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有錢時找兒子,有問題時找女兒?諮商師:打破好女兒情結,有些界線連母親也不該逾越
下一篇

洪雪珍:父母什麼樣的行為會被當成情緒勒索?整天催兒女回家、老喊「我要死了」盼孩子關愛

有錢時找兒子,有問題時找女兒?諮商師:打破好女兒情結,有些界線連母親也不該逾越

別再迎合他人,最珍貴的人是自己。

文/金善英 圖/Shutterstock

編按:母女之間,為何總是相愛相殺?50+多半已是開明的父母,但自己與老一輩的父母之間卻可能仍糾葛難解,尤其女兒與母親之間的關係為何這麼難?……在韓國母親不自覺偏心、重男輕女的狀況也不少見,家庭諮商師金善英想告訴內心痛楚的女兒們,別再被好女兒情結綁架了。

雖然我們以「家人」之名聚在一起,但各自面對不同的世界,每個人的幸福標準也不一樣。有些人覺得不會動的花很美,有些人不這麼想。我們對事物的評價都是主觀的。

照顧子女的媽媽也不例外,站在媽媽的立場上看,自己當然無法像機器一樣,對每個孩子一視同仁。媽媽的偏心有自己的理由。可是,在我們小時候,媽媽是我們接觸這個世界的最大管道,不得寵的女兒會尋找自己為什麼不被愛的理由,同時也會想辦法表現更好的模樣,渴望獲得媽媽的正向回饋。

通常,孩子單方面的努力並無法解決爸媽偏心或大小眼問題,結果,在偏心媽媽下長大的女兒,對自己不滿足,被關入不安的監獄,不認可自己的特質,會觀察他人的情緒與狀態,過於迫切想討好別人。

作為不受寵的孩子活著  50後仍期待母親肯定

華淑家有3個女兒和一個兒子。華淑媽媽把所有的關心和愛都給了華淑的大姊,媽媽永遠把所有希望和支持放在大姊身上。華淑因為羨慕大姊,也想像大姊一樣上補習班,學鋼琴,但媽媽假裝沒聽見她的話。華淑失望之餘,也不服氣。長大後,大姊當了教育大學的講師,不過覺得不適合自己,很快就辭職了,華淑一肩擔下家裡的經濟重擔,努力養活一家人。華淑是不是比大姊成功呢?

在媽媽偏心大女兒的環境中長大,華淑的自信低落,成長過程中總是拿自己和大姊作比較,想找出媽媽偏心大姊的原因。結果,「我沒有大姊漂亮、聰明,缺乏投資價值」的想法,在華淑心中根深蒂固。華淑在責怪媽媽的同時,習慣性把憤怒的矛頭指向自己,懷疑自身價值。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華淑的媽媽也是受到偏心待遇的當事者

華淑的媽媽是家裡長女,爸媽只偏心弟弟。只有小學畢業的華淑媽媽小小年紀就進工廠上班,補貼家用。華淑媽媽過著辛苦的日子,想儘快逃出家裡,因此早婚生女。媽媽自己身為長女,卻沒得到父母的支持,只能強迫犧牲,因此她對大女兒傾注所有的愛。然而,華淑的媽媽沒顧及其他子女的心情。華淑努力想理解媽媽,但年過50,華淑還是很難壓抑媽媽只照顧姊姊所帶來的消極情緒

「就算一次也好,我想聽見媽媽說『你讓我很驕傲,你很了不起』,要是這種話,你不只對大姊說,也對我說的話,我就不會這麼傷心了。」

華淑賺得比大姊多,過得比大姊有餘裕,卻沒享受到相應的幸福。媽媽不僅沒讚美華淑的成功,只擔心大姊。

「你大姊運氣不好,她活得很認真……」

「你得照顧大姊,要愛護她。」

儘管華淑已經過了需要媽媽讚美的年紀,但她內心始終飢渴。

「你幫哥哥買了房子,那我呢?」  有些媽媽重男輕女是不自覺的

在有兒也有女的家庭裡,媽媽偏心通常是因為重男輕女。京子就是如此。京子有一兒一女,她格外寵溺大兒子,對大兒子用充滿愛的肢體接觸和溫柔的語氣,對女兒愛用命令式語氣,導致女兒和京子不親。在學校很受歡迎的女兒,回到家悶頭不說話。女兒越不會撒嬌,京子就越不喜歡她。而且女兒還越來越胖。

京子會這樣,果然是來自童年的影響。京子有個哥哥,京子父母疼兒子勝過疼女兒,哥哥讀碩博士的時候,父母一手包辦學費,哥哥結婚時,父母也準備好新房和新車。然而,京子受到父母的不公平對待,連京子丈夫公司破產的時候,娘家父母也視若無睹京子夫妻的困境。

不過,京子的反應讓人印象深刻。京子認為「重男輕女,天經地義」,認命接受現實。京子從小生活在偏心和性別歧視中,對不平等的問題十分遲鈍。所以,京子自己生了孩子,也重男輕女,帶給女兒相同傷害。因為京子被「重男輕女」的觀念洗滌,覺得自己並沒因此受到傷害,所以不清楚女兒受到這種對待時會受傷。她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認為是女兒先做出不討喜的行為,所以她只能那樣對待女兒。

京子女兒自小否定自我價值,沒學會怎麼獲得別人的關心和愛。她在成長過程中變胖的最大原因是,想彌補自己得不到的母愛。換言之。京子低落的自尊傳承到女兒身上,以後當女兒結婚生子時,女兒很可能會把自己沒得到的母愛,再次以扭曲或過度保護的方式,傳到孩子身上。

有錢時找兒子  有問題時找女兒?

