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稱羨的工作,卻無法創造快樂!前台積電工程師南大叔,如何追尋財務獨立又有幸福感的人生?
人生終極目標,就是要活得開心幸福。
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編按:在讓人羨慕的大企業工作,不見得就是最適合自己的人生樣貌。曾任台積電工程師10年,南大叔分享過去20年職涯的探索,如何在錢、幸福感和快樂之間達到平衡,以財務獨立為前提,追尋自己想要的生活?
理想人生,不只一種典範。
曾在「護國神山」台積電工作10年,南大叔回憶那段職涯,忍不住感嘆,「在台積電工作是有賺到錢和成就感,但是幸福感可能只有領到薪水那一刻。」即將邁入50後的他,在接下來的生涯想減少對賺錢的執著、增加更多快樂的回憶,完整自己的人生。
在台積電工作10年心得 讓人稱羨的工作,不一定讓自己開心
儘管已經離職多年,南大叔強調,無論從薪資水準、工作環境、團隊素質等角度來看,台積電都是一家好公司。「對理工思維、非常理性的人而言,我認為這是一份很理想的工作。」
然而,一群聰明理智的人共同工作,事事追求高標準,不知不覺也會形成一股壓力,讓人難以放鬆。南大叔舉例,當時他從竹北開車到科技園區,只要路上塞車,心中就開始焦慮:「因為公司停車場有我偏愛的位置,我想停在室內、停在特定樓層。」光從停車這樣的小事,就反映了當時生活的緊繃。
在台積電的工作,每天平均8、9點下班,休假時間大多在睡覺,沒有太多時間發展個人生活。少數的娛樂,大多是追求物質享受,例如開名車、出國旅行。他開始不自覺地和同儕比較,用數字衡量自己的人生。到了職涯後期,甚至覺得自己「身心都有病」。
「老實說,這些沒什麼好比的。可是生活圈很狹隘時,你會覺得為何我比不上別人?」南大叔回憶,當時他在新竹有棟自己的房子,時時打掃得窗明几淨。上班離家前,他會先回頭看看室內,確保一切就像樣品屋般整齊。「那棟房子反映我當時的心理狀態,有點強迫傾向。」
海外Long Stay一年的探索 旅行和生活終究是兩回事
自認天生感性的他,意識到自己並不開心。儘管確實賺到錢,卻沒有值得追尋的內在目標。2009年,他留職停薪,到泰國Long Stay一年,探索自己的理想生活模式。
選擇泰國,主要是考量當地居住成本較低。他在Long Stay期間學泰文、烹飪、按摩,當起朋友的免費導遊。少了工作壓力,生活確實輕鬆自在。一個人的海外生活,也花不了太多錢。他曾計算過,當時在泰國買一棟離市中心有點距離、但生活機能還不錯的小房子,10坪大小不到200萬台幣。租金報酬率也有5~6%。若是置產5間,就能月入6萬台幣,足以在當地過他想要的生活。
然而,生活和旅行終究不同。觀光時,旅人眼中只有美好的事物;一旦定居,就多了許多柴米油鹽的務實煩惱。南大叔舉例,他雖會講泰文,卻只夠應付日常生活對話。有回他腸胃不舒服就醫,和醫師幾乎是雞同鴨講。
「這會讓我焦慮,萬一以後年紀大了、身體狀況更多,怎麼辦?」南大叔說,除了就醫便利性的問題,他也考慮到自己在當地沒有家人、朋友較少,有時會覺得孤單。於是,他在泰國Long Stay一年後,又回到台積電上班,持續探索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方式。
不過,在台積電工作10年後,他仍下定決心離開。「看過外面的世界再回去,會懷疑自己真的一輩子都要這樣嗎?內心會有更多想做的事,想要更多工作以外的生活。」
離開台積電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 理想工作3要素,錢、成就感、幸福感
在40出頭時離開台積電,南大叔說,因為努力工作10年,再加上每月存下薪水6~7成的高儲蓄率,讓他在中年離職後有一筆不錯的存款,暫時不用為生計煩惱。不過,他仍希望透過不同工作,得到成就感。「我想證明自己離開台積電後還可以好好活下去。」
2012年,隨著中國自由行開放,他和幾位朋友合資開設青年旅館,2年後又開了第2間。熱愛旅行的他,起初覺得經營旅宿的事業很有趣。然而,管理一間旅館,要經手不少瑣事,遠不如單純作為旅人的快樂。再加上2020年起,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旅宿生意也受影響,他決定將青旅轉讓給他人經營。
雖然旅宿夢最終沒能成功,在青旅工作期間,他曾為了設立酒吧,接觸不同產地的葡萄酒,也和移居義大利、家中經營酒莊的朋友進口紅酒。美酒要搭配料理,他開始下廚,意外發現自己的烹飪天分,進而考取中餐丙級廚師證照和英國WSET國際品酒認證。
愛吃愛喝的他,因此開始了一項新的副業:為朋友舉辦餐酒會。他發揮曾任工程師的理性思維,拆解旅途中異國佳餚的食材、烹飪工序,在餐桌上重現。此外,也有朋友喜歡他打造的居家風格,委託他幫忙監工室內裝修,成為斜槓工作之一。
一個人的老後,如何為自己做準備?財務獨立的理財規劃
離開台積電以後,南大叔認為,工作有3大意義:金錢、成就感和幸福感。雖說中年後,他為了追求自由,選擇收入不如以往的工作,但他提醒同輩人:「錢還是很重要,人生沒錢真的是萬萬不能。」
剛離職時,他先記帳半年,掌握自己每月的生活開銷。他參考國外知名的「4%法則」,存下每年花費25倍的金額,每年只提領4%。例如,每年想花60萬,就要先準備價值1500萬的投資組合。
自認生性較保守的他,將1/3的資產放在中低風險的投資工具上,例如儲蓄險、債券等。另外1/3,則投資ETF、基金、投資型保單等較有成長性的標的,創造更多被動收入。剩下1/3的收入,則來自於按件計酬的工作,包括餐酒會、室內裝修監工、理財讀書會等。
除了開源,他也以減法管理日常開銷。例如,過往在新竹開車通勤,搬回台北後改搭大眾運輸工具,便不需要花錢停車、繳牌照稅、保養汽車。因為生活簡單,平時多穿T恤,也省下可觀的治裝費。
他最大的開銷,便是旅行和飲食。自言愛吃愛玩的他,一年四季至少各旅行一次,平常也喜歡造訪有特色的餐廳。不過,這部分他也有意識地控制欲望,「要不去很棒的餐廳,要不自己煮飯,靠勞力換取金錢。」
至於居住,他在台北有一間自住房,目前尚在繳房貸。每年,他會將房貸的利息計入支出,本金則是累積資產的一環。「我單身,以後可能會想住養老院。未來我或許會賣掉這棟房子,他的本金夠我住很久的養老院。」
目前,他的日常開銷約有2/3來自投資的被動收入,1/3來自工作。他認為,自己雖然尚未達到財務自由的境界,但也不需要委屈自己、為錢煩惱。「如果人生有更多慾望,就靠多工作來滿足。工作對我來說還是有意義,也會讓人有動力學更多事。」
職涯走過努力賺錢的第一個10年、探索自己的第二個10年,南大叔說,他很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人生下半場,他期許自己能活在當下、持續學習。「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誠實面對自己。最終目標,就是要活得開心幸福!」
2023/08/0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