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任何年紀都漂亮?前《ELLE》總編輯盧淑芬:身心平衡才會美,幸福是不退流行的時髦

如何在任何年紀都漂亮?前《ELLE》總編輯盧淑芬:身心平衡才會美,幸福是不退流行的時髦
2022.12.08
35,683
作者|陳莞欣

作者|陳莞欣 2022.12.08

35,683

文章用聽的
00:00 11:35 1

文/陳莞欣 攝影/日常散步.李盈靜 內文圖片提供/盧淑芬

編按:哪一種美,會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資深時尚媒體人盧淑芬,曾任《ELLE》、《Harper’s BAZAAR》雜誌台灣國際中文版總編輯。對此,她提出很有意思的見解:美不只關於外型,更反映一個人的身心與生活狀態。中年後,如何活得漂亮?

常有人問資深時尚媒體人盧淑芬,什麼是任何年紀都漂亮的秘訣?怎麼變得時髦、美麗一輩子?

對於這些問題,曾任《ELLE》等數本時尚雜誌總編輯的她,並不急著提出大家想像中的「操作型定義」:怎麼穿著、如何打扮、妝髮重點⋯⋯。她的答案,是歲月換來的人生體悟,「平衡自在就是一種美;幸福才是不退流行的時髦!」

職位愈高脾氣卻愈好,怎辦到?放過自己和別人,省下情緒去做喜歡的事

51歲離開台灣赫斯特媒體集團前,盧淑芬的職位是「全媒體總編輯」,不只是台灣版《ELLE》總編輯,也引領《Harper's Bazaar》、《COSMOPOLITAN》等數本雜誌的品牌方針。若要說她的工作內容,大致可以想像成經典時尚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的總編輯米蘭達。

不過,身為總編輯的她,性格卻一點也不惡魔。外號「乖總編」的她,是同事口中溫暖正向的主管;時尚教父、凱渥創辦人洪偉明則形容,「小乖職位愈來愈高,脾氣卻真的很好很好。」

在高速運轉的職場環境中,如何保有優雅、不將壓力轉嫁到他人身上?盧淑芬說起一段年輕時的往事。20多歲的她,帶著一群人到中國出外景。原本預計的時尚大片,是以廣西特有的「焚田」文化為場景。但到了當地,卻發現季節一過,景色已經改變,只能放棄。

好不容易拍完了最後一組照片,正當所有人準備收工、模特兒也開始卸妝髮時,攝影師突然發現一處焚田景色,要不要重拍?求好心切的她,立刻要求模特兒重新上妝髮、把衣服穿回去,補拍畫面。當時團隊中的髮型師非常生氣,也讓整個團隊的氣氛立刻降到冰點。而事後底片沖出,發現當時的傍晚光線根本不足,補拍的照片沒有一張能用。

「那件事情讓我意識到,很多事情不是用力就有用。你逼過頭,會讓周圍的人非常不舒服。」她回憶,自己出社會30多年來,幾乎所有工作都需要與他人協作才能完成。人與人溝通,難免會有情緒。但如果不能衡量整體情況,一個人鑽牛角尖,對整個團隊都有負面影響。

盧淑芬擔任時尚雜誌高階主管多年,她認為,中年後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能力與極限,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盧淑芬擔任時尚雜誌高階主管多年,她認為,中年後最重要的是認識自己的能力與極限,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

她坦言,人在職場上不可能事事順心,有時也會對一起工作的人咬牙。但多數時候,她會盡可能先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他為什麼會這樣?」例如,攝影師遲交照片,可能是因為案子太多、前面塞車,並不是故意和自己作對。

知道對方行為背後的動機,不代表就能接受他的作為。但多一點理解,就能讓自己少一點情緒,讓溝通更順暢。「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對方,衝突很難解決。要氣,氣不完的。」盧淑芬說。

隨著年紀增長,她更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盡力做自己能做的,也坦然接受無法掌控的部分。「你要放過自己,把精力和情緒省下來,做其他你更喜歡的事。」

但如果還是過不去,怎麼辦?盧淑芬笑說,自己倒也沒有太高超的情緒管理技巧,但有個「奇特」的紓壓方式可供上班族參考:工作上不開心時,不妨就打開薪資帳戶,看看上個月進帳的薪水,告訴自己……所有的承擔都是有代價的。這樣想心情就能平衡一點,豁然開朗!」

中年離職回學校念碩士  不怕嘗試新事物,但也給自己「可以放棄」的彈性

在媒體工作近30年的她,選擇在2020年暫別職場,給自己的職涯一個逗點。她回憶,在前東家的最後一段時光,工作已經很熟練,「好像沒辦法有新火花,只是重複規律的routine,做該做的事。」

