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過後還想留在職場,有能力付出感覺真好!育成社福基金會,如何給中高齡員工舒服的工作環境?

65歲過後還想留在職場,有能力付出感覺真好!育成社福基金會,如何給中高齡員工舒服的工作環境?
2023.06.16
44,772

2023.06.16

44,772

文章用聽的
00:00 09:25 1

文/林玉娟 圖/育成基金會提供

編按:屆齡退休的勞工想要持續工作、延後退休,職場環境如何因應?心智障礙者服務團體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目前員工有半數以上超過45歲。為了留住對業務熟悉的員工,不讓他們的經驗隨退休而流失,如何改善硬體環境、調整工作內容進行職務再設計?(本文出自「50+友善職場」專題)

 


本文重點


滕汝娟是名會計,今(2023)年正好滿65歲。她在生日隔天,無縫接軌續留原就職單位——育成社會福利基金會(以下簡稱育成 )。周遭同樣屆齡退休的同學十分欣羨她,能有這樣的好運氣。

育成採行繼續僱用與回聘員工等方式留住人才,早從2011年開始。繼續僱用的人員,薪資、職務和年假計算都比照以往,不會異動。2020年《中高齡就業促進法》通過後,育成董事會進一步決議讓回聘的退休人員,第一天上班就擁有7天年假,優於勞基法,守護資深員工。

探其原因,育成人資專員葉淑玲解釋:一來是專業人力真的不好找;二來是育成服務的心智障礙者有其特殊性、習慣跟熟悉的人互動。她說,「心智障礙團體,其實也有一個特殊性,特別偏愛僱用中高齡就業者。」

育成歡迎二度就業的熟齡族加入,是因為這些人到職前已經具備照顧人的經驗。「比如一個餵飯的動作,經過提醒,他們會知道要怎麼做才安全。」不用刻意訓練,熟齡朋友就有這樣的基礎能力,可以把照顧的工作做得順手。「與人應對、溝通協調的技巧,他們的經驗也比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豐富。」熟齡者退休後若是到社福團體工作,相信一定會比去其他行業,適應得快。

如何打造對中高齡、高齡就業友善的環境?硬體設施、職務內容再設計

問滕汝娟續留育成的原因?她說,自己不愛玩,又不想在家不知所措,「對育成的環境熟悉、業務不必重新學習,繼續工作,日子就不會無聊。」面對科技日新月異,問她怕不怕自己被職場淘汰?滕汝娟露出困惑的表情說,她一點都不擔心,「因為在育成,一定會有人帶著我們做,做久了就熟悉了。」

滕汝娟指的是育成針對員工每年舉辦的20小時在職訓練,與不定期課程規劃。葉淑玲以出缺勤紀錄全面改為線上作業為例,「當時育成內部花了好多堂課讓職員去熟悉,對於不易上手的中高齡員工會另外一對一指導。」陪員工一起面對挑戰與困難。

育成的員工人數近1000名,其中51%是45歲以上的熟齡人士,近1年內中高齡新進人員佔了4成。多年來,育成持續改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環境,去(2022)年從上百家企業單位脫穎而出,獲勞動部頒發績優單位獎。

企業如何打造對熟齡者友善的環境?從硬體面觀察,育成的空間、設施設備採「通用設計」,意即除了考量身障者和其他弱勢族群,也會顧及一般人的需求,並顧慮到所有族群使用時的心理感受。因此,服務現場現成的輔具、無障礙措施、放大字體的空間指示牌、圖像化的文件說明、閃燈警示裝置……這些友善舉措,等於同時造福內部因年紀增長產生生理障礙的員工。

育成為服務使用者準備「軌道搬運機」,員工不必徒手搬運,免去受傷風險。育成為服務使用者準備「軌道搬運機」,員工不必徒手搬運,免去受傷風險。

從工作設計面而言,育成為了讓心智障礙者也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本來就很擅長將操作模式「化繁為簡」,對於憂慮學習力變慢的熟齡者而言是一大福音。葉淑玲以育成洗車中心為例,收銀機經特別設計,以彩色按鍵去呈現品項與價格,使用者不太需要刻意學習或記憶,「既然庇護員工都能看懂與操作,熟齡者也一定不會有問題。」

育成洗車中心收銀機以彩色按鍵呈現品項,直覺式操作,熟齡員工也能輕鬆上手。育成洗車中心收銀機以彩色按鍵呈現品項,直覺式操作,熟齡員工也能輕鬆上手。

此外,育成除了每年為工作人員安排健康檢查,各部門主管會選在生日這個時間點與員工面談。請員工分享體耐力、身心狀況,是面談的其中一項重點。若有員工覺察身體有退化現象,主管會進一步與員工討論是否希望改變工作型態。一種是職務調整,比如護理師轉任教保員;另一種是調整工時,從原本的全職改為兼職。

葉淑玲說,育成對心智障礙者的服務信念是永不放棄,對員工也是如此,「職務選擇多樣化、彈性工時,這些福利是全開的,無論資深資淺一律適用。」

退休後再就業,意義為何?在舒服的工作環境,持續為社會付出

成立近30年的育成基金會在台北、新北、桃園等縣市設有30個據點,提供早期療育、身心障礙者照顧與支持性就業等服務;另有復康部經營新北市復康巴士業務; 5間庇護工場,提供洗車、餐飲、烘焙、印刷、代工等服務。工作類型多元,熟齡者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職務投入。

葉淑玲說,育成的復康巴士駕駛很多是退休後二度就業的男性,有些曾是企業高階主管或公務員。「他們覺得自己還能夠做,希望投入社會服務這塊領域。」肯定自己還有能力付出,是支持他們繼續工作很重要的原因。

也有熟齡者是因為喜歡公益團體的工作氛圍選擇到育成工作,「有一位餐廳廚工,覺得育成的庇護餐廳和外面的餐廳很不一樣,不管是客人或是員工都很和善。」在與心智障礙同事一起工作,他學會將身段放軟,用合作的角度幫助同事成長,「帶領的過程中,他說他是有成就感的,覺得自己在做有價值的事。」

育成基金會向來歡迎中高齡求職者加入,目前員工有半數以上超過45歲。育成基金會向來歡迎中高齡求職者加入,目前員工有半數以上超過45歲。

至於與服務對象互動最密切的教保員和生服員,會有什麼收穫?葉淑玲笑答,收穫可多了,他們可以學反應、學溝通,因為每天都在動腦。「面對無口語或表達能力弱的服務對象,工作人員必須想辦法去理解他、和他互動。」服務對象可能會因為你的某些作為情緒穩定下來,或是學會某種能力,那會是很大安慰。

育成第一線工作人員常會為了豐富服務對象的生活,而去規劃許多社區適應的活動,帶他們到處去玩、到處去體驗,無形中也豐富了自己的生活。「和服務對象互動方式單純,不會有職場上的勾心鬥角,工作時的心情也會是舒服的。」

葉淑玲說,心智障礙者表達喜歡和關心的方式很直接、很真誠,在育成工作很久的人,喜歡這份工作的原因,很多是建立在與服務對象有著深厚的情感連結。

工作,不同於只求溫飽,理應有更高層的含義。匆匆忙忙的人生上半場來不及實踐,50+後值得以此為目標,努力一試。

Info

.點此看!「50+友善職場」專題報導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