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的華麗轉身,整修改建延續巷弄間的幸福溫度

老屋的華麗轉身,整修改建延續巷弄間的幸福溫度
2023.12.12
15,244

2023.12.12

15,244

文章用聽的
00:00 06:35 1

文/50+整合企劃

臺北市老舊建築多,為使老屋延續新生命,過去老屋活化案例,多以文青風的老派咖啡廳,或是古蹟展覽館為主。但是您能想像,居然有老屋改造成公辦都更工作站,而且還能吸引許多街坊年長者駐足嗎?2022年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社區空間類首獎「昌吉基地」,真實展現老屋活化創新的多元樣貌。

昌吉基地改造活化 拉近鄰里距離 

炎炎夏日,陽光灑落在昌吉基地上。一位剛買完菜的老太太站在基地前,滿頭大汗。基地的同仁看見她,立即端上一杯涼水,親切地上前打招呼。他們告訴老太太,這裡是昌吉基地,做為大同區蘭州斯文里整宅地區公辦都更駐地工作站,歡迎鄰里和行人在這裡歇腳休息,別太拘束。

老太太感受到溫馨的氛圍後,放鬆了下來。在閒聊中,同仁得知她住在蘭州國宅。雖然因年事已高體力變差,但由於與大龍市場攤販有著十多年的友誼,她仍然堅持步行前往買菜。之後老太太逐漸成為昌吉基地的常客,即使近年來身體狀況不佳,她還是經常帶著兒子一同來這裡閒話家常。

這就是昌吉基地的日常風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地方,不僅提供居民便利的服務,更是社區情誼的交流據點。

進到屋內,一樓空間映入眼簾的是木質調長桌及復古桌燈,提供暖色系的氛圍,營造像家一樣溫馨舒適的環境;不只做為社區民眾諮詢區,也常做為展覽、國內外團體參訪和交流的空間。二樓則為辦公空間以及展演空間,環境明亮舒適,讓附近經過的居民好奇走進來,達到強化社區互動的效果。

一樓的木質調長桌,提供社區住戶討論事務的舒適空間。一樓的木質調長桌,提供社區住戶討論事務的舒適空間。

昌吉基地目前由臺北市住宅及都市更新中心進駐,作為公辦都更駐地工作站使用,主要提供周邊區域都更重建相關諮詢服務。臺北市住都中心資深規劃師蘇彥碩表示,過去都更工作站在鄰近的大龍街75號3樓,需要爬樓梯且空間狹小,對於民眾、長者非常不便;現在搬到昌吉基地,諮詢區設置在一樓空間,同時設有無障礙坡道及廁所等設施。

此外,駐點同仁也將建築物模型及更新後室內配置呈現在工作站中,提供住戶更新後家的想像,透過模型進行說明,相較專業的建築設計圖說,讓民眾及年長者更容易理解。

臺北市住都中心資深規劃師蘇彥碩分享都更工作站遷到昌吉基地的優勢。臺北市住都中心資深規劃師蘇彥碩分享都更工作站遷到昌吉基地的優勢。

打破空間格局限制 翻轉老屋獲新生

前身為臺北市稅捐稽徵處及環境保護局眷屬宿舍的「昌吉基地」,整建前經多年使用,外牆多處有劣化損壞的痕跡;屋頂也常有漏水現象。原作為職務宿舍的規劃,也讓使用空間較為受限,而且昏暗老舊,使得建物沒有生機。

老屋的華麗轉身,整修改建延續巷弄間的幸福溫度_img_1改造前昌吉基地室內壁癌漏水嚴重、採光不佳。改造前昌吉基地室內壁癌漏水嚴重、採光不佳。

為重新打開昌吉基地,市府委託蔡明穎建築師進行整修規劃,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蔡明穎建築師第一步是將老屋結構補強,四周用鋼筋加強,並針對屋內壁癌、屋頂嚴重漏水重新整理,增加防水功能。 

在空間規劃上,蔡明穎建築師則是以街坊在榕樹下聊天場景為發想,「以空間OPEN和大面落地窗、玻璃門窗為設計概念,打破空間隔閡,讓民眾直接走進來。」;拆除局部二樓樓板,將一樓空間挑高並打通隔間為無障礙空間;二樓將原本9間職務宿舍牆面拆除,打通成為一個近140坪的開放空間,往三樓空間則留設天井成為戶外陽台,並採用大面積的落地鋁窗讓自然光線能灑落進來。整修後視覺更為寬敞,形塑出明亮通透的空間感受,使用功能也夠更多元,可以舉辦各種活動。

昌吉基地一樓整平挑高、二樓打通並留設天井引入自然採光。昌吉基地一樓整平挑高、二樓打通並留設天井引入自然採光。蔡明穎建築師分享改造昌吉基地的理念,如何強化老屋結構並凸顯優勢。蔡明穎建築師分享改造昌吉基地的理念,如何強化老屋結構並凸顯優勢。

如今昌吉基地延續蔡明穎建築師「OPEN」的概念,成為提供都更服務的工作站,空間實際應用也更豐富;蔡明穎認為,改造後的昌吉基地,在地民眾能在此邂逅及交流,成就更多美好事物。

整建完的昌吉基地,與周邊的聯醫、里辦公室和社區活動中心串聯打造為社區生活圈,成為社區的好厝邊。在斯文里三期整宅拆除期間,臺北市住都中心同仁也進入工地,撿拾保留舊建物花磚、馬賽克磚等歷史物件及蒐集都更前的影像紀錄,將這些「在地記憶」安置在主題牆中,並呼應當時蔡明穎建築師特別保留的宿舍浴缸,讓老屋的回憶故事得以在昌吉基地裡開啟新的篇章。  

空間OPEN與大面落地窗提升了空間採光,利用設計思維拉近與街坊鄰居的距離。空間OPEN與大面落地窗提升了空間採光,利用設計思維拉近與街坊鄰居的距離。

蔡明穎建築師保留原宿舍的浴缸,新舊交替讓空間更有溫度與故事性。蔡明穎建築師保留原宿舍的浴缸,新舊交替讓空間更有溫度與故事性。

老屋新生不是只有拆屋重建一途,若房屋結構性能安全無虞,整建維護也是一個快速有效的選項。昌吉基地華麗轉身,延續這股生命力量,激盪出無限創意及可能性,以空間做為與居民更好的互動媒介,成為社區共享共好的使用型態。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廣告)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