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德誼 攝影/影巷26號 內文圖片/李文瑗提供 場地協力/靜思書軒關渡靜思堂店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曾被稱為「廣播女神」的知名主持人李文瑗,是五、六年級生都熟悉的溫暖嗓音。近年她進入半退休狀態,並回顧審視自己前半生的生命歷程,集結而成《我的心裡學》一書,長年研究心理諮商與身心靈探索的她說:「直到邁入50歲後,我才敢稍稍停下腳步,學會真正認識自己,而不是看著別人眼中的自己。」
聽李文瑗說話,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她的嗓音沉穩中帶著幾分感性和優雅,不疾不徐、讓聽者心裡像是被海浪輕輕拍打一般沉澱下來。
過去她以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的身分陪伴許多聽眾,但近年她更在加拿大海文(Haven)學院取得心理諮商文憑,並擔任心理學講師、帶領成長工作坊。然而在廣播界享有盛名,在他人眼中擁有光鮮順遂人生的李文媛,其實也曾經歷過自我懷疑的時期。
李文瑗在著作《我的心裡學》裡提到,自己的成長歷程就和大多數人一樣,經常為了他人眼中的完美形象而活,卻忽略了始終潛藏於內在的真實自我。學生時代成績並不算太優秀,身體也瘦小病弱的她,只有靠著不斷自我要求與達到外界認可的成就來說服自己,卻長久累積了身心的疲憊感和壓力而不自知。
直到邁入50歲,完成了大半生的責任與義務,物質層面也有所累積之後,她才學會「慢慢看見自己,而不只是看見別人眼中的自己。」並且停下腳步好好地問自己:「我存在的真實意義與生命價值是什麼?」
入行後早早成名 是光環也是壓力
從小喜歡抱著吉他彈彈唱唱的李文瑗,在民歌正流行的時代,因為對音樂的喜愛和憧憬,投了履歷到中廣公司,就這麼踏入了廣播界。「但當時聽眾對廣播主持人的要求,就是要字正腔圓,發音不能有一點不標準,可是我就沒辦法講出那樣的腔調。」
還曾有聽眾寫信給她說:你放的音樂很好聽,但妳不適合當廣播主持人。
「雖然我的生活看起來好像很光鮮亮麗,每天可以訪問知名音樂人、歌手,但內在的我其實很心虛,覺得自己的能力好像不足以勝任這個位置,所以我只好拼命努力再努力。」李文瑗說。
即使後來逐漸獲得肯定,對於工作的自我要求,以及早早成名的人生變化,都曾讓她感到無所適從和壓力。後來李文瑗因為訪問認識殷正洋,在對方介紹下參加蘭陵劇坊的演員訓練班,因而接觸到身心靈成長領域。
李文瑗說,以前沒有人會教怎麼處理內心的壓力和負面情緒,但接觸心理學和身心成長之後,她也開始學著面對過往長久以來藏在內心深處的一些過往,或是家人帶給自己的影響。
看著爸媽的人生 教會自己的功課
在眷村家庭成長,李文瑗的父親面對子女是標準的軍事化管理、家教十分嚴格,但對於排行家中老么,又從小身體病弱的李文媛,則是格外照顧疼愛。
也因為身體不好,除了上醫院看病打針是家常便飯,李文瑗從小就討厭上體育課,對於和身體有關的任何活動,像是跳舞、運動,從來都敬謝不敏。「爸爸很常和別人說,這孩子身體不好,很難養,這句話像一個魔咒,讓我成為常常對健康感到焦慮的人。」
而李文媛的母親,就和那個時代的許多傳統婦女一樣,將所有青春歲月奉獻給家庭,但晚年卻受病痛所苦而離開。「我們全家人都非常敬愛媽媽,也很感謝她把一家人都照顧得這麼好,但是如果人生有機會重來,我會希望她可以更快樂地享受她自己的人生。」
母親帶給李文瑗的體會,是女人在為家庭付出心力之餘,也要懂得照顧自己,更進而追求成就自我;在接觸身心靈成長課程之後,她也慢慢學著盡情放開、舒展身體,不再把自己當成那個需要人照顧的孱弱小女孩。
從跟著哥哥姐姐們一起去運動開始,李文媛已經打了超過10年的羽球,堪稱業餘級好手。「那個可以掌握自己身體的感覺,跟過去工作上的成就感很不一樣,發現身體原來可以做到這麼多,讓我更能擁抱、喜歡自己。」
小時體弱多病的李文瑗,現在已是熱愛羽球的運動健將。
現在她不只是一個禮拜至少運動3天以上的重度愛好者,進入中年之後,她對保持身體活躍的重要性也更有感。「太多在各個領域的傑出人士,就算在心靈、藝術上有再高的成就或境界,最後還是不能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去支持。身心靈的平衡,真的缺一不可。」
學會獨立生活 享受50後的自由時光
而隨著步入熟齡,決定進入半退休階段的李文瑗,在疫情期間除了完成長年以來的寫作夢想,也是她幾10年來第一次好好花時間整理家裡、學著做大小雜務。「以前我人生中工作的比例大概佔了快90%,家裡的事情大部分都是先生在做。直到這幾年,我好像才有時間可以好好待在家裡,認真的過生活。」
李文瑗的家在陽明山上的郊區,「家務」也就包括學會修剪庭院裡的花草,還有換燈泡、漆油漆,甚至是怎麼用抽水機這類水電維修工作。「萬一有一天另一半不在了,我總不能什麼都不會。所以我給自己的練習,就是要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知道這個家所有東西該怎麼運作。」
整理家中的庭院、花卉,是如今李文瑗的一大生活樂趣。
她笑說,很多人害怕老、害怕孤獨。「但我非常享受現在的狀態,跟年輕時候比起來,我有好多時間可以做我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她也很喜歡一個人在家裡,閱讀、寫作,或是看看遠處的風景,「雖然都是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我覺得這些都是很寶貴的禮物。很多年輕時不會做的事情,我現在反而駕輕就熟。」
李文媛說,惟有在真心喜愛的事物當中,才能夠感受到自己,如果沒有辦法感受到自己,生命就容易脆弱、枯萎。「當快樂、成就感的來源屬於自己,或是發自內心想要做一件事,而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肯定、需要上,那個快樂才是真的!」
相關閱讀:李文瑗著,《我的心裡學》,張老師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