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路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有多久沒有一個人旅行了?照顧因中風癱瘓的父親6年,父逝後從照顧者身份畢業,而兒子也青春期不願一起出門,卸下「不被需要」的女兒與媽媽身份後,自己在哪裡呢?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和自己相處,重新找自己。
今年夏天,即將升高三的兒子要留在台北,哪都不去,往年配合他國外的暑期營,我還可以跟著到處旅遊,今年只能守著酷熱、守著酷哥。臉書不斷被臉友快樂的暑假照片洗版,忽然靈光乍現「有多久沒有一個人旅行了?」
曾企盼遠離父親 心態不對到哪都不自由
我有射手愛好自由的天性,成長過程在父親傳統嚴厲的管教下,很小就有離家出走的念頭。大學畢業,不顧父親反對,毅然決然申請到美國一所藝術學院,振翅欲飛,飛越遠越好。
爸爸這才意識到我是獨立個體,不再是從前百依百順的小女孩了,縱然心裡有一萬個不願意,也還是得放手。
那天,和他在舊金山一日四季的午後道別,陽光刺眼但冷風冽冽。爸爸倔強的臉上看不出任何異樣,我身體顫抖,除了冷,也是因為心情太過激動,這天我等好久了!等不及要浮上水面大口呼吸,等不及甩開那沉重的愛的包袱了。
對他,永遠是膽怯、瑟縮、疏離感,無法做自己。有時覺得悲哀,同情他的壓抑,不願放低身段,示愛如同示弱,在他的身教言教裡,我感受不到愛。
目送他背影離開,滿心狂喜的我,不假思索就跳上一輛滿載觀光客的電纜車,儀式般,叮叮叮地穿梭在大街小巷,眼前景物雖然陌生,但是我自由了!我呼吸的空氣是自由的,天空是自由的,整座城市都在慶祝我的重生。
童年離家的願望實現了,終於可以喘口氣,不必活得膽戰心驚。但自由,沒有我想像中美好。
尼采說,「什麼是自由的保證?就是不再對自己感到羞恥。」
心走不出去,到哪都不自由。我的心走不出童年恐懼的陰影,缺乏安全感,怕表現不好,怕被罵,怕做錯,怕被笑。異鄉獨處的2年,本該無拘無束,我不懂怎麼和自己相處,不肯放過自己,甚至用暴食自我懲罰,自我安慰。
父親癱瘓照顧6年 失去自由卻換來和解與原諒
去年,父親過世。有6年的時間,為照顧中風癱瘓的他,我奔相往返於病榻,再度失去了自由。
但這次,我沒有逃。
日復一日,寒來暑往,看他一天天萎縮凋零,雙眼從迷離進入失魂,這比我承受的所有打罵都痛。陪伴他,是我的贖罪,也是療癒。我是他身旁的一隻貓,靜靜舔著身上隱而未現的傷口。他的失語,沉默,也讓我不再怕他,我得到了一個溫柔、懂得傾聽的父親。
在安靜中,我們修復,我們和解。在看不到希望的,巨大的悲哀裡,所有恨啊、痛啊,都是微不足道的渺小,我只看見原諒。
他離開的那天,是一個乍寒還暖的人間四月天。5天前我已簽好病危通知,放棄急救,決定採安寧照護的方式陪他最後一程,天天日以繼夜,寸步不離,就怕錯過最後一刻前功盡棄。「終於要離開了」我心想,「終於」這2個字,算不算「不孝」?難道熬了6年就是在等這一天⋯⋯?(相關閱讀:想對老邁的父母盡孝,又想追求自己的人生?彭菊仙:扶養,絕不僅是金錢供給或綁在一起)
機器時而刺耳,時而虛驚一場,盯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生命線,是他在對我說「等等,我還沒準備好!」捨得,永遠是為人父母最難過的一關吧!
清晨6點,窗外撒落大片暖陽,一掃前幾天的陰冷,監測儀的警示聲又響起,數字突然從30直直落到10,曲線也爬累了,就此躺平不起。「叮叮叮」聲中,你走了,這次換你等不及跳上生命末班車,疾奔窗外斑斕美麗的初春。
這次,我們都自由了!你的自由是解脫,是天空裡的一片雲,而我是自由落體,掉入了無邊無際的失落。
當了媽媽與照顧者 卻忘了照顧自己
回神想起,那麼至少有6年不曾一個人旅行了?不對,根本不止呀!應該回溯到孩子出生,或是結婚之後⋯⋯這件事就從我的人生清單裡消失了。(相關閱讀:父親驟逝後開始一人車宿旅行,海邊伴日出起床!顏淑如:獨處才是真自由,生命的美好可以自己創造)
我常覺得,女人走入家庭後,就如同內建功能自動升級,漫遊功能也解鎖,隨時都在偵測身邊每個人的需要,她用「媽媽」這個程式語言解讀生活大小事,常過度努力到不被諒解,只有同為人母者才會懂。她停不下來,也回不去那個原始版、最初的自己。
婚後,我視家庭子女為生活的全部,因為「感到被需要」,和為母則強這件事,不但彌補我的安全感,也肯定了我的價值。直到有一天,忽然發現孩子長大,不再像從前那樣需要我了,所有功能瞬間當機,我竟開始變得焦慮。
這才明白,付出越多,自我就縮得越小。當照顧好身邊所有的人時,唯獨忘了照顧自己。
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獨處時要和自己好好相處
電影《Eat. Pray. Love》,中文譯為「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茱莉亞羅伯茲飾演的女主角,看似擁有一切,內心卻空虛匱乏。她踏上一個人的旅途,在義大利、印度、峇里島3個地方,展開3段體悟。她邂逅到的人事物,帶領她一步步向內在探索,發掘內心深處的恐懼與不安。她選擇不再逃避,誠實面對,並且重新擁抱那個脆弱、不完美的自己。
我們都要先學會原諒自己,才會原諒他人,才能坦然接受生命中的不堪。
就這樣,我出發了,拋下一切的不確定,和那些帶不走,放不下的,努力過卻得不到的,去實現好久以前和自己的約定,一個說走就走的小旅行。至於去哪裡,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走過了半世紀,我才領悟到「孤獨也是一種享受」,獨處時,要懂得善待自己,和自己好好相處。
自由是什麼?現在的我會回答你,是一個自在的心!當心無罣礙,也就隨遇而安了。
(本文轉載自未來Family,原文標題為〈青春期的兒子不願和我出門了,我一個人的旅行,才發現「孤獨也是一種享受」,才懂要善待自己,和自己好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