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50後參加同學會的5大好處:老後不孤獨,更快樂、更長壽!
下一篇

排除萬難參加小學同學會,得知那女孩再也不會來了!張玉蓮:死亡一直沒有很遠,我們也不是永遠有機會說抱歉

50後參加同學會的5大好處:老後不孤獨,更快樂、更長壽!

是時候,和同學們見面了!

文/顏理謙 攝影/影巷26號

編按:老後保有人際連結,對身心健康都有助益。然而,人生下半場離開學校、職場以後,上哪找朋友?是時候和老同學聚聚了,讓生活不孤單,日子更多彩!(本文出自「50後人生同學會」專題)

社交,不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一種本能。從小到大,我們都生活在群體之中,求學時期和同學一起上課、嬉鬧;進入職場之後,與同事之間的交流互動構成了日常。

雖然大多數人後都嚮往無憂無慮、不必承擔任何工作責任的退休生活,然而,你是否曾想過,自己從退休的那一刻起,因為離開職場,原有的人際連結網會瞬間消失,尤其,連原本最基本的日常,在群體中與人相處而有的各種互動,也會自此長期不見了?

曾有《50+》讀者告訴我們,自己退休後,突然失去了對團體的歸屬感,感到孤單失落。特別是過去在專業領域有所成就的50+,一旦離開職場舞台,更難調適心情。

近日,熟齡Line群組中流傳的一則貼文,傳神地表達這種心情:

60歲以上最厲害的殺手,已經不是三高,新的『四大殺手』出現了!第1名是憂鬱症,第2名是自閉症,第3名是癡呆症,第4名是失憶症。

如何防護呢?對策非常簡單。聊天可以預防老人憂鬱症,吹牛可以避免老人自閉症,說瘋話可以防止老人癡呆症,胡說八道可以消除老人失憶症。

閒暇之餘,若能找幾個老同學重新聚聚,一起在舒適宜人的環境中吃吃喝喝,天南地北說笑,孤獨和煩惱就能一掃而空!

哈佛研究:人們並不懷念工作,而是想念一起工作的人

討論退休準備時,許多人往往會在第一時間想到健康和財務。身體行動無虞、積蓄足夠養老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想要過上真正快樂的退休生活,保有健全的人際網路更是重中之重。

哈佛大學自1938年展開一項研究,探究何為人類生活快樂的關鍵。迄今85年來,這項研究持續追蹤全球共724名受訪者,每2年便調查一次。而隨著受訪者步入中高齡階段,研究人員也開始調查他們的退休生活樣貌。

從受訪者的回答看來,人們在退休以後,最困擾的其實是失去了人際交流的機會。有一位工作了近50年的退休醫生表示,自己並不懷念工作,但卻很想念職場中的人際關係和友誼。另外一位受訪者也坦承,自己被迫退休後,雖然到非營利組織擔任短期志工,也重拾過往的家具裝修、滑雪等興趣,但是內心仍覺得有些空虛。「我需要工作。」這位受訪者說,直到退休後,他才意識到自己喜歡和人在一起。

保有人際網絡、擁有社交生活,到底有多重要?根據《美國老年醫學會期刊》在2021年的研究指出,3,449位新加坡60歲以上長者中,自認「不感到孤獨者」的健康和自理能力,比「有時/大部分時間感到孤獨者」來得更高。

其中,在60歲受訪者中,「從不感到孤獨者」比起「有時/大部分時間感到孤獨者」平均多活了3~5年;而在70和80歲受訪者中,不感到孤獨者和感到孤獨者相比,分別平均多活了3~4年,以及2~3年壽命。不感到孤獨的人比較快樂,也因此更長壽。

多和老同學相聚,有哪些優點?

退休以後,生活中雖然少了職場夥伴,但別忘了,你還有一群相識許久的老同學。他們記得你年少時最單純青澀的模樣,彼此的關係不涉利益、不問頭銜,相處起來更自然。不定期與老同學相會,能讓日子不孤單、活得更健康。

常和老同學相聚,有哪些優點?

