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雪珍:父母什麼樣的行為會被當成情緒勒索?整天催兒女回家、老喊「我要死了」盼孩子關愛
當孩子大了,父母也該讓自己自由了。
文/洪雪珍 圖/Shutterstock
編按:常與年輕上班族相處的作家洪雪珍,發現年輕成年兒女與父母之間,有2個常見又普遍的相處難題。而這些孩子的中年父母們,竟然也才50+、60+左右呢!洪雪珍寫下這些現象,企盼年輕人能被理解,父母也別情緒勒索。
這個過年,有幾個年輕朋友跟我約見面,不約而同地,都談到同一個問題,就是父母老是盼著他們回家。結果呢?他們的壓力大如山,最後反而躲得更遠,甚至遁逃到國外工作。
老實說,我滿意外的,因為我從不知道這居然也能成為一個困擾。
可是再仔細想想,我不就是這種父母嗎?我兒子在南部工作,很少回家,若不是去年11月他堂哥結婚,直到這個過年,應該有半年沒見吧!
我當然會盼著兒子回家呀,不過我知道上班不容易,排休也不是他說了算,所以我不會叨念這件事,而是——如果他回家,就當作撿到一個兒子。
但是聽年輕人談起來,並非所有父母都是這樣的。
難題一:父母整天盼著成年兒女回家 壓力山大讓人想逃
有個女生與男友從台北一起到南部工作,男友的父母也住在同一個城市。起初,每週要回男友家4、5次吃晚飯,把她嚇死了,壓力大到放聲大哭,男友才改成每個週六,她仍然焦慮到瀕臨崩潰。即使如此,男友的媽媽會從星期三起就來電,天天問什麼時候要回家。
我不解地說,那就讓男友自己回家呀!
她的回答,讓我大為震撼:「他自己不想回家,才拉我回去當擋箭牌。」男友根本不理媽媽,他媽媽就轉向她說個不停,她連喘口氣的空檔都沒有,必須要一直應付。問題是,她心裡明白,男友的媽媽其實是在說給旁邊的兒子聽。
不要說她,連我都覺得恐怖。
像我這種光是工作都忙到沒時間的人,實在難以想像怎麼會有人閒到整天盼著兒女回家。這是一種情緒勒索,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孝,為了愧疚感而回家,充滿不情不願,見面還會有好臉色嗎?可想見氣氛有多糟。
另一個案例則是兒子在苗栗,媳婦在台北工作,帶著孩子,屬於遠距離婚姻。
公婆則住在中部,婆婆盼著他們每星期回去一次。這位媳婦說,她和先生都工作忙,就算每星期能見著一次,小夫妻也要自己相聚呀!
我一問,才知道這位婆婆只大我2歲,天呀,這個年紀就已經在盼著兒子回家。我好奇問,沒有其他兄弟姊妹可以輪流回去看嗎?答案是只有一個妹妹,卻3、4年不回家了……因為婆婆很愛念,念到小姑只得躲得遠遠地。而他們回去時,大部分時間就是婆婆念這念那,先生不耐煩、生悶氣,氣氛很僵,從來沒好過。
你說,每次都上演這種戲碼,誰愛回這個家?
把人生過得充實是自己的責任 別拿兒女填補空檔
幾個故事聽下來,我真心有個感覺,退休之後,不管幾歲,都要給自己找事做!做什麼都好,只要自己能忙得快活的,千萬別閒著沒事幹,成天盼著兒女回家。這樣的日子過起來沒意思、沒活力,浪費生命,也給兒女添上莫名壓力,相處有負擔。
偶爾見一次面,開開心心聊些自己的新鮮事,包括新的學習、新的成長、新的體驗⋯⋯兒女既放心,也覺得這個媽很酷,而引以為榮。
還有,兒女成年了,有自己的世界要闖、有自己的日子要過、有自己的家庭要經營,已經不只是父母的兒女,請貼心一點,別老想著霸占他們的空檔時間,也別讓他們回來見你,是因為內心有罪惡感,這樣做父母真的太不值了!
