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娟專欄|長輩的品格:預先安排好失能離世後的事,在最壞的情況也不帶給兒女煩惱

張曼娟專欄|長輩的品格:預先安排好失能離世後的事,在最壞的情況也不帶給兒女煩惱
2022.12.12
32,204
作者|張曼娟

作者|張曼娟 2022.12.12

32,204

文章用聽的
00:00 04:29 1

文/張曼娟 攝影/張國耀

編按:張曼娟提醒,把自己照顧好、不要成為兒女負擔的想法,不是只有實踐在運動養生,還有其他失智失能遺產爭奪等風險也應該及早設想,做好準備。

每當我在活動中或是臉書上分享照顧父母的心路歷程,就會有我輩中人對我說:「為了不想給兒女造成負擔,所以,我都很注意自己的健康,運動啊、養生啊,都有確實做到。」

認真努力運動養生  也可能有意外狀況

我的父母三餐定時定量,不菸不酒,從不熬夜,屬於生活習慣良好的典範。父親喜愛唱歌,參加了幾個歌唱班;母親常和好友聊天出遊,學習烹飪和編織,他們的信仰就是:把自己照顧好,不要成為兒女的負擔

然而,7年前父親確診為思覺失調。情緒暴走與人格分裂,使我們如墮無間地獄。2年後母親狀況有些脫序,我帶她去醫院做了精密檢查,確診為失智症。父親今年95歲,母親也86了,除了思覺失調與失智,他們的健康沒什麼大問題。如果說人的身體就像一台電腦,那麼,他們的硬體一直很堅固耐用,受損的其實是軟體。

換句話說,運動、養生都能讓我們的身體健康,但不一定能抵擋洶洶來襲的精神或腦部損傷。既然不管多麼努力,還是有可能出現始料未及的狀況,那麼,在世事難料的情況下,應該做好的準備,還是該認真思考

失能前安排好照顧之事  離世前妥善分配遺產

我的多年好友喬茵的父母親都已過世多年,她看著我照顧父母,才認識到「老」是怎麼一回事。有一天,她很慎重其事地對我說:「看著妳這麼辛苦地照顧,我已經先跟兩個女兒講好了。我跟她們說,媽媽以後可能會失智,也可能會有老年精神疾病,到時候會拖累妳們,所以,我先跟妳們說一聲對不起喔。」

「然後呢?」我問。「什麼然後?先說了對不起,比較心安啊。」喬茵說。

「『對不起』是情感上的交代,難道沒有實質上的安排嗎?」我再問。

她有些困惑地望著我,無法回答。

「如果是我,我會告訴她們,妳們都是孝順的好孩子,假若以後媽媽的情況已經成為妳們太大的負擔,就把我送去專業的機構照顧。他們比較專業,妳們可以放心。有空的話來看看我,就很好了。」

「哇!」喬茵深吸一口氣:「妳真的會這樣講喔?那個送機構的事。」「我這種沒結婚又沒小孩的,將來肯定是要進機構的,我們可以去同一個機構,繼續當好姐妹啊。」喬茵笑起來,她點頭:「妳說的喔,到時候不要嫌我煩就好。」

這些年來,我看過太多手足為了年邁父母照顧問題,鬧得雞飛狗跳,甚至老死不相往來。我也看過許多手足,為了父母的遺產爭鬥不休,對簿公堂,醜態畢露。

做為一個成熟的大人,失能之前先安排好照顧的事;離世之前先妥善將遺產分配好,以免兒女受到牽累,甚至離心離德,這才是長輩的品格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2022/12月號,原文標題為〈長輩的品格〉)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