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紫菡 圖/古素秋提供 責任編輯/吳丹華、陳莞欣
編按:離婚後怎麼過得好?想再尋覓另一段關係,面對社會普遍的年齡歧視,又該怎麼回應?「Sue姐姐的生活札記」粉專版主古素秋,分享她「裝著裝著就真滋潤了」的轉變,就算有人以年紀、更年期來恐嚇她將變老變醜,她也一樣健康回擊。
「離婚後,你是怎麼讓自己愈過愈好的呢?」在56歲古素秋經營的「Sue姐姐的生活札記」粉專,記錄了她出遊、登山及心情日記,開懷的笑容、積極正向,讓許多粉絲問她這個問題。
對此,她的回答是:「離婚後,我沒有變得歇斯底里,也沒有蓬頭垢面,反而常常美美地出現在臉書上。其實一開始是裝出來的,裝著裝著,就真滋潤了。」
裝滋潤的初衷:想讓孩子看到媽媽離婚後過得好
這個「裝」背後,其實有個深刻的情感動力。古素秋解釋,「我是為了孩子,我必須成為他生命裡的典範。」
她離婚時,因捨不得孩子還小,便與前夫協議,讓她仍住在家照顧孩子,直到兒子上高中。而在前夫經濟條件相對優渥的前提下,她也同意讓孩子跟爸爸。
剛開始,身邊有許多聲音都問她「為什麼要離婚」、「難道不能忍一下嗎」,社會眼光外加自信心不足,古素秋也經歷了一段自我否定的時期,即便深知兩人已走不下去,卻也覺得「會離婚或許是自己的錯」,所以,那時她沒有跟太多外人說,一直裝成婚姻還存在著。
兒子上高中後,她搬出去自己住。初期每晚都睡不好,常夢到孩子哭著想媽媽,但怕孩子在臉書看到媽媽哭喪著臉,她開始練習自拍、練習笑容、練習把自己活得陽光自然,然後PO文。
因為知道孩子會看,所以都寫開心的事,也因為要寫開心的事,開始真正去做了以前不會做的事。漸漸地,許多臉友給她按讚鼓勵,她就愈寫愈正能量,遇到事情也都選擇正向看待……這一切,從假裝到認真實踐,全是為了最簡單的源頭——「我要讓孩子看見自己的媽媽很快樂,能勇敢地面對離婚,且沒有任何自卑。」
學習打圍巾、享受擺盤美麗的餐食,古素秋認真在臉書記錄生活裡美好的樣子。
嘗試離婚前不曾做的事:獨自去巴黎、到台東與宜蘭打工居遊
而這從「假」到「真」,回頭看,也是一步步跨出舒適圈的冒險之旅。
剛離婚時,古素秋送給自己一個禮物,一個人去巴黎自助旅行10天。回來後,先到妹妹的小酒館工作了一段時間,過去人生幾乎滴酒不沾的她,開始研究各類調酒,也發現自己原來「很能喝」。而在以輕熟男女為常客的店裡,她也發現了自己很能與人交流對話,許多客人不僅喜歡跟她分享心事,常聊著聊著就變成好朋友了。
到小酒館工作,古素秋意外發現自己很有人互動的天分。(提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而在孩子上大學後,不再有隨時要去看孩子的不安,加上從事電腦採購業多年來也存下了一筆錢,她更加想放飛自我,想到外縣市打工居遊。剛好在朋友的介紹下,台東有間新開幕的咖啡店需要店長,她立刻打包行李到台東準備長住。結果,那年遇上了疫情,咖啡店開幕無限延期,但既來之則安之,房子都租了,她便繼續在台東流浪,找機會打工。
那段日子,她每天騎著單車去看海、吃美食,和咖啡館的老闆聊聊天。好山好水,時間慢了下來,不再需要擔心自己是不是一個好妻子、好媳婦,而是單純地在慢活裡享受當下。
而後,又獲得去宜蘭五星級露營區裡開設咖啡店的工作,她便又從海邊移居到山上打工了3個月。
「這些都是以前我在婚姻裡不會做的事,除了發現自己很有人際互動的天分、在每個地方都交到了許多溫暖的朋友外,也開啟了跟大自然之間的連結。尤其在宜蘭的山上,同一個地方,前後2小時,眼前的景色卻可以變得截然不同,非常壯觀美麗。」
重回學校念書、開始爬山 挑戰以為做不到的事很有成就感
