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開不適合的另一半,心裡卻還有氣!心理師:離婚後如何調適心情,找回自己的名字?

斷開不適合的另一半,心裡卻還有氣!心理師:離婚後如何調適心情,找回自己的名字?
2023.01.04
25,439
作者|曾玉玲,陳莞欣
責任編輯|陳莞欣

作者|曾玉玲,陳莞欣 2023.01.04

責任編輯|陳莞欣25,439

文章用聽的
00:00 10:52 1

文/曾玉玲 圖/Shutterstock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離婚後,該如何調適心情?即使告別不適合自己的另一半,不少人在離婚後仍感到心中有個打不開的結,沒辦法感到全然的舒坦。如何在親密關係結束後,處理情緒,踏上新的人生旅程?請看諮商心理師的分析。

都已經分開了,為何還是放不下?這是許多人離婚後,必須面對的課題。尤其對50+來說,和另一半共同度過數十年的光陰,彼此的生活圈、人際關係,就像藤蔓般糾纏在一起,短時間內要解開並不容易。但若坐視不管,內心的挫敗感又久久不散!

受傷的心靈,到底該怎麼「復健」?愛心理諮商所專任心理師劉乙欣表示,離婚後會出現的反應,在心理學上主要是「關係的失落」,不分年齡,往往會歷經5個階段:

離婚後的悲傷5階段歷程:震驚/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沮喪、接受離婚後的悲傷5階段歷程:震驚/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沮喪、接受

1. 震驚/否認

「這是真的嗎?」、「我們竟然要離婚了」

2. 憤怒

「為什麼會這樣?」、「都是他/她的錯!」

3. 討價還價

「如果…可不可以……」

4. 憂鬱沮喪

「我的婚姻破裂了」、「是我不好嗎?」

5. 接受

「沒事的」、「一切都會過去!」

在面對婚姻關係結束時,當事者內心通常會先「震驚/否認」、不想接受事實;接著感到「憤怒」、處於情緒高張的狀態;等到能量耗得差不多,則開始「討價還價」、希望有挽回餘地;直到無可奈何、陷入「憂鬱沮喪」,最後才慢慢「接受」事實。

劉乙欣指出,以上5個階段是各年齡層都會出現的心理變化。但50+最大特徵,就是在離婚前所歷經的掙扎、爆發,不僅會反反覆覆,時間也拉得特別長。她舉例,最常見的狀況是先生外遇,夫妻為此失和,但因早期觀念較保守,為了孩子、家庭,多數女性都會選擇忍讓,過程可能長達數十年,直到孩子長大了才決定離婚。

她也遇過在婚姻當中,妻子是屬於較強勢一方,掌控著家中經濟及重大決定,男方為了孩子長期隱忍,但數十年來受到的精神傷害,並不亞於肢體暴力,導致他離婚後仍久久無法釋懷。

「長時間的忍耐,再加上彼此的生活圈高度重疊,這些都會導致熟齡族在離婚前會掙扎特別久,內心的糾結也往往更深。」

離婚後,該如何走出泥淖,找回快樂的自己?

離婚不等於失敗!停止責怪自己,是復原的第一步

劉乙欣認為,許多人難以走出離婚傷痛,很大一個原因是將「離婚」與「失敗」畫上等號:擔心周圍人的眼光、自己也感到丟臉。但結束一段婚姻關係,真的就意謂著自己是失敗者嗎?

「離婚不一定就代表失敗。光是要打破這個迷思,把想法轉正,就需要許多努力。」劉乙欣說。離婚者若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迷思,就會一直活在挫敗、沮喪中。有時,即便出軌的是先生,太太也會自我檢討:「到底我錯在哪?他會外遇是我不夠好嗎?」因而陷入責怪自己的循環。

她指出,離婚者可以為親密關係的結束感到悲傷,但不要讓這種感覺跟著自己迎向未來的路。她舉例,曾有一位60歲的女性,在心理諮商過程中,所有的憤怒,全集中在20年前被丈夫背叛的那個時間點。她以20年前的狀態生活至今,內心始終有個結,導致人生無法向前,「這也是多數人為何明明離婚了,內心卻仍無法平靜下來的原因。」

