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被優退,到宜蘭釣魚種菜辦私廚!蕭榕:以前在職場拼個你死我活,退休後才學會從容生活
卸下頭銜,第三人生自由野放。
文/蔡碧月 圖/蕭榕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意外被退休,如何重整人生,過上喜歡的退休生活?曾任媒體副總編,被優退後移居頭城鄉居的蕭榕坦承,重整人生的退休長跑,花了5年才真正蛻變。鄉居生活步調緩慢愜意,但自給自足的能力,卻有很多需要學習,從零開始。
在競爭激烈的新聞業,蕭榕拼搏了30年,從小攝影做到副總編輯,卻在職涯高峰遇中年危機,未滿60歲被迫登出職場。因為一直都有自給自足的鄉下生活夢想,他順勢賣房退休,從台北移居宜蘭,釣魚種菜,同時主持一周只開放2天的私廚。
56歲被優退 移居頭城過起鄉居生活
「以前搶新聞拼個你死我活,是宜蘭的慢節奏教會我如何生活。這場人生重整的退休長跑,我花了5年才真正蛻變。」
2019年,56歲的蕭榕展開了第三人生,退休賣掉台北房子,和女友搬到宜蘭頭城的中古透天,老屋新修加上長年的藝術收藏,風格簡約雅致。門前的道路走路5分鐘直通海邊,他在岸邊弄了一個遮陽罩,沒事就去釣魚放空,「往右邊看去是蘇澳,往左看是外澳,這裡是宜蘭最美的海岸線。」
老屋旁邊有塊空地,原本堆滿垃圾,他抱了一筆現金衝去找地主。「我看不慣自己的生活環境那麼髒亂,乾脆租下來,空地堆積的家庭垃圾、漁網、建築廢棄物數量,足足有5輛3噸半貨車那麼多,我每天清2小時,花了半年才清完,搞得我腰痠背痛!」
在資深假日農夫的女友指導下,空地變成開心農場,夏天一到小黃瓜、番茄瘋狂生長,他苦笑說:「我連續吃10天小黃瓜也吃不完,太可怕了!不過,辛苦耕作後的果實特別甜美,捨不得浪費,鄰友之間常常互換農產品,這是住鄉下的好處。」
廚房裡新鮮食材,多半是自己種的,或和農友換來的。
副總編失勢被當空氣 世態炎涼乃人生常態
在彎腰種菜以前,蕭榕在台北上班,青春年華全奉獻給新聞業。「我不是新聞本科出身,原本也不會攝影,退伍後進一家小雜誌社當業務,老闆給我一台傻瓜相機,叫我去股東會,把胸前有戴花的人都拍下來。當時正逢台灣開放成立新銀行、證券公司,每天都有酒會、記者會,我的記憶力特別好,認得許多政要名流,知道哪些人最重要,我相機拍誰同業就跟拍。」
蕭榕的代表作很多,他是第一個拍到「政壇四大公子」的人,在俞國華卸任行政院長的茶會上貴客雲集,連戰、沈君山、錢復、陳履安剛好站在一起,當下只有他意識到寶貴畫面;退休以前他拍了郭台銘,被謝金河放到臉書上說郭董老了,郭台銘因此去做雷射除斑。
在昔時俞國華卸任行政院長的茶會,蕭榕拍下「政壇四大公子」連戰、沈君山、錢復、陳履安的經典畫面。
「在記者會上,我只要人在新聞現場,眼睛從不離開觀景窗,因為台下互動會比台上有趣,關鍵時刻一瞬即逝。」
因為表現傑出,蕭榕平步青雲,在大雜誌社、大報社當了30多年的主管,最高當上副總編輯,因為報業不景氣56歲被優退,看盡世態炎涼。「我出身貧窮,工作再累再委曲都能忍,但一些人性還是令人意想不到。最後一年尾牙,要好的後輩來敬酒,當眾把我當空氣,真是好笑又心酸,你說意外也不意外啦!」
剛退休易陷入「體制」慣性 從零學起鄉居所需的能力