她也開始爬山。她笑著說,最初真的是為了要「打卡」,朋友揪了就去。爬的第一座是苗栗的「火炎山」,真的爬到快「往生」,尤其是下山時,雙腳不停發抖,心裡想著「這輩子再也不會來」。但下山後,「只要別人再揪我爬小百岳,我都一定跟。我愛上了這種:過程中很痛苦、覺得自己做不到,但一踏上就無法回頭、只能拚命完成挑戰後的成就感。」
第一次挑戰火炎山就遇大霧,但只能前進不能回頭的挑戰完成後很有成就感。
支持古素秋走過離婚低谷的,還有40歲剛離婚時重回校園念書。考上元智大學EMBA在職碩士班,那2年,她算是班上年紀最大的,但遇見許多同學,對她相當友善。
有的受不了她不注重打扮,當起她的造型師,讓忘了結婚前也曾美麗過的她,重新找回外表的自信。而她的親和力及樂觀也贏得許多友誼,至今仍有許多同學定期聚會,還有到韓國上班的同學,邀她多次去韓國散心,成了閨蜜。
她重拾書本,進一步養成閱讀的習慣,享受新的人際,她說:「我想是知識讓我們在同一個水平上互相扶持,若生活周遭多一些同頻共振的同伴,生活起來也較舒心。」
古素秋(紅洋裝者)剛離婚時重返校園,在知識裡找回自信及快樂。圖為她於畢業晚會擔任主持人,被拱跳舞。
古素秋認為,在一起老去的路上,要牽著一群志同道合、陪你一起當瘋子的老友。
對許多人來說,離婚後,跟孩子的分離是最大的課題。她一向告訴孩子,只要有需要,媽媽隨時都在,手機隨時找得到。多年來,除了不住在一起,她從未間斷與孩子的相處及陪伴。
孩子上大學後曾跟她說,身邊有許多同學因父母感情不好,回家常成了一種負擔,他很高興,不必再擔心母親在家裡會不快樂,也很高興她選擇了離婚。
事實上,離婚是否是正確的選擇?每當有人說羨慕她自由自在的單身生活時,她都會反問:「真想離嗎?承受得了孤單嗎?還愛老公嗎?還是只是希望老公多愛妳一點?」她說,給自己許多問答,答案會浮現。如果最後的答案是離婚後會比較好,那就離吧!若反之,就再想想如何改善。「不論妳是否有沒有辦法離開他,請千萬不要離開了自己。」
離婚、年紀、更年期不是扣分 有自信桃花會一直來
離過婚的女性,想再覓良緣,不免面對社會的年齡歧視。
曾有朋友介紹對象,但古素秋因一次失敗的婚姻,自然在伴侶挑選會多一點要求,不希望自己委屈。有個同齡的相親對象不客氣地說:「妳離過婚,又這個年紀了,憑什麼挑呢?我們這年紀的男人,會選30出頭的女人;妳們這年紀的女人沒得選。」當時的古素秋認為就算沒得選,也不會喜歡對方。
無獨有偶,一路上各種偏見不曾少過,例如:離了婚的女人不能挑對象、離婚一定是女人不會忍、怎麼跟年輕女生比、有人要就不錯了……
一開始,她一直被這樣洗腦著,一度放棄,直到把重心拉回自己身上,開始跟閨蜜出遊、同學聚會,過自己滋潤燦爛的生活⋯⋯走了這麼一遭,至今追求者不斷,她領悟:「有自信的女人,不論是哪一個年紀,桃花都會很旺。」
這幾年也曾有人調侃她,更年期後怕不怕變老變醜?她坦然回應對方:「變老也不是更年期才發生的事,每個人每天都在變老。20幾歲女生也會變醜啊。更年期就算有身體帶來的不適,它就像一場感冒,過了就好。過了更年期,我反而覺得人生又過了一個坎,有種輕鬆,看事情為什麼都看負面,而不看正面呢?」
離婚後能否過得好 看的不是條件是信念
「感情看的從來不是條件,而是緣分。」如今古素秋對情感關係也變得很放鬆,她觀察到,離婚的女生心裡最大的衝突,是覺得自己是失敗的,因此,最重要的是找回自信。建議要經濟獨立,才能有安全感;再來就是跨出舒適圈,去做開心的事。「當生活中每一件迎來的事件,都覺得是祝福包裝的功課,這樣生活怎麼會過得不滋潤?」
古素秋用豐富充實的生活,破解了社會對熟齡離婚女性的符咒。她認為,離婚後能不能過得好,看的並不是條件,而是「有沒有足夠的信念」。那股信念來自於,勇敢拿回人生劇本的主導權,從假裝勇敢、假裝開心,到真正活在陽光及自信裡,這一路上,需要的是信任自己,及堅持行動、勇於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