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跌過跤、吃過苦,還會困惑怎麼辦?作家瞿欣怡:人生是來做功課的,但做功課也可以是快樂的
把人生弄明白,就沒什麼好害怕了。
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瞿欣怡提供
編按:作家瞿欣怡在49歲那年,展開「人生中途週記簿」寫作計畫,以一週一篇週記的形式,紀錄邁向50歲這一年。沒想到,這1年的時間,卻出現許多她從未想過的功課:工作上的挫折、母親失智惡化、離開……。人到中年還是會迷惘,面對生活的難題,如何溫柔以對?
對作家瞿欣怡而言,49歲到50歲這一年,是意想不到的哀樂中年。工作上重要的案子突然喊停,原本輕度失智的媽媽跌倒、狀況迅速惡化,多次進出醫院。許多挫折同時發生,「所有東西都卡住了。」
孔子自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常被人們視作步入下一個人生階段的自我期許。但瞿欣怡坦言,即便到了中年、被稱作老師,她仍只是個迷惑的平凡人。「40歲不惑,怎麼可能?50歲都還很『惑』啊。」
中年後面對生命本質的提問 長大是一段進階打怪的歷程
曾在多家知名媒體任職,瞿欣怡回憶,50歲以前,人生是一連串「打勾」的歷程:想賺多少錢、去哪些國家、出幾本書、和哪一家出版社合作……。中年過後,人生清單上打勾的項目愈來愈多,要面對的卻是生命本質的提問。
2023/06/15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