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德誼 圖/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提供/安得烈慈善協會
編按:國防部前發言人羅紹和,曾歷經五任國防部長,擁有亮眼成就的背後,其實有著坎坷的童年。他沒有因此走上歧途,更在不到50歲時就升上少將。然而他並不戀棧職位,而是選擇提早退休投身公益,因為自己的親身經歷,讓他更懂得同理受助者的處境,也在幫助弱勢家庭時多了一份體貼。
曾被媒體譽為「國防部史上最強發言人」的羅紹和,在脫下軍服之後,如今有了另一個身分:安得烈慈善協會的執行長。投身公益7年多,他經常親自走遍全台訪視受助案家,做著不支薪的公益事業。
而在他的新書發表會上,包括前總統馬英九在內,許多任職軍中時的長官、同袍紛紛出席捧場,不難看出他的好人緣。
就像過去主持記者會時一樣溫文和緩的語氣,羅紹和談起自己的童年,卻是許多人難以想像的坎坷際遇。
出身高風險家庭 父親酗酒家暴、母親二度離家出走
出身高雄美濃小鎮的羅紹和,父親從軍時在八二三炮戰因負傷退伍,無法找到工作、生活困頓的狀況下,逐漸養成酗酒和施暴的惡習,更患有精神疾病,是左鄰右舍眼中的頭痛人物。
母親則是不堪父親家暴之餘,幾度離家出走。即使後來因掛念孩子而返家,家中也總是少不了爭吵衝突的場面,全家人也始終承受著來自父親的言語和精神暴力。
「小時候最讓我煩惱的,比起家境窮困,其實父母親的狀況帶來的影響更深。物質上的缺乏也許還可以忍受,但心裡長期累積的恐懼、自卑和消沉,卻很難輕易消除。」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羅紹和在升上國中之後,也曾經歷成天打架、偷錢,險些步入歧途的階段,「當時我覺得人生很乏味、沒有什麼意思,也沒有人告訴我該怎麼處理這些問題。」直到他遇到一位特別關照他的班導師,勉強把他從懸崖邊拉了回來。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其實很不快樂,除了對未來感到茫然,父親隨時可能有狀況,也對我造成不小的心理壓力。」這樣的情形直到他軍校畢業,分發到部隊後才有所轉變。
23歲是人生轉捩點 別讓不幸影響自己和他人
羅紹和回憶,有一回他休假回家,警察就找上門,希望他協助解決父親一發病就經常驚擾鄰居的問題,無奈之下,只能把父親送到精神療養院安置。
擔心父親的狀況,羅紹和比過去更為陰鬱、消沉。有天軍中長官便來問他:「為什麼你總是獨來獨往,感覺和別人格格不入,也不和人交流?我們是不是哪裡虧待你了?」
羅紹和這才驚覺:原來自己內心的不快樂,會影響到身邊的人。在母親離家期間,曾短暫由牧師夫婦收養的羅紹和,想起聖經裡的一句話:「你的日子如何,你的力量也必如何。」樂觀的人可以為周遭帶來陽光和歡樂,反之,悲觀的人則會被負面情緒所牽引、圍繞。
於是他開始要求自己有所改變,面對工作、人際關係,不再自我封閉。「雖然有著不快樂的童年,但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在人生路上,總是有很多導師、貴人和朋友,適時給我提點幫助。」
不到50歲升上少將 卻選擇提前退休
受到成長環境的影響,羅紹和其實是個性低調,不喜歡成為眾人目光焦點的人。然而他做事認真細心,之後的仕途也一路順遂,在2011年接任國防部發言人一職,並隨後晉升少將。
他不僅是史上任期第二長的國防部發言人,期間經歷洪仲丘、阿帕契案等許多重大危機事件,更大膽翻轉軍中保守的刻板印象,除了設立「國防部發言人臉書專頁」與民眾溝通,也和國家地理頻道合作拍攝多部紀錄片,以及一系列廣告影片,提升國軍的正面形象。
羅紹和擔任國防部發言人時期,有許多創新舉措,扭轉了國軍給大眾的保守刻板形象。
不到50歲就「摘星」升上將軍,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正是在準備要在職場上衝刺、發光發熱的階段,但羅紹和卻反其道而行,選擇了提早退休。「我接受少將授勳的時候,心情是蠻激動的。覺得自己一個沒有背景、再平凡不過的人,卻能夠有這樣的成就,我應該趁著還有體力的時候回饋社會,幫助很多像我一樣的孩子,改變他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