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覺得人生好累?諮商心理師胡展誥:想活出安定,3種該斷捨離的我執
下一篇

只花8分精力的留白生活學!韓哲學家金亨錫:一周游泳2次、3樓以下走樓梯,活到百歲仍有餘裕

覺得人生好累?諮商心理師胡展誥:想活出安定,3種該斷捨離的我執

把手放開,擁有的是全世界。

文/胡展誥 圖/Shutterstock

編按:生活中許多不必要的衝突、耗能,其實都是無法放下我執!胡展誥心理師分享放下我執的2個簡單步驟。我們都知道減法生活很好,但不是只有斷捨離物品的我執,人際關係、不必要的後悔其實都可以用相同的步驟幫助自己覺察與放下。當人變得有彈性了,生活當然更輕鬆又滋養。

性格溫和且孝順的好友罕見地與年邁的父母大吵了一架,導火線不是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吃飯」這一檔事。

父母親因為節儉,這一餐沒吃完的菜餚就放進冰箱裡,等到下一餐或隔天吃飯時,就順手把冰箱裡沒吃完的食物拿出來加熱,再次端上餐桌。看似普遍的現象,為什麼會讓他看不過去呢?

因為他發現父母總是先吃隔餐加熱的食物,結果現煮的東西反而吃不完,於是又再冰進冰箱,下一餐拿出來優先食用,就連他買了父母喜歡的美食回家,也是同樣的結果。長年下來,冰箱一打開就飄出悶臭味,父母也經常抱怨胃不舒服,但依舊不願改變這種習慣。

「為什麼放著新鮮的東西不吃,寧願每一餐都吃不新鮮的東西?」他深感心疼與不解。

當我執過於強大  透過2步驟練習放下

用不到的東西捨不得丟掉;不喜歡的邀約不敢拒絕;明明就很勉強卻還是想要滿足他人的期待……,面對這些內在的拉扯,每一個人都有許多「沒辦法,因為……」的理由,這些理由不一定合乎邏輯,當事人卻總是牢牢抓住、無法放下。我把這種現象稱為「我執」。

什麼是我執呢?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主觀意識,尤其是自己認同的內容」,好比說:你認為什麼是對(或錯)的、重要(或不重要)的、有意義(或浪費生命)的、必須達成的、渴望滿足的、極力避免的……等等。換句話說,凡是你覺得「非得要這麼做才是對的」或者「不這麼做就是錯的」,幾乎都是我執。

不過,先別急著將我執貼上負面標籤。

絕大多數的我執通常是因為在成長過程中,貢獻了某些功能或好處,才會被我們有意或無意地保留下來。只是當它的力量過於強大、缺乏彈性的時候,我們的行動就不是仰賴充分的覺察,而是被我執所主導

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父母無法捨棄不新鮮的食物,是一種我執;友人強烈想要改變父母飲食習慣的念頭,也是一種我執。當彼此的我執立場相左時,衝突於焉而生。在日常生活中,為數眾多且難以覺察的我執時不時會跳出來,對我們產生莫大的影響。

我們可以透過2個步驟來練習覺察並放下我執:

第一步:覺察

靜下心來,試著列出你所堅持的、難以放棄的「執著清單」,包括:想要買的物品、丟不掉的東西,以及拋不開的渴望、想法、人際關係……等等。

第二步:篩選

試著設定2到3個簡單的標準,幫助自己從當中篩選出有哪些東西值得留下,以及哪些東西其實捨棄之後不僅對生活沒有影響,甚至還有益處。

放下對「物品」的我執:3年內從未使用就可斷捨離

用不到的東西卻丟不掉,常常是基於「好可惜」的念頭。但仔細想想,明明能作為其他用途的空間卻堆滿用不到的東西,已經用不到的東西卻囤積著(甚至放到壞掉)而不是送給有需要的人,是否更可惜?

有些人覺得可惜是因為捨不得東西「最美的狀態」,好比說:服務生剛端上桌的美食;一塵不染的全新衣飾……其實除非你是美食部落客,否則清除手機容量時,重複性高的美食照片經常是你優先清除掉的(頂多保留一、兩張);再怎麼新穎的鞋子或包包也終究會逐漸泛黃。

「新」的狀態只是暫時的,能夠充分使用物品,等壞掉之後再買新的,才能讓你的物品保持流暢的新陳代謝。

物品是拿來使用的,假如一個東西長年用不到,它對你的價值可能偏向心理或情感,而非實際功能。我習慣以3年作為劃分標準,假如有個東西放在家中已經超過3年,在各種時節、重要節日,甚至日常生活中都派不上用場,那它實際的功能已經微乎其微。

我會用2個步驟幫自己釐清物品狀態(見下方表格):

