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FiftyPlus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頭痛以為睡覺就好,幾小時後卻收到病危通知!楊月娥妹妹中風的啟示:誠實面對自己,別等老天提醒
下一篇

退休5年爬32座百岳、獨自報名單車環島團!70歲符修蘭:退休後一人出門玩,自然會把朋友帶回來

頭痛以為睡覺就好,幾小時後卻收到病危通知!楊月娥妹妹中風的啟示:誠實面對自己,別等老天提醒

關於健康,千萬不能鴕鳥心態。

文/楊月娥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編按:天氣變化,心血管狀況總是說來就來!尤其有家族病史、肥胖、高血壓等危險因子的人,更該在平時就留意自己的健康。楊月娥提醒,千萬不要鴕鳥心態,覺得自己不會這麼倒楣,自欺欺人,不只自己受苦,也會拖累家人。

2019年的5月1日勞動節,我為了給媽媽無障礙的空間,正忙著找房子,這天晚上又約了仲介看房子。出門前打電話給妹妹想交代有關媽媽的事,結果是妹婿接電話說妹妹已睡了。我心裡覺得奇怪,才晚上7點,這也太早就寢了吧?妹婿說妹妹頭痛到吃不下,還吐了好幾回,所以吃了止痛藥就早早歇息了。

我直覺感到不對勁。今天午後傾盆大雨,氣溫驟降,我擔心是血壓高,就請妹婿還是讓妹妹接電話,催促她快去掛急診;她覺得以前也常頭痛,吃個止痛藥,睡一覺就好了。我因正趕著出門看房子,只能在電話上好說歹說,勸她先去醫院急診看看,確認沒事再回來睡,萬一拖到半夜情況不對才送醫,拖累家人又折騰自己,何苦呢?

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  自欺欺人害人害己

我看完房子回家,打電話問妹妹還好嗎?剛陪同掛完急診的妹婿說,妹妹雖然意識清楚,但血壓一直沒有降下來,護理師說再觀察。我催促他要求醫生做進一步檢查,結果護理人員竟回答:「如果她意識模糊或陷入昏迷,就會做下一步處理。」我聽了急跳腳,等昏迷就來不及了,叫妹婿強烈要求醫院做檢查,院方這才給妹妹安排做電腦斷層。沒想到剛檢查完推回急診室,醫護人員就跑來說妹妹腦出血,中風了,拿著病危通知要妹婿簽名。

妹婿這下慌了,趕忙打電話來求救,不知道現在該怎麼辦?還要留在這裡等待治療嗎?這個醫院完全沒有警覺性,如此處理方式已經讓人失去信心,於是我趕快想辦法轉院,請託熟識的醫生幫忙,同步確認正在出血中的腦中風病患是否可以移動,以及兩個院方是否已協調好轉院細節。

一來一往的緊急聯繫,確定可以轉院後,我也立刻趕到接手的教學醫院,等待妹妹的救護車抵達。看到妹妹意識清楚,能與我對話,護理人員詢問她的體重和病史時也能清楚對答,到院還能自己挪動躺的位置,讓我稍稍安了心。該教學醫院又火速重新做了一次檢查,顱內確定正在出血,主治醫師認為需要馬上引流,便緊急協調開刀房,當晚立刻進行手術。

妹妹的手術順利成功,只是家屬在手術室外被醫護人員罵了一頓,因為妹妹竟然少報了10公斤體重,這可是會影響麻醉劑用量,稍有不慎會出事的。此時,妹妹躺在加護病床,我也無法追問她是以何種心態面對自己的健康?

家族有糖尿病和高血壓病史,加上肥胖,妹妹已屬高危險群,卻未能誠實面對自己的狀況,老是抱持一種逃避現實的鴕鳥心態,覺得自己不會這麼倒楣。過了50歲之後,她學會的第一課就是誠實面對自己的身體,自欺欺人害人害己,這個教訓讓妹妹再也不敢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

把握黃金治療期  與醫師適時反應、討論用藥

在經歷媽媽及女兒罹病之後,進入加護病房探視病人對我來說已是駕輕就熟。每天我會定時來看妹妹,在短暫的時間內,一邊用熱毛巾和精油幫她暖腳、按摩身體,一邊跟她說話。

初期探視時,我要妹妹握我的手都沒回應,幾天後她忽然睜開眼睛,開始會點頭、搖頭,回應我握著的手,有越來越明顯的進步。她的手會動了,我便拿筆給她試試能否寫字?當她在白板上寫下「愛妳,謝謝妳」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沒想到她又寫了一句:我是老大。哈哈!她想當老大耶!我大笑著回應:這恐怕有困難,這輩子妳永遠是我妹,永遠不會是老大。這是我一輩子難忘的時刻,在我們各自成家多年後,姊妹倆最親近的時光,就在加護病房中。

