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兩點可以打給他的朋友,你有多少個?洪蘭:朋友多的困難少,笑聲多的疫病少

半夜兩點可以打給他的朋友,你有多少個?洪蘭:朋友多的困難少,笑聲多的疫病少
2023.04.25
40,063

2023.04.25

40,063

文章用聽的
00:00 05:01 1

文/洪蘭 攝影/日日寫真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人類對抗災難的緩衝機制,一個是大腦,另一個是支持網絡。人際關係是我們的支持系統,家人與朋友是笑聲與溫暖的泉源。很多人說,借錢傷感情,但朋友有難時,無法借錢還能怎麼做?洪蘭分享一位朋友的故事。

歲末,這一年又將過去了。每年這個時候,父親都會要我們坐下來,把這一年發生的大事寫出來,他說,人不反省,就會自大自滿,若是有欠人錢或人情的要趕快去還,因為新年是天道循環的開始,只有好的開始才有成功的一年,寫的時候還得正襟危坐,因為檢討是件嚴肅的事,不可嘻笑。今年我正在寫時,門鈴響了,朋友拎了一籃水果來致謝,原來她家也有這個「債不過年」的習俗。

無家沒錢又離婚  朋友溫暖陪她撐過低潮

她的這一年很特別,經營了20年的公司關閉了,豪宅賤賣了,丈夫離婚了,現在是無家無錢,卻也無債得一身輕。她說上五星級大飯店的錢沒有了,但是粗茶淡飯的錢還有,因為掙錢的本事還在。她的樂觀令我敬佩。

她是做進出口貿易的,生意本來做的很大,但是接二連三的疫情封鎖,貨出不去,海外的錢收不回來,但國內工資得發、原料貨款得付,很快她就陷入現金短缺的危機中。

現金就像人體的血液一樣,再強壯的身體,血液流光就非死不可。不得已她開始向親友借貸,她認為只要撐過疫情危機,公司就可繼續賺錢。想不到事情不是如她想的,尤其本來以為是最好朋友的閨蜜,竟然打電話通知別人不要和她吃飯,因為「她會向你借錢」。她說不借沒關係,買賣不做人情在,但不能落井下石。她在看盡了人情冷暖後,決定把員工遣散、公司關閉,賣掉房子還清債務,不再煩惱。

我沒有能力借錢給她,但我能三不五時邀她來家裡吃飯,天氣好的時候,拉她去公園走走,做一個朋友能做的事。想不到這令她感到被關懷的溫暖,今天特地來道謝,並告訴我,疫情過後,她會東山再起,因為朋友還在

自問一題:急難時能伸援手的朋友有幾人?

我想起在研究所修「社會支持系統」時,老師要我們拿出紙寫下「半夜2點鐘,車子在高速公路拋錨,你有多少朋友可以把他叫起床,開車來接你回家?」老師說,這種朋友愈多,事業愈容易成功,當你有3個時,可以不必擔心得憂鬱症;少於一個,你是高危險群。

研究發現人類演化成功取決於2個對抗災難的緩衝機制,一個是大腦,另一個是家庭,二者相互支持並強化對方的適應價值,而後者比前者更重要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應屆畢業生的第一個工作有64%是朋友的朋友介紹的(即使哈佛畢業,靠自己找到工作的人也只有5%),朋友是我們看外界的另一對眼睛,帶給我們不同的觀點和機會。

有個順口溜:

錢財多的回家少
姿色多的穿衣少
想法多的成事少
讀書多的心眼少
心眼多的安寧少
情人多的睡眠少
朋友多的困難少
笑聲多的疫病少

最後2句非常中肯,碰到困難時,朋友圈裡問一下,不同的朋友有不同的知識技術和不同的人脈,解決方案很快就出來了。困難解決了,笑聲就多了,病痛就少了。

(本文摘自洪蘭著,《如何跟上變化多端的世界》,天下文化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