覺得人生好累?諮商心理師胡展誥:想活出安定,3種該斷捨離的我執_img_1

有些東西雖然用不到,但是有紀念價值,就像表格裡「有紀念性的禮物」這一項。這時候你可以練習思考:如何縮小這個禮物存放的空間?有些人會選擇拍照存檔,有些人會選擇留下其中一部分,然後其他的部分就處理掉。

處理掉不是只能丟棄,也可以轉贈他人或賣給有需要的人,讓這些東西可以獲得更充分的使用。請記得:紀念是一種心理的歷程,讓重要的人事物在你心中留下重要的記憶,比囤積物品本身更重要

放下對「人際關係」的我執:留下滋養、斷開耗能

許多人之所以在關係裡受苦,也經常是因為內在的某些執著。

當你把力氣都用在討好、滿足別人,就沒有力氣好好善待自己;當你期待別人可以順從你、滿足你的需求,就等於把決定情緒的權力交到別人手上;當你因為害怕獨處而對所有的邀約或人際關係來者不拒,就會耗費許多力氣在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互動上。

人際關係是需要經營的,我所謂的經營,並不只是局限在「成為一個讓大家都喜歡與欣賞的人」,更重要的是學習了解自己,以及探索自己適合與什麼類型的人相處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之所以緊抓著這些讓自己受苦的我執,有時候是來自於害怕被遺棄的恐懼,有時候是從別人的順從中感受到自我價值感,有時候是我們無法接受別人眼中那個不夠好的自己。無論如何,強迫自己與這些不尊重你、讓你感到痛苦不自在的人相處,不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磨耗嗎?

接下來,請你來練習釐清自己的人際關係看看:

覺得人生好累?諮商心理師胡展誥:想活出安定,3種該斷捨離的我執_img_2

這裡的「滋養」是指相處的時候,能讓你覺得自在放鬆、安全、被支持、被理解,甚至能夠感覺到自己是一個有價值的人。耗能的人際關係則是充滿批判與評價,你必須有所防備,覺得緊繃與擔心,有時也讓你感覺自己是一個沒有價值、很糟糕的人

練習在生活中刻意接近能讓你感到被滋養、自在且放鬆的對象。至於那些讓你覺得耗能與緊繃的人際關係,能夠遠離就遠離,倘若無法避免接觸,那就用最省力的方式與他們互動就好。

我有一個好朋友在歸類人際關係時,採取一種最簡單的方式。他說,當他看到手機螢幕顯示某人來電時,假如內心瞬間浮現「煩欸,他找我幹嘛?」並且不自覺翻白眼,別懷疑,立刻將他歸類到「耗能」的類別。

放下對「後悔」的我執:減少著眼失去,多看獲得

後悔,是因為我們用現在的觀點評價過去的決策。

你知道嗎?就算是令你後悔的選擇,也不見得一定是糟糕的選擇。也就是說,你之所以產生後悔的情緒,有時候與你做了什麼選擇無關,而是因為你從負向的觀點來做解讀

每一個行動都是一種選擇,每一個選擇也都會帶來不同的結果。而後悔經常是因為你專注在「失去」的面向,好比說選擇今天去A地玩,就老想著B地會不會更好玩;選擇這份工作,又心心念念另一間公司或許更值得投入。

假如你習慣這樣解讀事情,無論多麼認真做選擇,未來肯定都會陷入後悔中。因為你的觀點是偏頗且局限的:只看見失去,卻完全忽視獲得的部分。

想要減少不必要的後悔,最好的方式就是擇己所愛、愛己所擇,認真選擇,並且專心投注在自己的選擇上。認真地活在每一個當下,試著從當下看見學習與成長。事實上,每一個行動可能會有失去,但往往也伴隨著某些「獲得」。無論這些獲得是甜美的成果,還是令人受傷的磨難,你都能夠因為這些經歷而變得更加成熟。

覺得人生好累?諮商心理師胡展誥:想活出安定,3種該斷捨離的我執_img_3

放下我執  可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回到友人家的餐桌上。假如他的父母親能夠放下「吃不完等於浪費」的信念,妥善處理廚餘,減少冰箱裡隔餐食物的數量,不僅節能省電,也避免經常食用隔餐食物而影響健康。

至於我的朋友,倘若他能尊重父母親是獨立且成熟的個體,雖然難免心疼與生氣,但在善意提醒父母之後,以「我已經盡到為人子女的責任」來取代「你們必須聽我的話」的執著,就能減少不必要的衝突。

善於放下的人清楚自己真正的需求,知道什麼對自己是重要的,並且能夠做出適當的選擇

鬆開緊握的雙手,才有機會抓住更重要的東西。

(本文摘自胡展誥著,《刻意放鬆:25個壓力調節練習,找回安定的內在》,遠流出版)

2023/04/25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只花8分精力的留白生活學!韓哲學家金亨錫:一周游泳2次、3樓以下走樓梯,活到百歲仍有餘裕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