儘管女兒怨嘆、認命,但偶爾會出現無法忍受的時刻。爸媽說手頭緊,向女兒討孝親費,女兒氣到跟媽媽大吼:

「你們有錢的時候把錢都給了哥哥,為什麼現在要這樣對我?」

但媽媽也不認輸,回擊道:

「你這個不孝女,不知道反哺報恩。」

然後,女兒打電話質問哥哥:

「你不是應該負責養媽媽嗎?拜託你有點良心。」

哥哥對妹妹發火:

「媽媽只有我一個小孩嗎?」

女兒覺得自己對媽媽來說,只是個提款機,想到就傷心。在家裡我到底算什麼?媽媽從小說的一句話時時縈繞在女兒耳邊,「大女兒(女兒中排行老大)是生來幫忙家務的」。媽媽生我是為了有人幫忙照顧家裡嗎?女兒心生懷疑。

家庭諮商師金善英的建議:打破「好女兒情結」吧

女兒也得考慮自己,而不是考慮媽媽。如果女兒從小努力成為父母能依靠的好女兒,有可能會被「好孩子」情結折磨。通常女兒會意識到好孩子情結的契機如下:

「媽媽跟朋友借了一點錢,你幫我還吧,你是個孝順的女兒啊。」

媽媽過於理直氣壯的模樣,女兒察覺到有什麼不對勁,但在好女兒就是得乖巧聽話,扛起父母生計的觀念下,女兒來不及思考,就因一肩承擔父母大大小小的事而痛苦。

媽媽用「我們養大了你,你不只要負責我們的生計,還得承擔我們的債務」的牽強邏輯,說「因為你是個好女兒」推卸自己的責任。媽媽主張如果女兒不滿足需求就是不孝,反之,滿足需求就是孝順,無限度地依賴女兒。媽媽越依賴女兒,提出的要求就過分。

假使女兒拒絕了她一次,她就會覺得被背叛、難過,而女兒就會淪為媽媽心中的壞女兒。女兒不想淪落成壞女兒,選擇忍耐,扛下辛苦的生活。像這種只付出卻得不到回報的母女關係,最後會影響女兒整個人生

我建議女兒不要再被「好女兒」的藉口給利用了

如果女兒放棄當個好女兒,媽媽會很吃驚,把女兒當成不孝女,重複灌輸一直以來灌輸女兒的觀念,說不定也會威脅女兒。女兒會因為媽媽的威脅而折磨與痛苦,而且那是長期被灌輸的觀念,女兒有可能覺得那才是正確的。

事實不然。就算媽媽說女兒很不孝,我希望女兒也能安慰自己,告訴自己「我沒關係」,直接當個不孝女吧。成為不孝女才能解決問題

媽媽期望的好女兒將永遠無法擺脫現狀,所以,我希望女兒不要再被「好女兒」的形象束縛,下定決心成為壞女兒吧。父母的標準與觀念不全然正確。父母訂的好女兒標準是為了誰好?難道不是為了自己嗎?父母嘴上說這是為了女兒好,假裝寶貝女兒,但這些最終只是父母挽留女兒,要女兒照顧自己才說的話。記住,這並不是為了你說的。

有些界線連母親也不能逾越  趁早為自己而活

小時候的感受,長大後也不會有太大改變,過去女兒對媽媽的期望落空,長大成人後仍然抱著總會實現的期待。看一下年幼的自己的心情吧。女兒必須理解內在孩子的情感,與之共鳴,明白年幼的自己有多麼難受與不安,並畫出即使是母親也不能踰越的界線

大部分的女兒不知道自己小時候全力以赴迎合媽媽的期待,因為女兒會看到媽媽因為我努力而幸福,媽媽看見乖巧的我而感到滿足。因此,女兒無法認知到內心痛苦。另一個原因是,周遭的人喜歡贊許聽話的乖女兒。

「你真成熟。」

「一個孩子怎麼這麼穩重啊。」

要女兒擺脫過去被讚美與被肯定的時期不容易。過去媽媽對女兒的依賴帶給女兒滿足感,以致女兒現在很難擺脫這個狀態。但等到以後女兒疲憊或生病,就會後悔自己從前太為別人而活,沒能享受自己的人生。女兒得記住小時候的自己有多心累。

(本文摘自金善英著,《討厭媽媽的我,是不是個壞女兒?:告別母愛創傷、修復破碎關係的9個「壞女兒」練習》,平安文化出版)

2023/03/1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洪雪珍:父母什麼樣的行為會被當成情緒勒索?整天催兒女回家、老喊「我要死了」盼孩子關愛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享象】熟齡踢踏舞初階班第7期
  • 享象表演藝術場館

  • 2024/02/20 ~ 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