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第一個國小教室轉型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老少共學經驗,如何化解「學校變安養院」的疑慮?

全台第一個國小教室轉型日照中心!大同福樂學堂老少共學經驗,如何化解「學校變安養院」的疑慮?
2023.02.21
21,084
作者|蔣德誼

作者|蔣德誼 2023.02.21

21,084

文/蔣德誼 圖/大同福樂學堂提供

編按:高雄大同醫院在2016年首創結合校園閒置空間與長照據點,成立「大同福樂學堂」日照中心,更融入「老少共學」概念讓長者延緩失能、失智進程,成為學堂的一大特色。他們是如何克服來自各界的疑慮,為未來的在地安老、創新照顧模式,提供了一個實際可行的營運案例?

在高齡化社會下,老年人口的照顧問題也隨之逐漸浮現。面對龐大的照護需求,台灣不少縣市地區從長照人力到安置據點,都存在供不應求的隱憂。

位於高雄市前金區的大同醫院,由高雄市政府委託高雄醫學大學經營,由於前金區屬於發展較早的舊市區,隨著區域發展變遷和人口老化,也成為65歲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的「超高齡行政區」。

與此相對,由於生育率降低造成少子化,小學每年的入學人數卻是不斷減少。和大同醫院只相隔一條馬路的大同國小,曾經是全高雄規模最大的小學,全盛時期有6、7千多位學生,如今卻只剩不到300人。

大同醫院的行政辦公室位於9樓,剛好能一眼望見整座校園。每天早上學校升旗典禮,偌大的操場裡卻只有少少的學生聚集在場上,相較於空間利用已飽和的醫院,擁有不少閒置教室的校園恰巧給了院方靈感,認為此處正適合作為日照中心的設置地點。

擔心學校變成安養院  曾遭校方與家長強烈反對

然而,回顧大同福樂學堂的成立經過,從2014年開始規劃,一直到2016年8月正式成立啟用,光是籌備和溝通過程,前後就耗費了2年。也讓院方坦言「中間的種種困難,當時真的一度讓我們想放棄這個計畫。」

雖然這個立意良善的構想初步獲得公部門的首肯,但由於當時這樣的案例前所未有,不只在法規上有多處需要調整,更不用說立刻面臨來自校方、地方上的各種反彈聲浪。

文未完!免費加入會員觀看

加入《50+》會員,3大好康免費升級

  • 讀好文:閱讀會員限定文章
  • 玩活動:參加會員限定活動
  • 學知識:《50+生活百科》熟齡知識庫免費看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