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乃菁專欄|長輩稱家裡鬧鬼、嫌電費、醫藥費太貴!照顧者該怎麼做,讓顧爸媽之路更順暢?

陳乃菁專欄|長輩稱家裡鬧鬼、嫌電費、醫藥費太貴!照顧者該怎麼做,讓顧爸媽之路更順暢?
2022.12.07
23,062
作者|陳乃菁

作者|陳乃菁 2022.12.07

23,062

文章用聽的
00:00 10:08 1

文/陳乃菁 圖/Shutterstock

編按:照顧之路,如何走得平順一些?照顧者需要多點彈性與維持情緒平和穩定。陳乃菁醫師分享一位不信任醫師、妄想家中鬧鬼、又嫌醫藥費太貴不肯吃藥的奶奶的故事。

家屬打電話來求救:「陳醫師,我母親不信任任何醫師,她是不可能去醫院看病的,可以拜託你來我家嗎?我媽媽已經快把我們逼瘋了。每天下午都說有鬼來我家、不然就是有人要來放火、不然就是有小偷來家裡偷東西。」

我答應了,盡快找時間來到李奶奶家,房子不大,位於巷內十字路口邊間,周遭有許多感應式電燈,還有一個民間宮廟。巷弄雖小,但人來人往頗有人氣,一眼看上去不是什麼鬼影幢幢的地方。

順著長輩的邏輯  配合演出找到用藥契機

那麼李奶奶的問題就要從她個人口中描述來找蛛絲馬跡了,於是我假裝是社區巡診的醫師剛好來訪視。

李奶奶放下戒心和我聊得挺開心,甚至願意帶我在她家上上下下走,看看屋內環境。我馬上發現屋內昏暗,所有窗戶都關得密不透風。在我們的互動過程中,還意外見到遊民來門口乞討。

李奶奶對我說:「陳醫師,不瞞你說,我家隔壁不久前辦喪事,之後就留下一堆鬼。當初他們辦喪事,我沒當一回事,所以,他們現在來找我報仇了。不過,幸好我家的關公很幫忙,所以,我常常要請關公出來處理。」

我附和著說:「我有加持過的符水喔,加上關公的幫忙,你一定可以讓這些鬼不要來吵你。」

李奶奶說:「這個好,麻煩你處理,我再請我兒子去拿。」

我說:「不過,醫師不能賣符水,所以我們是用藥的形式,還是得來醫院處理一下喔。」

李奶奶說:「那當然沒問題啊。」她馬上把健保卡交給我,要我開藥給她。

花多少錢不能照實講嗎?認清説實話與好照顧哪個更重要

順著這個流程走,小李帶著媽媽的健保卡到醫院付錢領藥,本以為就此可以讓李奶奶乖乖地吃藥控制妄想,但小李轉述回家後發生的狀況:李奶奶問起藥費多少錢,小李不疑有他坦白回答500多元,李奶奶嫌棄太貴:「我常看的診所便宜又方便。」

我知道李奶奶長年勤勞節儉,比如家裡電燈能不開就不開,所以屋內總是昏暗。她拒絕開冷氣,單純怕浪費電。她想聘雇外籍看護工,卻希望每個月的費用少於2萬,但人來了要聽話乖巧、願意每件事都做。

於是我和小李坐下來討論:「你還記得當初家中討論想請外籍看護的過程嗎?即使費用很便宜了,但你請到人後真的會跟你媽說每個月花3萬請的嗎?」

小李很疑惑:「花多少,不能照實講嗎?」

我說:「照實講會怎樣?」

小李馬上回答:「我媽就不會接受。」

我問:「假如不照實講,你媽媽會接受嗎?」

小李說:「應該會。」

我說:「所以囉。對你來說,讓媽媽接受你的安排重要?還是講實話但媽媽每天都不接受重要?」

小李說:「我希望她能接受,但我也可以講實話。」

我嘆氣:「你有你的堅持,媽媽有她的堅持,所以你們一直在原地打轉啊。」

小李說:「那麼讓媽媽吃你開的藥,會有幫忙嗎?」

我說:「你不願意改變,媽媽又是自我意識很強大的女性。現在狀況已經變成因為價錢的緣故,你媽媽對吃藥產生排斥感了,而你對我期待很高,好像一吃就能藥到病除。目前就只能先嘗試看看。」