話雖如此,才50出頭的她和朋友聊起在工作上的停滯感,朋友鼓勵她,何不再回學校唸書,或許未來會派得上用場。當下她不以為意,「我最討厭唸書了!好不容易變成大人,還要回學校嗎?」

但,出於好奇的天性,她仔細想想,做一件沒做過的事,似乎也還不賴。某天睡前滑手機,剛好看到北教大博物館管理與科技應用碩士班的招生訊息,且申請截止日只剩幾天。「我直覺博物館很不錯,跟藝術、跟策展都有點關係,搞不好會蠻好玩的喔!天亮就立刻開始準備申請。」

兩年的時間,她順利完成論文,得到碩士學位。期間還同時在母校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教書、研究所還沒畢業竟然就得到獨立策劃大型展覽的機會。藉由不間斷的學習,完成人生中許多個「第一次」。

在職場過渡期,盧淑芬也嘗試擔任策展人,圖為她以近代台灣時裝為主題的策展《時裝時代‧時代時裝》。在職場過渡期,盧淑芬也嘗試擔任策展人,圖為她以近代台灣時裝為主題的策展《時裝時代‧時代時裝》。

她認為,自己一直是積極的人。機會來了,想做就先試試看,不會瞻前顧後。但她也告訴自己,不要太有壓力。以唸碩士為例,如果回到學校,發現跟自己的想像不一樣、覺得唸不下去了,隨時可以放棄。做策展、新工作都是如此,拿出自己最好的表現,但不用有「一定要怎樣」的包袱。

這種隨遇而安的彈性,反而帶給生命許多驚喜。盧淑芬笑說,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不論人生和職場都很難做規劃。因此,她不會設立「幾年內要怎樣」的具體目標,但仍會為自己「許願」。心中有所期待和想像,機會常會自然出現。

建立風格,是了解自己的過程!穿對衣服,會讓人更靠近理想的樣子

身心安適後,如何讓自己的外在形象也變成理想中的模樣?

長期在時尚圈工作,盧淑芬認為,建立風格是一段了解自己的過程。每個人的美感練習,起初都是從模仿開始。在欣賞的偶像身上,尋找自己可以複製的細節。下一步則是多接觸美麗的事物,例如到博物館、美術館看展、逛櫥窗,吸收專業團隊的思想精華,對培養眼力很有幫助。

「不需要把衣著變成壓力,但它可以是幫助你的工具,協助你完成你想做到的事。」盧淑芬說,比起年齡,她更重視穿著與場合的連結。例如,和時尚圈的工作夥伴碰面,她的穿著也會展現對趨勢的敏銳度,如流行強度的單品,像是不對稱剪裁的上衣、時髦的飾品,「要讓人家感覺是跟一個懂得時尚的人工作。」

相反的,到博物館、美術館,她就會避免閃亮、充滿LOGO的高調服飾,以免顯得格格不入。又如採訪這天剛好是週五,她選擇披上騎士皮夾克和球鞋去見客戶,展現自己的重視,但又不給人壓力。「時裝穿搭可以是你的樂趣,也可以是你生活、工作上角色扮演。你希望對方如何看待你,就要恰當地去裝扮。」

要決定怎麼穿,最重要的是考量場合。盧淑芬笑說,在輕鬆的場所,太過「Dress Up」,反而會給人壓力。要決定怎麼穿,最重要的是考量場合。盧淑芬笑說,在輕鬆的場所,太過「Dress Up」,反而會給人壓力。

至於年紀增長,究竟該如何因應外型的改變,調整自己的打扮風格?該不該為了維持漂亮的外貌,努力成為美魔女?盧淑芬認為,想要看起來健康、漂亮,是很正常的慾望。她也會保養、做運動,「稍微對抗一下年紀」,但沒辦法為了變瘦勉強自己忌口、嚴格遵守生活戒律,或者花大錢做高階醫美。

不過,她提醒同年紀的朋友,50後選擇簡單、質感好的衣服,才能讓自己的樣態變好。年輕時風格「浮誇」、幾乎什麼都敢穿的她,現在會盡量避免有太多紋路、花樣,以及古著風的衣服。「我們年紀有了,穿古著風,可能會順便把自己變骨董⋯⋯。」

對她而言,管理外型和工作原則一樣,「我就順其自然地追求,盡力就好。做不到放棄也可以。」這種放棄,不是放任自己偷懶,對一切都無所謂。而是因為了解自己的極限,盡心過後無愧,於是能夠放過自己。

放下得失心後的人生,反而有一種年輕時所沒有的,從容的美好。盧淑芬說,如今她所做的每件事,都是自己所選、自己所愛。「感謝這一路的人生累積,我才能擁有這樣的自在!」

相關閱讀:盧淑芬(盧小乖)著,《時髦的幸福:《ELLE》乖總編的取暖相談室》,好讀出版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