失去舞台固然傷心,他也認清媒體景氣大不如前,很難做到退休,決定拿回人生主導權,和女友搬到頭城開啟夢想中的自給自足鄉下生活篇章,然而才搬家不久,他突然拐彎成了礁溪旅宿「小雨林」的管家。
「我和朋友接到一場在『小雨林』舉行的外燴,主理人問我有沒興趣當他們的管家?我17歲時曾在仁愛路的財神酒店上班有房務經驗就答應了。」在疫情最嚴重期間,他用拿手的「落羽松煙燻肉」做網購,在美食家朋友的宣傳下暴紅,業績衝到50多萬。
雖然做得開心,1年後他仍決定離職。「那是一場美好的意外。我工作30多年從來沒有斷過,退休初期每天去騎腳踏車,好像也不是辦法,剛好遇到小雨林找管家,是我喜歡的工作,雖然薪水無法和媒體業相比,欣然接受。」這段插曲讓他更認識自己:明明嚮往的是自由野放的第三人生,一不注意又掉入體制束縛的慣性,退休的覺醒和蛻變沒那麼快。
蕭榕發現,自由自在的鄉間生活是個理想,真正開始後發現很多東西都不會。想要釣魚,去買釣竿卻被老闆笑,該買什麼釣具都不知道。幸好認識在地退休的夫妻,教他如何在海邊釣魚、撿貝殼。宜蘭海鮮多,他想用日式手法呈現,特別拜託日本料理師傅友人教如何殺魚、解凍、處理生魚片。「退休之後很多新的嘗試和學習,如果沒有這些朋友也做不到。」
從小愛做菜 善用宜蘭漁獲每周做2場預約私廚
私廚也是他的夢想,因為體力有限,每周只做2場,接待預約的親友。食材方面,青菜大多是他自己種的,海鮮是當天漁獲,「龜山島附近有洋流交會,宜蘭的海鮮特別好吃,本地漁港有些紅喉、鯛魚等高級漁獲只賣熟客,我特別找到船家加入群組,方便掌握漁獲動態。」
他的私房菜別出心裁,像是黃花魚蒸土豬肉、金華火腿老母雞湯、落羽松燻肉等,其中落羽松燻肉是用岩鹽、貢布胡椒等低溫醃製熟成,再用落羽松木燻製,原本是為了滇緬出生、愛吃燻肉的母親研發,如今成為招牌。
在手工自製的烤爐裡做燻肉,有鴨胸、松阪豬、五花肉3種,香氣濃郁。
私廚每周只做2場,以菜會親友,展現廚藝、生活也很有樂趣。
「我的廚藝是長年累積,從小喜歡看媽媽做菜,小學就會炒蛋炒飯,出社會後也常做料理宴請同事。我高中沒畢業的原因,就是高一時去財神酒店打工,愛上餐飲業休學,原以為會走這條路,沒想到退伍後卻進入媒體成了攝影。」
在頭城住了5年後,蕭榕曬得更黑,愈來愈喜歡當宜蘭人。「現在不管在羅東或礁溪,大家都用台語和我打招呼,這表示我的形象已經不是台北人;我去台北辦事時,不少人聽我講台語就猜我是宜蘭人,因為我講台語常用『勁』開頭,宜蘭人的口頭禪就是「勁」這個字,勁讚、勁好,縣內的宣傳品也是用『勁』這個字。」
蕭榕說,退休前他也曾擔心經濟問題,後來發現只要身體健康,退休的支出沒有比上班時候多,「我搬來後送走30多件襯衫,現在都穿舊衣,日子過得簡單,魚是釣來的,菜是自己種,除了肉類要去市場買,幾乎沒什麼花費。」
「一個人再風光,時間到了也是要下台。相比媒體時代拼個你死我活,是宜蘭的慢節奏教會我如何生活,恬淡、自在、無爭,是以前沒有過的狀態。」
蕭榕的自在退休生活建議:
1. 心態要歸零,不再想昔日風光。
2. 保持身體健康,物慾放低,會發現退休生活沒那麼花錢。
3. 結交不同於職場時代的新朋友,他們會教你新技能。
4. 保持好奇心,發現周遭人事物有趣的一面,讓生活更有趣。
2023/07/14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