滑到哪個同學又在哪裡度假,特別是昂貴的海外行,我根本就知道他們沒在打工,不可能靠自己的財力去那些國家旅行,或是看同學秀一身名牌名鞋,我就真的很難平衡。當然,那是他們的命,我沒必要忌妒;但是,我這個年紀,還真難。為了不浪費時間、不生出不必要的負面情緒,關帳不看,是我現在覺得最好的方法。突然多了不少時間,也少了超多干擾。」
「見不得別人好」這課題 50後我能做得比較好嗎?
聽著聽著,我突然屏息,心想,如果,我處在兒子這個年紀、生在這個世代,我有克制力能關掉IG帳號嗎?
哇,不可能!
如果我看別人過得比我好,我能做到毫不在意嗎?
當然,也不可能!
那我怎麼處理我的「見不得別人好」呢?
將角色帶入後,我發現我的層次與水準可能就是:
不斷活在比較與妒忌、酸言酸語、怨天尤人之中,無可奈何再無可奈何,最後,繼續在不平衡的心態中找到自己的傾斜立足點。
直到經過歲月的洗禮、時光的磨礪,我終於,努力贏過了別人,一雪前恥了嗎?
或是,我終於接受了形勢比人強、就是矮人一截又如何的現實了嗎?
好吧,反省一下,看看歲月到底有沒有把我磨得更好?還是馬齒徒長?
身心安頓才能深沉滿足 別靠「比較」彰顯幸福
我當然希望我能過得好,但是,如今的我,並非覺得一定要過得比身旁的朋友都來得明顯得好,才是幸福。
因為我一定要明顯的感受到我就是那個溫拿(Winner),那麼「卑屈不平之魯蛇」勢必得換人做做看。自覺過得不算太好、相形見絀的朋友如果想不透、看不破,那麼只會讓我討人厭,失去他們靠近的意願,毀掉友誼。
但如果風水始終沒有輪流轉,「卑屈不平之魯蛇」成了我的咒詛與人設,即便我能不斷滿足別人的優越感,而增加我假象的「平易近人」親切度,但是,我真願意用自己的窩囊與自卑,以博取不造成他人壓力的脆弱友誼嗎?
當然,我沒有這麼偉大。
人之所以不幸,就是因為太喜歡比較;人之所以幸福,最表淺的原因也是,覺得自己過得比身旁的人都好,幸福感與不幸福感,都因為經過比較而產出。
到了人生後半,如果一定要「自覺比別人過得好」才抓得住幸福,那麼,歲月確實沒有帶給我禮物。
心裡能感到深沉的滿足,乃來自於本身的心安理得、身心本體的安頓與自在。(相關閱讀:如何能對老去期待?不再「嫉妒」與「羨慕」他人)
既然無法離群索居 如何擺脫忌妒與看不起?
如果無法突破「見不得別人好」,那只有繼續~地「偏」心自「遠」,選擇離群索居一途,就關在「一個人的江湖」寂寞之島吧;或者,永遠只有勇氣結交主觀上過得比自己差的朋友。
但,這不是好辦法!因為,決定一個人幸福的因素,在一項名為「世界價值觀調查表」針對150多個國家之「人民生活滿意度」進行分析,發現有6大原因決定一個人感到幸福:
第一個原因就是「社會支持」,第二個是「慷慨」,第三個是「信任」,以上這些都和「社會人際互動」有關,也就是,感受到幸福的人幾乎脫離不了擁有美好且慷慨自由的社會人際關係。
「即使健康欠佳,但較多的社會支持與社會互動會讓人更幸福」,「努力賺更多錢,只會讓你保持原來的滿意度;但培養信任、感情和其他形式的社會支持,才會使你『幸福銀行的戶頭』越存越多。」(摘自《大人的幸福學》p.53~54)
只要有人,就有江湖,是江湖,就會比較,一比較,就難擺脫「見不得別人好」,另外,也有人對主觀上矮自己一大層次的親友「狗眼看人低」。
這就是人際迷思:忌妒比自己好的,看不起比自己差的。
人生後半,對凡夫俗子最簡單的解決之道,就是,找一群生活模式與層次差不了太多的人當朋友,就少了徒增的比較煩惱心。
恆久幸福之道:能欣賞別人的好、懂藏鋒芒不令人傷
但人生功課修至此,可能只夠及格,因此,我想了想,要維持恆久的幸福之心,勢必要學著「見得別人好」的格局與度量,欣賞並同感於別人的順境與福氣。見人得利心歡喜,不妒人樂心安得。
另一方面,也要懂得「藏」,帶著一些敏感度偵測朋友特別在意的「雷」,不在這些點上顯山露水,以免激出他人心裡深處的暗黑惡面,徒增他人的爭競焦慮感。
回到兒子的處理方式,我覺得也不錯,畢竟20載的生命經驗,很難有深厚的功力以妥善處理紛雜碎片化、爭妍鬥艷的虛榮曬場,眼不見為淨、心先安靜,把碎片化時間集結在成一段專注時光,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這是新世代的解藥,也可能是我輩可採用的初階解方。
「時間突然變得很多,以前一天到晚看IG真的浪費我太多時間。」兒子說,這才是最大的收穫。
終有一天,我們得知道,這世界本來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放大我們所擁有的、專注於我們正享用的,其實我們就是那人外人、天外天。
見不得人好,不如見得自己已經很好。
(本文轉載自彭菊仙,你今天過得好嗎?原文標題為〈見不得別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