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臺東打造產地餐桌 Icifa 主廚鄭吉棠:循著食材香氣,在第二個家鄉尋找理想滋味

移居臺東打造產地餐桌 Icifa 主廚鄭吉棠:循著食材香氣,在第二個家鄉尋找理想滋味
2023.10.30
34,997

2023.10.30

34,997

文章用聽的
00:00 06:45 1

文/臺東縣政府廣告企劃

什麼是食物最自然的味道?或許只有來臺東才知道。Icifa法式餐廳主廚鄭吉棠從高雄、臺南再到臺東,一路從習藝的過程中,逐漸理解「吃在地、品當季」的真諦。如今他落腳於臺東岩灣,希望用最在地的食材結合精緻法餐料理方式,讓來自各地的旅人認識臺東的飲食文化。

嚮往臺東的好山好水因而東漂創業的人越來越多,富饒的自然資源與多元族群,孕育出獨特的食材,也塑造出臺東獨有的慢食文化。三年前,鄭吉棠來到臺東岩灣開法式餐廳,融入在地也更了解順天應時的生活節奏,他認為能夠吃到山海大地所贈與的食物,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感動。

來到臺東火車站附近,周遭幾乎清一色都是民宿,而鄭吉棠的餐廳就隱身其中。「今天不巧是下雨天,市場的阿姨都休息去海邊採集,沒辦法帶你們去走走。」人稱一筒主廚的鄭吉棠說,配合的小農大都自產自售,市場販售的食材都跟著季節走,像是春夏才有的蘆筍花、或是春天限定,長得像蒜頭的蕗蕎等,所以他的餐廳才會採無菜單預約制,如此一來,才能將產地當季當令的新鮮食材端上桌。
採用臺東在地的天然素材,讓所有旅客都能夠吃在地、品當季,是鄭吉崇料理的重點採用臺東在地的天然素材,讓所有旅客都能夠吃在地、品當季,是鄭吉崇料理的重點
跟著環境、土地、天氣,透過料理與在地食材與生活連結,是鄭吉棠喜歡臺東的原因,加上在臺東開店比較自在,緩慢的生活方式,讓他可以專心做好料理。「我認識很多臺東的小老闆,其實他們和我一樣,在臺東創業的原因大多是想要有自己的時間,不管是開餐廳、創作或是經營民宿等,都是想專心做好一件事就好。」

尋找料理的路上,被臺東的天然豐饒給黏住

餐廳名稱Icifa,是阿美族語「市場」的意思,也代表著這家餐廳的食材,在本地市場就能買到,「很多人誤解法餐都是用進口食材或是分子料理,但我的路線就是用在地食材創作出屬於這片土地的味道。」

他認為,依山傍海的自然環境與多元的在地飲食文化,是臺東得天獨厚的優勢,也是他離不開的原因。法式料理著重透過創意與烹調手法,凸顯出食材風味,同時也與文化緊密的結合,而臺東正好提供他豐富的養分。

來自高雄阿蓮,鄭吉棠說到,與臺東的緣分跟他的餐飲經歷有關。喜歡動手做東西的他,考大學時原本想念的是機械,但後來卻考上餐飲科系,轉念心想也是一種手藝,就開始從中餐、西餐、甚至是果雕學習,因此認識了同校同學也是長濱Sinasera 24法式餐廳主廚楊柏偉。
法式料理著重透過創意與烹調手法,凸顯出食材風味,同時也與文化緊密的結合,臺東正好提供了鄭吉崇豐富的養分。法式料理著重透過創意與烹調手法,凸顯出食材風味,同時也與文化緊密的結合,臺東正好提供了鄭吉崇豐富的養分。
「雖然我們是同學,但他的餐飲資歷比我久,也是我果雕的老師,我們還一起在世界大賽中得到獎。」畢業後鄭吉棠到台南飯店餐廳工作,之後便跟著楊柏偉來到長濱法式餐廳工作,開啟了他在臺東的生活,也對料理有了進一步的想像。

跟著時令季節走,用創意鎖住山海滋味,與臺東慢食不謀而合

聽著鄭吉棠說菜,感受到他對味道的敏銳。他說,小時候因為家裡工作產業的關係,經常有喜慶宴會的邀約,鄭吉棠每次去吃後都覺得身體不太舒服,「即便東西好吃,可是吃完就覺得哪裡怪怪的,而且年紀越大越有感,加上後來我有痛風,所以才會更認真認識食材的來源。」

來到臺東後,他更了解何謂「慢食」,不僅是吃在地,更要友善土地、追求永續,而這樣的精神也可以讓人們重新理解食物的價值。「我現在可以分辨什麼是新鮮的食材,就像新鮮蘿蔔會有淡淡的土壤味道、好聞的苦香氣。」
鄭吉棠認為,新鮮且當令的食材不需要過多的烹煮調味,就能呈現出臺東濃厚的風土滋味。鄭吉棠認為,新鮮且當令的食材不需要過多的烹煮調味,就能呈現出臺東濃厚的風土滋味。

探索風土也探索人情,用料理傳遞慢食精神

愛騎單車的鄭吉棠,經常趁著閒暇時到處走走繞繞,造訪部落或小農認識食材。「我們這一區有很多小農,有的種玉米、有的種菜,久了就會互相報好料,幫我介紹哪裡有好的野菜啊、好的野生蝸牛啊。」

對他來說臺東已經是第二個家,他尤其佩服臺東人順應自然的生活態度,「例如下雨天會到海邊撿貝類,或著是季節一到,就會到山區採野菜、到海裡採石花菜和螺類,很懂得就地取材與珍惜生態平衡,我想就是這樣才能讓臺東保有原始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開店三年,來Icifa的客人很多是慕名而來,或是因為喜歡臺東的純粹而無意間找到這裡。「喜歡臺東的旅人,很多都響往自然永續生活,也喜歡吃原型天然食物,也因此喜愛我這樣的料理方式。」為了讓客人了解食材,上菜時鄭吉棠熱情地解說食材來源和烹調手法,也喜歡客人對料理有所回饋,對他來說不僅是進步的動力,也希望透過料理讓更多人認識臺東飲食文化及慢食精神。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