把人生過得精彩、充實、豐富,是自己的責任!兒女不是用來填補空檔的。
動不動就喊「我要死了」的長輩 為何要情緒勒索?
有幾位朋友說到,有些父母動不動就會說:「我要死了……」其中一位朋友說他媽媽從40歲喊會死,到現在78歲還在喊。老實說,我見過,比例不低,而且的確從年輕喊到老,還喊到很長夀。這個口頭禪,真的是太奇怪了!
過年前,我在電視上,無意中瞄到有一首新歌,歌名是〈我就當你死了〉,當下我有噗斥笑了出來,心想也太直率了,不過真的說中我們有時候對某些人的心情。
可是都快過年了,看到這個歌名,仍然有一陣不祥感飄上心頭,晦氣,呸呸。過年時間,一定要說好話,罵人的話不能出口,更別說「死」這個字。平常我們若是說了,都會遭到父母的白眼,自己也會警覺不孝,怎能在父母面前言此字呢?他們是很忌諱的,不是嗎?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既然忌諱,不准別人說,為什麼自己反而成天掛在嘴上?你說奇怪不奇怪呀!其實,這就是情緒勒索。
父母用老弱病殘來塑造自己的形象,牽絆住兒女的心,深怕老了就被遺棄。所以動不動喊「我要死了」,透露2種情況:
第1種情況:親子關係原本就不佳。所以要把話說到底,才覺得威脅的力道足夠,兒女不會遠走高飛,棄自己而去。
第2種情況:父母的個性缺乏安全感,原因不一,可能是經濟能力、或健康因素等,讓父母覺得必須靠養兒防老,才不會孤苦終老。
這招有沒有效?超級有效!
難題二:中年父母就要兒女照顧 當孩子也老了如何照顧自己?
過去4年,我站在第一線接觸上班族,經常有年輕人來問我,回家鄉工作好不好?之所以會有此一問,就是知道家鄉謀生不易,找到一個理想工作有困難,更別提自我實現,所以內心很掙扎……
而且從他們的表情,我還看到很深的愧疚。我都問他們回家的理由,不騙你,答案都同一個:
「父母老了,要人照顧,不回去會覺得不孝。」
「父母生病了,希望我回去幫忙,說了一陣子。」
你猜,我接下來都再問什麼?沒錯,我都問他們父母的年紀。我以為他們的父母是晚年得子,70、80歲了,結果呢?40幾歲、50幾歲、60幾歲,很少超過70歲的。
這麼年輕,還在中年,就要兒女照顧,這對我而言,是極大的震撼!
現在台灣的活命已經來到平均80幾歲,這些父母應該能活到90幾歲,還有30至50年呢!他們的兒女若回家,餘生不就都在照顧父母嗎?
為了父母,回家拿低薪、工作不安定。送走父母之後,兒女也老了,有經濟能力照顧自己嗎?我嚴重懷疑!
如果真的生病了,病到無法生活自理,則另當別論!如果還能做這做那,卻自覺老了,硬要兒女回家照顧,我真心覺得太殘忍!因為兒女平均會比父母至少多活10年,他們更需要在年輕時,籌備自己晚年的資糧。
當然,我這麼說,一定有人來戰我,也沒打算你100%認同我,不過我看到了這個現象,認為有些父母不對,還是非說不可!雖然我認為他們未必有反省能力。但是我想讓有些年輕人感到被理解,並且不必懷抱著愧疚,為自己的人生奮鬥。
父母愛孩子,是責任所在,期待他們更好;理由很簡單,是我們生下他們,不是他們要出生。至於父母的後半生,這是我們的人生,理應由自己擔起責任,包括經濟、生活與健康。
如果兒女願意協助我們,是我們去配合他們,不是要他們來配合我們。
彼此的人生,相互尊重,相互成全,這是最起碼的愛。
(本文轉載自洪雪珍FB,原文標題為〈做父母的,成天盼著成年兒女回家,他們會躲得更遠……〉〈父母照顧好自己,是自己的責任!兒女是協助者,不是負責人〉)
2023/02/2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