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與巴金森氏症共處20年,開畫展、挑戰晨泳!75歲徐英珍:多和正能量的人相處,每天都有想做的事
下一篇

兒子44歲就猝逝,如何走出悲痛和自責?王溢嘉:把兒子帶在心上前行,不再對命運自以為是

與巴金森氏症共處20年,開畫展、挑戰晨泳!75歲徐英珍:多和正能量的人相處,每天都有想做的事

歪船不倒,破船不沉!

文/王毓茹 攝影/葉琳喬 內文圖片/徐英珍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

編按:神經退化疾病巴金森氏症(又稱帕金森氏症),病程通常很長,如何與之共存,並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20年病友徐英珍在家人陪伴下接受《50+》的專訪。

好發於55~65歲的巴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僅次於失智症,第二常見之神經退化疾病。根據2021年健保資料統計,病友共77,428人,病程可能達20年以上,從第一期的單側肢體症狀,慢慢發展至第四期行動困難,甚至第五期需靠輪椅移動或臥床。

在FB巴金森病友社團裡,除了病友討論保健、家人討論照顧秘訣外,也有病友憂心忡忡表示「表面上積極樂觀,心裡卻害怕得要死……」,到底,該如何與巴金森氏症和平共處?

今(2023)年75歲的徐英珍,55歲被診斷出巴金森氏症,但她持續工作直到65歲退休,至今與病共處長達20年。她認為,每天都有事情做,讓生活保持規律很重要!

年輕時建立運動習慣  罹病後更願意行動

台北的4月天,家人為徐英珍辦了一個小型畫展。開幕活動上,6歲的男孩演奏小提琴,另一個孩子高唱周杰倫的歌,氣氛熱絡溫馨。他們正是和畫作上的人物——徐英珍最疼愛的孫兒們,畫展主題是「我親愛的家人」。約訪徐英珍時,發現她每天都有行程,瑜珈、合唱團和復健,還有3年前開始的畫畫課。

聊起青春少女時代,徐英珍說自己活潑外向,總是喜歡往外跑。讀逢甲大學時是登山社歷來唯一的女社長,在學期間4次登上玉山。她也是民族舞蹈社的社長,曾獲得全台民族舞蹈比賽冠軍,還到高雄和澎湖等地方表演。畢業後順利考入電信局(後改制為中華電信),一直工作到退休。

創意源源不絕的徐英珍(左一),昔日是公司各大小活動的點子王。創意源源不絕的徐英珍(左一),昔日是公司各大小活動的點子王。

好的生活型態與運動習慣,雖不能保證一個人不生病,但昔日累積的能力與信心,卻能讓一個人在生病後比別人更願意開始行動。

徐英珍說:「我以前每天早上6點起床,游泳1千公尺,游完泳再去上班。」長年運動為身體打下了基礎,成為對抗疾病的重要幫助,她強調,「我現在沒有肌少症,就是年輕時打下的底子。」

號召病友小旅行  30年病友典範激勵自己努力

徐英珍回想自己罹病的徵兆,是因同事發現她的手怪怪的,走路擺動的姿態也不太一樣,而她去跳交際舞時也感覺跟不上節拍,於是到榮總檢查。「醫生一看就說,你這是巴金森氏症。因為我有『撲克臉』,不會笑。幸運的是,我的手不會抖。」得知罹患巴金森氏症時,一度覺得自己很倒霉,還好有病友們互相扶持。

原本在職場,徐英珍就是負責舉辦公司各項大活動的點子王,徐英珍笑說辦了許多活動,同事紛紛來要照片留存,因為太經典太好玩了。而面對病友們,也再度喚醒了她好交朋友的特質,三不五時召集病友們去旅遊,包車到苗栗看桐花、去善化小旅行、在車上唱卡拉OK……從中得到不少力量。

「跟病友相處很愉快,大家都是同病相憐,能夠互相理解、安慰。本來覺得我生病20年已經差不多了,可是有些病友甚至已經30幾年,看他們過得也還不錯,就覺得自己應能繼續努力。」

有其他病友當典範,徐英珍便也不懈怠,積極運動,每天在家裡騎腳踏車1小時、看影片做居家運動,晨泳習慣一直到2020年疫情爆發後才停止。

持續工作延緩病程  退休後頓失重心易急速惡化

2個兒子身為家人和照顧者,是陪伴徐英珍走過抗病的重要支柱。小兒子鍾欣翰觀察,生活有目標對病人而言相當關鍵。「罹病最初的10年,我媽媽仍在工作,雖然身體會受到疾病影響,但惡化幅度相對緩和。65歲退休後,或許病程也有關係,但因生活一時沒了重心,感覺到她整個人的狀況是懸崖式下降。」