不過,這些終身難忘的畫面,竟是我自己一廂情願的記憶。在妹妹離開加護病房,脫離插管、鼻胃管,可以清楚對話聊天時,我問她記得這件事嗎?她居然說完全沒有印象,徹底斷片。唯一記得的是我幫她抹精油的味道,這是她在半夢半醒間最清楚的記憶。

醫生說得對,在加護病房的日子,對病患而言比較像是記憶模糊的夢境。家屬常會為病患必須承受的治療感到心疼,其實病人當下的意識是不清楚的,而是在深層睡眠修護中──我們肉眼所見的痛苦,病患不一定感覺得到

在妹妹住院期間,我因為希望她能把握黃金治療期快速康復,便要求醫院安排中醫會診,針灸與水煎藥並用,效果顯著;但妹妹也曾在用藥過程中皮膚過敏,手腳布滿疹子,後來換藥就好了。任何用藥都有優缺點,跟醫生適時反應、討論用藥感受是很重要的,千萬不可病急亂投醫,誤信偏方亂服來路不明的草藥,甚至自己當醫生隨意停藥,這些都可能會導致身體再次陷入險境

妹妹離開醫院後便轉入復健專科醫院,這是回家前的中繼站。

努力復健恢復體力與能力  順利重回職場

中風後必須把握黃金治療期,我帶著住院復健治療的妹妹照表操課,成效卓越。職能治療、物理治療、針灸治療等輪番上陣,有些看似不起眼的訓練,都是專業的復健課程,例如訓練手部的肌肉,職能治療就是拍球、疊積木、抓綠豆、排數字、找字卡。

這些看似簡單幼兒園玩樂的動作,初期妹妹做來竟覺得吃力,例如復健師叫她用雙手環抱大顆的彈力球,丟到地上反彈後再拍下去,她居然辦不到,抓握力的運用也不靈光,認水果圖卡也需要想一下,排字卡屢次漏掉同一張卡都不自知。不只她驚訝,連我也嚇到,怎麼會這樣?能恢復嗎?還能重回職場嗎?

還有物理治療的抬腿、伸手、上下樓梯等,都要照治療師安排的時間內完成,妹妹第一次做完累得滿身大汗,我在一旁當啦啦隊,肯定並鼓勵她。飲食習慣也有重大改變,我會幫她準備健康便當,少油、少鹽、少甜,飲食更健康。我陪著如新生兒般的妹妹學走路、學吃飯、學認知,等她慢慢恢復體力後,便牽著她出門散步,一開始到公園走一小段路就累了,接著每天訓練,練到不喘不累為止。

這段住院復健的日子,我一直陪在妹妹身邊,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成為她重回職場的最大資產。

倒下不是一個人的事  家人都跟著受苦

妹妹生病的事影響了所有人,包含臥病在床的老母。妹妹中風期間,我忙著跑醫院進進出出,母親總一臉疑惑看著我,可能是想問我,怎麼整日不見我的人。待妹妹稍稍穩定,離開加護病房轉到一般病房後,我決定告訴母親這件事。

她雖然身體不便,但頭腦很清楚,聽到消息後先是哭,然後緊緊抓著我的手,使勁想撐起身體,我猜她是想去看妹妹,我抱緊她柔聲安慰:「媽,您放心,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現在需要好運,需要時間,媽媽妳要幫妹妹加油祝福,母女連心,她會收到您祝福的力量。」

這讓動彈不得的媽媽腦子裡有事做,用念力祝福妹妹,並請託她一定要好好的,我也才能安心去醫院幫忙照顧妹妹,又一次把母親拉往同一陣線。

妹妹出院後第一次來探望母親,她一看到妹妹頭髮剃光的樣子就哭了,拉著妹妹的手摸了又摸,妹妹也很激動,還要安慰母親:「媽!對不起,我沒把自己照顧好,讓您擔心了。」母女倆緊握彼此的手,兩人哭成一團,我在一旁跟著掉淚。我當媽媽後,明白對孩子的心,是時時刻刻的牽掛,巴不得能代替孩子受苦。

