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重回職場,有收入又能照顧媽媽!老爺酒店、畢嘉士基金會,如何職務再設計讓熟齡工作更順利?
人才放對地方,就能產生力量。
文/林玉娟 圖/老爺酒店集團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如何吸引熟齡再就業、甚至退休後再就業?當產業缺工、中高齡族群需要工作,是否能跳脫傳統的工作框架,透過職務再設計,把人力找回來?老爺酒店集團祭出「壯幫手募集計畫」,為55+夥伴打造不同於以往的工作方式。畢嘉士×7-ELEVEN樂齡門市則全面聘用45+。工作型態有哪些調整?熟齡人力又帶來哪些影響?(本文出自「50+友善職場」專題)
產業缺工需要人力,熟齡族群尚有能力與體力,有什麼方法可將兩造串聯起來,達到雙贏?
以旅館業來說,疫後缺的不是客源,而是服務的人力。有些旅館,甚至缺人到連主管級員工都得支援房務清潔。而老爺酒店集團缺工約2成,台北老爺餐飲部從去年10月起~4月中,大半年都沒收到一張履歷表。
對熟齡族群來說,50後再就業,除了考量收入,還須評估體力、時間與能力等因素。至於退休後再就業,則可能是希望生活有點重心、多少賺點零用錢,但也不希望做得太累。
產業端該怎麼把熟齡人力鉤回來?
老爺酒店集團「壯幫手募集計畫」 工作化繁為簡與年輕職員互補
想要熟齡人力回流,必須設身處地思考,將職務重新設計,以配合熟齡族群的體能,且能彰顯他們能力。
老爺酒店集團的「壯幫手募集計畫」,鼓勵55歲以上族群回到職場。自今(2023)年4月執行以來,收到約800封履歷,應徵者中年紀最長為72歲,目前已有超過30位壯幫手加入工作行列。
老爺酒店管理顧問公司行銷公關協理林瑜真分享,此職缺最吸睛的點在於:工時、工作內容均很彈性,且從大任務切分成多個小任務,長時間工作拆解成較短時間區段。藉以吸引熟齡者重返職場,再透過青銀合作互補,成為飯店年輕職員的助力。
以餐飲服務員為例,原先從餐具擺放、帶位點餐、上菜介紹、桌邊服務、結帳買單到清潔桌面,全由一人獨力完成。經職務再設計後,拆解其中重複性高、容易學、可獨立完成的項目,如餐具擺放、引導帶位、收盤倒水、清理桌面,交由壯幫手執行。因為好上手,熟齡者很快就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
房務清潔也是。未執行職務再設計前,會遇到一種情況——年輕老手動作快,熟齡新手動作慢,完成的房間數有落差,不免讓熟齡者備感壓力。透過職務拆解,將壯幫手與年輕職員組成一隊。壯幫手做重複、簡單的事務,年輕職員做需要精細處理的事情。青壯互補合作,效率更好。
透過職務再設計,老爺酒店為壯世代規劃合乎他們體能、時間、好上手的工作內容。
工時縮短、項目混搭 工作與生活都能兼顧
為了讓壯幫手兼顧現有的生活,老爺酒店特別為壯幫手開闢更具彈性的工時選擇。以礁溪老爺為例,房務清潔提供10:30~14:30、11:00~15:00 及11:30~15:30共3個時段。有別於一天上班8小時、分早午晚3班的排班方式。較短的時段,讓熟齡工作者不至於體力耗盡,且還有時間兼顧自己的生活。
此外,壯幫手還能自主「混搭」自己喜歡的工作選項,再依照自身需求排班。比如,今天上午去餐廳引導帶位、明天下午換去客房清理備品。
同儕輔助加速融入 調整負重避免受傷
熟齡者重返職場難免不安,每位新進壯幫手都有專屬的輔導員帶領及教學。林瑜真補充,「輔導員的角色,有點像是校園裡的愛心小天使,從同部門裡挑選適合的人選擔任,能夠協助壯幫手解決工作上的困難,給予心理支持,讓他們更快融入團隊。」
擔心體力和避免受傷也是熟齡族再就業時的考量。該如何讓壯幫手安心工作,老爺酒店在物理治療師評估及建議下,將工作過程中的搬運重量、抬舉高度或角度進行分級,再依照級別搭配推車,並提供輔助護具,為員工安全把關。
使用推車與護具,能讓中高齡員工工作起來更順心、更安全。
72歲的康女士和先生,退休後仍希望可以有點事做,既對社會有貢獻、也能賺點零花,一得知老爺「壯幫手募集計畫」馬上丟了履歷,當天就接到人資部門的電話,感到非常有誠意!康女士與50+分享:「可惜現在尚有職缺的時段太早,我住林口搭大眾運輸無法來得及上班,不然真的很想嘗試看看。」
畢嘉士×7-ELEVEN樂齡門市 員工全是45+
如果距離是個問題,若是住家巷口的超商也接受熟齡人士工作,不就能讓更多成熟人力重返職場?