因此,5年前決定接受深腦刺激術治療,透過植入大腦深處的「治療電極」,控制不正常的腦神經訊號,來改善步態凍僵的狀況。效果因人而異,在徐英珍身上似乎還不錯,現在藥也可以少吃一些了。

儘管目前有申請外勞來幫忙徐英珍的起居,可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但鍾欣翰也不希望媽媽太依賴幫手,「媽媽需要多活動才能延緩惡化,我就必須督促她。但因為自己心裡也著急,結果我媽常說我對她很兇。」他坦言直到現在都還在調整中,對照顧者而言,這也是一個漫長的學習過程。但整體來說,他肯定媽媽豐富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讓媽媽每天都有事情做,有生活目標,保持一定規律。」

喜歡唱歌的徐英珍也曾是合唱團一員,儘管近來發聲逐漸受限,但她依然樂在歌唱。喜歡唱歌的徐英珍也曾是合唱團一員,儘管近來發聲逐漸受限,但她依然樂在歌唱。

年長者也需要被鼓勵  多看他能做到的

3年前,心理醫師到家裡看診,給了徐英珍一盒彩色筆,讓她畫出最不滿意身體的部位。她畫了自己已經彎掉的脊椎,醫生看了建議她去學畫,因為構思快、用色又大膽。

其實學畫是徐英珍從沒想過的事。「我以前喜歡戶外運動,坐不住,完全沒想過要畫畫,現在一坐就是2小時。」她表示學畫後受到老師的鼓勵,決定在今年舉辦畫展,展出15幅畫作,最後一張是全家福。

從畫作不難發現,許多人物都是小孩,正是她的4個孫子孫女。鍾欣翰表示,孩子的印象中,阿公都在工作,阿嬤生病很虛弱,透過畫能讓他們感受到阿嬤的疼愛,「我女兒到現在還會跟我說,想再去一次阿嬤的畫展。」

與孫兒輩互動,是徐英珍生活中很大的快樂。與孫兒輩互動,是徐英珍生活中很大的快樂。

而畫展還帶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收穫,讓徐英珍重新和過去的同事朋友們聯繫。

「很多朋友不知道我會畫畫,來畫展後很意外,後來我們還約去吃飯。」她又開始重新做自己最擅長的事情,號召朋友們一起吃喝玩樂。

坦言辦畫展滿累的,鍾欣翰卻也認為這是一個契機,畫展讓媽媽覺得自己可以做更多事,不只是運動復健,「身為家人,我也體會到要多鼓勵長輩,多看她能做到的地方,不是只看她做不到的。年長父母就像小孩一樣需要鼓勵,有了自信心,可以做到超乎你想像的事。」

徐英珍與《50+》團隊分享她的畫作,這幅畫中的優雅女士正是徐英珍的媳婦。(葉琳喬攝)徐英珍與《50+》團隊分享她的畫作,這幅畫中的優雅女士正是徐英珍的媳婦。(葉琳喬攝)

學畫後發現自己的新能力,也對生活中的色彩與美感更加敏銳。學畫後發現自己的新能力,也對生活中的色彩與美感更加敏銳。

做喜歡做的事!少跟喪氣者相處,多接觸正能量

曾經熱愛運動,整天上山下海,後來因生病行動受到影響。徐英珍表示,現在仍會盡最大能力去做,想辦法完成每一件想做的事

她自稱是行動派,把每一天排得很滿,6月要跟病友們一起到宜蘭探望太極拳老師。她以一位醫生說過的話「歪船不倒,破船不沉」鼓勵其他病友,「像我們這種巴金森氏症的病人都拖很久,但不要那麼失望。做你自己喜歡做的事,別跟喪氣的人在一起,多跟正能量的人相處。」

接下來,徐英珍還想嘗試不同的畫作主題,畫花朵、畫以前養的貓咪。並訂下目標,要在今年夏天恢復游泳,「我相信我應該還可以游,也一直在做瑜伽,我現在很努力維持運動,就當作試試看,不試的話就沒有機會。」

相關閱讀:憂鬱、失眠、便秘,可能是帕金森氏症前兆!醫師:50後每月做手指操自我檢測,可及早發現與治療

2023/06/09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兒子44歲就猝逝,如何走出悲痛和自責?王溢嘉:把兒子帶在心上前行,不再對命運自以為是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