媽媽倒下時我49,已屆中年,不至於驚慌失措;妹妹倒下時,她的子女都還在就學,她的女兒正在準備研究所的面試,兒子適逢大學期末考,突如其來的考驗逼得他們一夕長大,內心籠罩著害怕失去母親的恐懼。幸而妹妹把孩子教得極好,大小事都處理得妥妥當當,一家人同心挽救妹妹的生命。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妹妹剛脫離險境,還在醫院復健治療時,她身體一向硬朗的公公卻因意外驟然逝世,想來真是造化弄人,還記得他曾到家裡探視我的母親,安慰我們,沒想到竟然會比母親先走一步。母親臥病這些年熟識的好友及長輩走了好幾位,雖然明知出生注定就會死亡,但人生還是要好好活一回,畢竟生命不在長短,而在精采。

身為妹妹枕邊人的妹婿,生活也是因而大亂。妹妹剛倒下時,因為衝擊太大,妹婿好幾天都睡不著覺,白天昏昏沉沉地去上班,晚上還要到醫院照顧妹妹,身體差點吃不消。重大事件發生時,人常因為擔心而無法好好入睡,不僅讓體力下滑,也徒增許多負面思考與情緒,這樣不但無法好好照顧病人,還把自己的健康也賠了進去。在面對劇變時,一定要把自己先顧好,才能好好地照顧別人

留心健康風險做好控管  才能好好享受生活

有家族病史代表身上可能有危險因子,千萬不能無視。妹妹幸運重回職場,用親身經歷分享規勸許多身邊的人,不可鴕鳥心態輕忽健康,萬不可心存僥倖。

我有一位自幼一起長大的閨密,身體狀況和妹妹相似,卻不量血壓、不看醫生,自己服用成藥,或道聽塗說吃許多保健食品。我們一起聚餐慶賀妹妹重生時,聽著妹妹訴說鬼門關前走一遭的歷程,是多麼不容易才重回職場,但閨密居然沒有警醒,聽完後依然故我,一再輕忽血壓的警訊,手上的健康測量手錶都已閃著警示紅燈,還是不就醫吃藥,繼續加班漠視身體的抗議。

在一個溫度驟降的清晨,正是中風好發的時間點,閨密在睡夢中摔落床下失去意識,驚醒家人緊急送醫急救,結果和妹妹一樣是中風,卻沒有妹妹的運氣,現狀大不同。還記得最後一次聚餐時,提醒她要減重、要注意三高、不要避諱看醫生,如今正值壯年的她就這樣面無表情地靜靜躺著,長照之路遙遙無期,令人不勝唏噓。

閨密常說退休要去遊山玩水,我勸說不用等退休,安排時間就能到處走走,她總說工作太忙、事情太多、責任太重,連吃飯聚會也是來去匆匆。我心疼地握著她那雙原本能飛快敲打鍵盤的手,不禁問她: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什麼才是美好的生活?勞苦拚搏的一生,到底是為了什麼?妹妹殷鑑不遠,為何妳就不願意記取教訓,要拚到老天幫妳喊停呢?好吧!不罵妳了,累了就休息吧!

資訊發達的社會,許多有心的病友紛紛成立臉書社團,無私分享過去自身的生病經驗,教導面臨類似景況的朋友及家屬如何面對處理,妹妹也懷抱著相同的心,樂於分享這段罹病復健的歷程,並讓眾人一起見證她最後康復的成果。我非常感謝妹妹重生,沒讓臥病中的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更希望大家都能珍愛生命,愛惜自己。

能健康地活著,真好!

(本文摘自楊月娥著,《不逃跑的陪伴:在陪病相伴的路上,如何選擇面對、學會轉念、正向克服,讓自己好好喘息?》,采實文化出版) 

2023/01/23

此文對你有幫助嗎?50+全站免費,但需要您的贊助,支持好內容製作
https://pse.is/3hg64d

追蹤50+FB
https://pse.is/58arq5

加入LINE
https://fiftyplus.pse.is/4yt2sf

下一篇

退休5年爬32座百岳、獨自報名單車環島團!70歲符修蘭:退休後一人出門玩,自然會把朋友帶回來

50+學院

50+熟齡美妝工作坊:掌握關鍵減齡彩妝技巧
  • 中山藏藝所6樓集會室

  • 2024/03/06 ~ 2024/03/13

50+聲音表達工作坊進階班第4期
  • 台北市

  • 2024/02/29 ~ 2024/04/11

50+生命寫作工作坊 基礎班第12期
  • 中山藏藝所2樓展演區

  • 2024/02/27 ~ 2024/04/02

【50+學院╳六號實驗室】熟齡當代舞課第15期
  • 六號實驗室當代舞蹈藝術學院

  • 2024/01/19 ~ 2024/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