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從私校退休再就業,隔年為家人圓買房夢!李清煌:如何讓工作愈換愈好,過想要的生活?

簡單生活,日子愈過愈豐盛。
簡單生活,日子愈過愈豐盛。
2023.07.21
72,282
作者|林芳如
責任編輯|陳莞欣

簡單生活,日子愈過愈豐盛。

作者|林芳如 2023.07.21

責任編輯|陳莞欣72,282

文章用聽的
00:00 09:44 1

文/林芳如 圖/李清煌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中高齡再就業,怎麼找到理想工作?一場病,讓曾任私校教師的李清煌認清局勢,年資一滿25年,就在50歲辦退休,領了一筆退休金轉職、找到新工作,並在51歲買下4房2廳大樓物件,一圓買房夢。

50歲那年,李清煌從服務了25年的私立高職退休。這事,他已想了2年。48歲時,長期累積的工作壓力導致李清煌氣喘發作,被迫住院,此後,他開始思考人生下半場的去處。

工作壓力大、健康亮紅燈  50歲退休轉換跑道

「我曾經累到不知道怎麼開車回家,因為事情處理不完。」長期以來,除了教學,李清煌還肩負建教班學生分發任務,學生每3個月就得輪調一次。「景氣好時,大家搶著要學生;景氣差時,大家就拚命把學生往外推。」為此,李清煌四處找廠商,幫學生找工作。從南到北,從電子廠到餐飲業,雖然學校在高雄,但台灣各地都有他的足跡。他坦言:「壓力真的很大。」

平日,李清煌早上7點到校,傍晚6點返家,回家後,LINE訊息仍然經常響個不停。當時,只要一聽到訊息提示音,責任感十足的李清煌就會立即處理,絕不拖延,等於下班後仍不能好好休息,到最後甚至「一收到LINE就害怕」。

此外,受少子化影響,李清煌服務的私立高職招生一年比一年困難,生源短缺連帶影響學校收入,支援幹事因此陸續縮編,許多工作必須由老師兼任。每到週末假日,李清煌還會到校辦公,舉凡計畫執行、對外文書,均由他一手包辦。

生病住院後,意識到過勞情況恐怕難以改善,李清煌打定主意:再撐2年,等年資滿25年,就一次領取退休金,辦理退休。準備離開之際,很多人慰留李清煌,但無論對方開出多麼好的條件,都改變不了他的心意。「因為我覺得工作環境只會愈來愈糟,已經不是我可以掌控的,我不要人家趕我走,我要在最高峰的時候離開。」

中高齡轉業,如何找到適合的工作?善用人脈,選擇愈多

不過,50歲仍屬壯年,因此退休前兩年,李清煌持續思考退休後的新出路。他一邊反思人生,一邊盤點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雖然大學、研究所都讀電機系,但電機其實不是他的興趣,他比較喜歡農業、喜歡花花草草。後來,過去替學生找建教合作結識的廠商,成了他中年轉業後的第一個出路——蔬果包裝業儲備幹部。

在李清煌的想像中,能夠天天看到蔬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起初確實如此,但當有了產線需求以後,雙眼就不是在欣賞蔬果,而是計算數量了。「剛開始看到蔬果,覺得好快樂,等到體力跟不上的時候,才發覺好像不是這麼回事。」

生鮮農產不耐儲存的特性,使得蔬果一進產線就得立即處理,產出與折舊,任何事情都得在一瞬間做出決策,沒有太多時間思考。也由於處理生鮮產品必須分秒必爭,一年365天,產線只休一天,每天早上9點開工,晚上12點下班,採兩班制。身為儲備幹部,李清煌雖然不必輪夜班,遇到現場有狀況,仍須及時處理。50歲的他,自認體力不如人,上任半年後,向老闆提了離職。

或許是觀察到李清煌與人互動情形良好,老闆轉而請他擔任人事,處理勞資糾紛。過了一段時間,因員工愈來愈多,人事問題愈趨專業,已經不是光靠情理和溝通技巧能解決,還得善用法律,但這並非李清煌所長。後來,老闆聘請了專業人資,李清煌則轉任工務課長。

在蔬果包裝廠任職兩年,李清煌仍然期待有天能重回老本行。有一天,他巧遇老朋友,對方在公立高職教書,告知學校有個代理老師缺額。公告後,只有他一人報名,最後順利錄取,享有完善福利制度,25年的年資也算數,還領到6位數、一個半月年終獎金,目前已任職滿2年。

50後再就業應有的心態  與人為善,不怕從零開始

回顧這段退休後再就業的歷程,李清煌坦承,當初從私立學校轉職企業界,薪水少了至少1/3,但他抱著先試試看的心態上任,從儲備幹部、人事到工務課課長,隨著職務調動,薪資也隨之成長。

「50歲不是我們選工作,是工作選我們,你的價值對方也在算。薪水打折沒關係,我可以重新開始,慢慢展現特質,就有機會讓薪水慢慢成長。」

上班後,李清煌看到許多從前教過的學生。以前,他是站在講台上講課的老師;現在到了新環境,他提醒自己:「謙卑謙卑再謙卑,看頭看尾看臉色。」在產線,他細心觀察,看到不懂的就謙虛求教,花時間了解基層員工的需求和他們的處事原則,真誠對待每一個人。直到現在,以前產線的老同事仍常送水果給他。

一路走來,李清煌遭遇不少困難,但他都一一克服,憑藉的就是上帝帶給他的信心。而50歲離職時領到的一筆退休金,也成了他51歲買房的圓夢金。

李清煌和太太育有3個女兒,太太全職照顧家庭,由他一肩扛起家計,一家人本來和母親同住透天厝,3個女兒同住一個房間,但隨著年紀慢慢增長,每個人都希望擁有自己的房間。李清煌把家人的需求放在心上,開始看房,最後看上一間4房2廳的大樓物件,決定投入所有退休金,買下這間房。

平日,李清煌常身體力行,陪孩子用有限的預算過快樂生活。孩子成長過程都沒有補習,這些省下來的補習費,成了夫婦倆寒暑假帶孩子出國自由行的經費,他們自己規劃行程,自己上網訂車票,還曾經徒步走3公里到下榻民宿,盡情體驗異國風光。「用最極簡的方式旅行也滿好玩的,女兒都印象深刻,有限的預算也可以完成夢想。」

奉行簡單生活的李清煌,理財之道也很簡單,他不買股票,唯一稱得上投資的,是早年盛行的終身還本保險,當時他抱著錢放著就會花掉的心態,每月投入5,000、1萬元,當成強迫儲蓄,現在每年可領取一定金額,成了他唯一的被動收入,加上到公立高職教書後薪水變多,目前生活沒有太大壓力。雖然,把退休金全數投入買房,有時候他仍不免擔心,但他說:「擔心不能解決問題,現在就好好的去過每一天,把錢花在刀口上,生活其實也不缺乏什麼,還有一間房子。」

珍惜所有,讓他懂得從生活中體會簡單事物的美好,日子愈過愈富足。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