照顧者失去彈性會增加照顧困難  需要適時休息

小李回家安排媽媽吃藥,但一大早就來電話求救:「陳醫師,我過了個生不如死的夜晚。」

我猜:「媽媽整夜都沒有睡嗎?」

他說:「媽媽睡到清晨4點就起來抓妖了。」

我心想就算12點才上床睡覺、4點起床,那麼母子雙方至少有4個鐘頭睡眠,應該不算太糟,但小李的口氣聽起來就是快崩潰了,於是我們討論了一下藥物調整的問題。

隔天我沒接到小李電話,心中正想著應該是狀況有改善了,沒想到接下來又是一大早的求救電話,這次打來的是小李的弟弟:「陳醫師,我媽媽昨晚打電話給119說有人要來燒房子,搞到消防隊跟警察都來了,好不容易處理完這場混亂,結果,清晨6點我哥發現全家燈火通明,我媽媽整晚沒睡。快救救哥哥吧,他照顧得受不了了。」

我先抓出關鍵字:「你哥睡到6點呢。所以說他整晚睡著都沒有發現媽媽在做什麼?我猜你哥累積的壓力太大,所以遭遇到媽媽一個奇怪的行為就會情緒反應很大。我感覺讓情緒反應很大的哥哥和腦袋有點不清楚的媽媽在一起,只會是一場混亂的戰局。你哥哥是不願意改變自己的人,不能對媽媽說善意的謊言,又要媽媽一吃藥就變乖,能聽話加上一覺到天亮,甚至要比照顧的人晚起床。我覺得你哥哥需要退出照顧一陣子、好好休息,因為他已經完全失去彈性了。」

在我的建議下,李奶奶的小兒子接替哥哥擔起主要的照顧工作。親上照顧戰場的他採用的方式很隨興:不堅持媽媽在特定時刻吃藥、想吃藥時也不介意是配水還是牛奶一起吃、媽媽想睡就去睡、幾點起床都可以。媽媽說的事情,他會和媽媽一起面對處理,讓媽媽覺得自己不用獨力承擔。

他甚至願意接受我的建議,順著我的話跟李奶奶說家中的電燈是政府出錢裝的,加上對老人有優惠,所以家裡水電全免,讓她可以放心開燈,於是李家內部光亮起來,暗影幢幢的陰影消失了。

在新的照顧方式下,沒幾天,李奶奶的狀況就大有改善,問題行為減少、情緒穩定多了。這個家庭終於找到暫時的安穩,讓大家喘口氣,好好休息一下,儲備夠了力氣再來面對下一個問題。

陳乃菁醫師的建議:選擇看事情的角度與表達方式

1. 照顧者要關照己身情緒

要能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照顧者真的很不容易。一樣是睡到清晨6點,有人覺得是「天啊!只睡到6點」。但有人覺得「太好了,能睡到6點」,這就是心態的問題。所以照顧者要樂觀並擁有穩定的情緒,幫助自己不會緊張,避免容易生氣、憂鬱、失眠

2. 選擇性表達讓照顧更順利

我常常想「告訴媽媽這個東西要花很多錢」的目的是什麼?是希望他覺得你很孝順?為了他花很多錢?還是希望媽媽也幫忙出一點錢呢?假如,做這些事情,不能讓他覺得孝順,也無法讓媽媽拿出一點錢來,只是讓雙方為了省錢而產生衝突,讓照顧變得困難,那麼乾脆就避而不談吧。

曾有家屬說:「我的付出,他都沒有看到。那我一定要跟他說我付多少錢才行。」我說:「你希望他看到,是因為你期待他給你遺產多一點?還是幫你付錢呢?」他說:「我希望他感謝我。」我說:「結果有嗎?」他說:「沒有,媽媽會說,那就不要花那麼多錢,你太誇張了啦。」我說:「你女兒看到了嗎?」他說:「有耶。她都跟我說媽媽你好辛苦。照顧阿嬤真是不容易。」我說:「你的身教會回到你身上的,女兒學會照顧父母的方式。爭執就不重要了。」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