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總統前文膽的第二人生,50歲開出版社盡情讀書!李靜宜:收益不只是錢,也該包括實現夢想的滿足
過喜歡的生活,永遠不遲。
文/顏理謙 攝影/影巷26號 內文圖片/李靜宜提供
編按:東美出版社總編輯李靜宜譯作等身,《追風箏的孩子》、《莫斯科紳士》和《正常人》等暢銷小說都由她妙筆翻譯。而她的人生,與這些精采故事相比也毫不遜色。李靜宜是前總統李登輝文膽,10年間,為台灣寫下許多關鍵的文告和演講稿。進入50後,她選擇離開公職,回到最愛的文學世界。閱讀為她帶來哪些生命的禮物?她的第二人生又是什麼模樣?
「我是在外婆家長大的,小時候沒有什麼玩伴,最好的玩伴就是書。」談起自己的閱讀養成,李靜宜緩緩地說。
生長在雲林純樸小鎮,生活中沒有太多娛樂,從小,長輩們就鼓勵她多看書。李靜宜的外公喜愛藝術,家裡擺放了許多畫冊。她說,最初自己只是單純被圖畫吸引,懂得認字後才發現,那些圖畫和文字竟能交織而成一個華麗的故事。「原來文字就像畫一樣,有這麼巨大又美麗的世界在裡面,可以啟發你的想像力。」
開明的外婆,則是讓李靜宜培養出廣泛的閱讀興趣。小時候,外婆每天給她5塊錢買街頭書攤的連環漫畫,也會帶她逛街挑書。當年在台北,百貨公司的櫥窗還會展示書籍,對小小李靜宜來說,每本書的封面都是如此炫目。「外婆說,你自己挑一本吧!然後我就會很認真地挑一本最漂亮的書。」
某一次,她被封面圖畫吸引,挑了一本《茶花女》。其他長輩說,這本書不適合小孩看,但外婆卻毫不在意說:「她喜歡就好。」
「其實那本《茶花女》是改良兒童版本,裡面寫什麼也不太記得了。但我到現在都對那個封面印象深刻。」她笑:「外婆對我很放任。」
小學高年級時,她第一次展讀《紅樓夢》。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她無數次重新拿起翻閱,「每一次都讀出不同的層次與況味,這或許正是經典迷人之處」。
李靜宜在雲林外公外婆家長大,從小培養了閱讀習慣。
對世界充滿好奇 外交系畢業的第一份工作是出版
然而,這位文學少女在選填大學志願時,沒有選擇中文、外文等語文科系,而選擇了外交系。她說,自己雖然喜歡文學,但生性好奇,對廣闊的世界很感興趣。再加上父母都是公務員,認為實用的學問對於未來找工作比較有幫助。「所以我也沒有想那麼多,就填了外交系。」
順利完成大學和碩士學業後,她剛好看到牛頓出版社的徵人啟事,沒想太多,便去應徵了。「那時,總編輯還跟我說:我們不知道要一個外交系的人來幹嘛。」她笑說:「但是他還是錄取我了。」
在牛頓出版社工作時,李靜宜除了協助編輯,也開始嘗試翻譯,日日優遊於文字之中。1年後,她收到了通過外交特考的通知。「其實我一整年工作都排滿了,我跟媽媽說,可不可以緩訓1年?媽媽覺得很荒唐,怎麼有人考上公務員不去?」於是,外交系畢業的她回到了人生「正軌」,開始接受正式訓練。
在外交部待了兩年,她被選派到國外受訓。剛辦好簽證、護照,準備飛往英國時,卻收到了碩士班恩師、時任總統府副秘書長邱進益的邀請,問她有沒有興趣到總統府工作?「其實我當時也不知道要做什麼,但覺得總統府是很難進去的地方,如果錯過,以後不會再有這樣的機會,不然就試試看。」
在好奇心趨動之下,她在一念之間,跳進了一個充滿挑戰的環境。那一年,她才27歲,是總統府辦公室第一局裡最年輕的職員。
2023/06/06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