在屏東基督教醫院內的7-ELEVEN,是全台第一家樂齡門市。由畢嘉士基金會與7-ELEVEN於2021年1月合力催生,員工全數是45+熟齡族群。開店2年多來,已先後聘僱23位熟齡員工,其中年紀最長者為67歲。曾擔任幼教保母61歲的王双鳳資歷最深,任職2年7個月,也是目前在職者中年紀最大的店員。
從珍視熟齡人才的角度出發,這間門市建置多項人性化的SOP。
例如,體貼大哥大姊店員的視力,包括:為大哥大姊店員配備放大鏡於結帳、挑報廢品時使用;必讀的咖啡操作流程說明改成放大版;提供iPad取代手機觀看線上課程。
也配合哥姊們的體力,外送時使用的提袋改成推車、將乳製品裝貨箱的重量減半、收銀台旁鋪設減壓地墊。透過優化工具,減輕熟齡店員的工作負擔。
另外,針對熟齡者的生活目標與求職特性,門市也特別為員工設計每天4~6小時的彈性工時,讓45+員工可以兼顧自己的生活,用來陪伴家人或留給自己。
熟齡工作者經驗分享:正向看待挑戰,幫自己活化大腦
56歲的樂齡員工李春梅,當初就是看中彈性工時讓她有餘裕陪伴老母親而選擇加入。不過,她坦言,反應、學習速度都比年輕時慢,出錯會很自責。前半個月差點做不下去。
後來李春梅靠著店長給予的正面鼓勵,克服心理障礙。她告訴自己:「失誤是學習必經的過程,一旦克服了,會更有成就感。」看著店裡好幾個比她年長的同事,適應良好,她相信自己一定也做得到。
工作初期為了盡快跟上腳步,李春梅會透過7-ELEVEN為員工設置的數位學習平台,加強不熟悉的工作事項;工作若有空檔,她會將收銀機切換成教育訓練模式,預先練習、強化臨場反應。
李春梅說,「收銀機設計有它的規則,按久了,摸索出邏輯,其實沒有那麼困難。」促銷活動記不起來,可以刷條碼,收銀機螢幕會跳出提示,這些貼心的考量對樂齡員工幫助很大。
過去在競爭激烈的百貨服飾業上班,李春梅覺得以前的人生是被數字追著跑,達不到業績內心會很糾結,「樂齡門市的職場環境相對單純,我只要把顧客服務好、把店長交代的工作做好,而且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跟上社會的潮流。」人生經驗不一定要跟金錢畫上等號,能夠持續學習、持續進步,對熟齡邁向高齡的李春梅來說更重要。
如今李春梅在樂齡門市工作已經超過1年。她認為,中高齡者重返職場,將心態歸零很重要,虛心請教,同事、主管都會很樂意幫你。「想法正向,看事情的角度也會不一樣。」比如,複誦會員電話讓顧客確認,她會想成是在幫自己活化大腦,不感到辛苦,反而覺得有趣。
時間彈性、有學習的機會,是李春梅選擇到樂齡門市工作的原因。(畢嘉士基金會提供)
食品標籤上的字真的很小,放大鏡讓熟齡員工工作起來更舒適便利。(畢嘉士基金會提供)
熟齡工作者普遍學習自信心不足 職場的友善同理很關鍵
樂齡門市開店2年半,畢嘉士執行長周文珍觀察,學習自信心不足,的確是熟齡者普遍會遇到的關卡,「不見得是學不會,而是自信不足。」
常見的一種狀況是,熟齡店員在幾乎快要完成結帳動作時停住,轉頭請店長幫忙確認。這一點讓她深刻體會到,期盼展延中高齡人力在職的時間,不能單靠熟齡員工本身或雇主的努力,還需要職場裡的重要他人幫忙,如:主管、同事、消費者,「每個人只要多一點耐心同理,很多事情就會不一樣。」
人生閱歷豐富有耐心 能成為職場中重要的支持
職務再設計,除了將熟齡人力拉回職場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其實也讓中高齡多年的歷練得以發揮,而非因年紀限制就「自廢武功」、平白浪費。
林瑜真就激賞地說,「熟齡人士人生閱歷豐富,能快速理解客人的需求,具備耐心回答客人的問題。」在他們身上,能看見源源不絕的熱情與活力。
一位在知本老爺酒店開接駁車的大哥讓她印象深刻,「他在接客人到飯店的路途中,會運用自己過去當導遊的經驗與知識,為客人導覽,等於客人從一上車就已經開始融入飯店的服務。」證明了熟齡者過去的經驗與職能技巧,是職場不可或缺的寶貴人力。
7-ELEVEN屏基門市區顧問也表示,特別欣賞熟齡店員親切的服務態度,以及為人著想的特質。
從輔導多家門市的經驗中他發現,樂齡店員除了跟顧客有很好的互動,也會主動關心年輕店員。「有些心事,年輕職員不一定敢跟父母或店長說,但他們會找樂齡店員訴苦。」樂齡員工等於是在輔佐店長,讓門市氣氛變得更好,是很大的助力。他經常鼓勵輔導的門市聘僱45+店員,理由就在於此。
如果我們相信,歲月的醞釀能讓人越陳越香,雖說體能、學習與反應速度或許只剩70、80%,但資歷與豁達也許能加個20分,年紀真的不該成為減損勞工價值的理由。百歲又少子的時代,透過職務再設計,讓熟齡人力適得其所、發揮長才,與年輕人一起努力,才是社會共融共榮的一大進步。
2023/06/20
Info
.點此看!「50+友善職場」專題報導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