1. 相互關懷,老後不再孤單

老後生活,需要可靠的互助安全網。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曾提及,在這個家庭關係日漸脆弱的時代,無論已婚未婚、有子無子,任何人都可能面臨「一個人的老後」。50後找回老同學,未來生命中的脆弱時刻,他們可以幫上忙。

北一女校友會成立「社會服務組」,關懷高齡獨居、有急難的校友和退休老師 ,志工暱稱「北一女小天使」,年紀大了,視力、聽力退化,孩子又都不在身邊,小天使會陪當事人上醫院看病,聊天、散步、看診、購物拿東西⋯⋯等日常需求,都有人協助照料。

北ㄧ女校友不只相約出遊,也成立社會服務組,關懷獨居校友和退休老師。圖為北一女75級同學。(圖片提供:程淑芬)北ㄧ女校友不只相約出遊,也成立社會服務組,關懷獨居校友和退休老師。圖為北一女75級同學。(圖片提供:程淑芬)

2. 學習有伴,生命更豐富

50後,老同學可以是最好的學伴。例如,台中女中79級校友創辦「中女好卉講平台」,不僅到各校舉辦公益演講,為了讓演講更生動,她們還組成練功坊,學習口語表達、簡報製作、服裝儀容,甚至學習用AI製作簡報。

台中女中79級校友創辦「中女好卉講平台」,舉辦公益演講,並一起學習新技能。(攝影:影巷26號)台中女中79級校友創辦「中女好卉講平台」,舉辦公益演講,並一起學習新技能。(攝影:影巷26號)

3. 健康加分,有人一起運動不偷懶

健康是50後重要的資產,有人一起運動,可以增加動力、避免自己怠惰。大佳國小第23屆畢業生組成「半百小山混搭團」,相約每2周爬一次郊山,一邊看風景,一邊吃喝、關心彼此生活。另外,成大EMBA單車社員也會不定期相揪騎自行車,還會相約元旦晨騎,一起大聲唱國歌,迎接新年來臨。

成大EMBA單車社員常不定期相約騎車,家人也可以一起加入。(圖片提供:陳素梅)成大EMBA單車社員常不定期相約騎車,家人也可以一起加入。(圖片提供:陳素梅)

4. 出門有伴,看遍世界風景

一個人出遊很棒,但有人一起看的風景更美好!四維國小校友從職場退休前,就開始努力找回同學。不只舉辦國內小旅行,還舉辦海外旅遊同學會,到日本大阪居遊1個月,也去歐洲西葡自助旅遊40天。

四維國小校友在50後成為彼此最棒的旅伴。(圖片提供:張永芳、湯麗玲、黃秋蓮 )四維國小校友在50後成為彼此最棒的旅伴。(圖片提供:張永芳、湯麗玲、黃秋蓮 )

5. 集結力量,做對社會有意義的事

幫助別人,會讓我們的自我感覺更加良好。快樂的人,多是利他導向的。老同學聚在一起,作對社會有意義的事。

復興商工老同學在步入熟年後重新聚首,除了每年固定安排聚會、小旅行,同學們也會號召大家一起參與公益活動,例如為萬華街友送便當、舉辦二手市集為導盲犬募款等。

復興商工校友會舉辦二手跳蚤市集,所得捐款給公益組織。(圖片提供:陳素菁 )復興商工校友會舉辦二手跳蚤市集,所得捐款給公益組織。(圖片提供:陳素菁 )

退休以後的人際網路,不需要是日日見面、互動頻繁的關係,可以是君子之交,各自保有舒適距離的陪伴。有空時,相約聚聚,分享彼此的故事,讓生活更有滋味。

你有多久,沒跟老同學見面了呢?是時候和大家聯絡了!

2023/10/05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排除萬難參加小學同學會,得知那女孩再也不會來了!張玉蓮:死亡一直沒有很遠,我們也不是永遠有機會說抱歉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