在過去的經驗裡,她發現不少人非但沒接受已離婚的事實,還常常卡在過去的某個時間點。例如,一對50多歲的夫妻,女方不斷抱怨身為軍警的另一半總是在外執勤。甚至連自己懷孕生產時,對方也選擇工作,讓她一個人承受痛苦折磨。女方一直活在當時的場景裡,想到就生氣,即便男方退休後試著修補關係,最終兩人仍決定離婚。

面對這樣的當事人,她會從心理諮商師的角度,幫助當事人找到導致離婚的關鍵,「很多人會接受自己已經離婚,卻無法接受自己還在氣『當時的另一半』。唯有親自賦予這件事一個解釋和意義,才能認定這個事實,把結打開。」

身分轉換,最易造成矛盾與失落!離婚後,記得找回自己的名字

由於彼此共同生活了大半輩子,因此,熟齡夫妻離婚後,很多人會因為身分的轉換出現矛盾或失落的心情。這種情況又以女性更為明顯,因為她們是家庭的主要照顧者。

劉乙欣舉例,曾有一位熟齡女性,離婚後雖然和前夫各過各的,但男方認為他有付贍養費,因此要求她逢年過節還是要回家幫忙、也要盡媳婦的義務照顧公婆。而這位女性跟前公婆的感情也不錯,因此陷入了角色上的糾結,認為自己明明已離婚、但對這個家庭似乎還有責任,「我想要過獨立的生活,但又一直被夫家叫回去!」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溝通,這位女性才釐清,自己受到傳統觀念影響,覺得有責任要照顧前公婆,但同時也想要重視內心「做自己」的聲音。於是,她選擇了折衷方法,去照顧想照顧的人,但不用像以前一樣做牛做馬。她曾感慨的說:「我真不曉得我前夫到底娶的是老婆、還是幫傭。」

「當她說出這句話時,某種程度也是心裡某個結打開了。當她被困在妻子跟媳婦的角色矛盾時,她選擇了找回自己的名字。」

熟齡離婚後,邁向新未來的待辦清單  婚姻結束,是新旅程的起點

50+離婚後,到底要如何調適自己的心態?蛹之生心理諮商所專任心理師孫昭業建議,第一步就是要接納自己的聲音!很多人認為自己都離婚了,如果還有自責、悔恨等負面情緒,是不理性的行為。但,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人之常情。

面對失落,有任何負面情緒都是正常的。你要先接納這些情緒的存在,才能順利找到方向,一步步把結打開。如果一直逃避、隱藏這些情緒,它日後還是會跑出來。」孫昭業說。

孫昭業表示,若有情緒上的困擾,可以透過專業的心理諮商獲得改善;也可以透過好友或家人的傾聽,得到情緒上的支持。尤其熟齡男性,離婚後常因為生活上感到不便而尋求再婚,「但內心若沒有好好修復,這些傷口很可能會帶到下一段關係;很多女性離婚後也常刻意將自己的行程排滿,認為忙碌就可以忘記傷痛,殊不知這些都是治標不治本。」

第二步,則是盤點現實面的問題。像是離婚後,自己的角色該如何轉換或定義;重疊的朋友圈是否要繼續維持?或者,要如何建立新的關係?生活上,彼此要同住或分居?如何面對子女。最重要的是,離婚後經濟是否能夠獨立?可能需要和對方協調贍養費、或自己重回職場……等。針對各個層面進行規劃,同時安排新的人生目標,才能沉著面對將來的生活。

孫昭業建議,離婚者可以列一張清單,把以前因為受限於另一半,無法滿足、不能做的事情寫下來。接著一步步慢慢去實現這些願望,像是自助旅行、騎車環島、學習跳舞、吃麻辣鍋……等。「列清單的同時,你也在幫助自己回顧過去,而這張希望清單代表的是未來,你即將踏上新的旅程、通往新的人生道路。」

不過,她也提醒,離婚後要「放下」,需要花多久時間因人而異。每個人走的路徑不同,要走多久?沒有標準答案;也並非走得快就好、走得慢就不好。「許多人常常太快要放下,殊不知就是要經歷過一切的情緒反應,甚至某種程度上允許自己有時間和空間,去釋放這些情緒。不逃避、不壓抑,唯有充分經歷過,你才有可能真的放下。」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