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參加健走團一次,有益心靈!江季翰:定期給自己脫離日常的時間,出走的感覺會上癮

26260
26260
2022.12.05
83,393
作者|林芳如
責任編輯|陳莞欣

26260

作者|林芳如 2022.12.05

責任編輯|陳莞欣83,393

文章用聽的
00:00 07:51 1

文/林芳如 圖/江季翰提供 責任編輯/陳莞欣

編按:出門健走會上癮!一次,虎尾科大副教授江季翰陪徒步環島的朋友走了一段路,從此幾乎每個月都參加健走團。他把健走比喻成出走,因為可以脫離日常生活場域,和一群有共同目標的夥伴,以雙腳移動的方式邊走邊玩,轉換心情。

這天早上,中部橫貫公路大禹嶺-碧綠神木路段一輛車也沒有,卻有一列長長的隊伍走在路上,有人三三兩兩結伴前行,有人踽踽獨行,前後約20人。

大夥走路之餘,不忘欣賞眼前雲霧繚繞的美景。當陽光灑落,公路頓時成了拍照取景的絕佳地點。這群60、70歲的人,一邊拍照一邊玩,歡快的像個孩子。

「平常比較拘謹的人,那個時候特別放鬆。有些人喜歡拍照,就會停很久,想先走的人就先走,走一段再停下來等大家。」

秀麗的雲海教人沉醉,行走其間身心格外舒暢。秀麗的雲海教人沉醉,行走其間身心格外舒暢。

健走可轉換生活步調  出走的感覺會上癮

聊到這段6天5夜的中橫健行,虎尾科大資工系副教授江季翰腦中浮現出許多美好回憶。新冠疫情爆發前,喜歡旅行的他,幾乎年年出國。疫情這三年,他發現想出門不一定要出國:「最近解封開始有人想出國,但是這幾年我發現,想出門不一定要出國,台灣有滿多地方適合用健走的方式紓解心情。」

一開始,江季翰對這類多天健走活動並不感興趣,走路旅行經驗也僅限於偶爾爬爬山、走走步道。直到受徒步環島的朋友邀請,走了一小段,感受到走路的樂趣,他才慢慢上癮。

「另外雲嘉這邊每年都有媽祖遶境,我也跟著走了兩、三天。我發覺不管健走目的是什麼,挪出一點時間來走路,可以放風自己,順便運動,其實滿好的。」

受邀參加私人登山隊之後,江季翰幾乎每個月都報名健走行程。甚至,為了一口氣挪出5、6天時間健走,他必須提前完成工作。「雖然必須在有壓力的情況下計劃工作,但是完成之後,可以舒緩好幾天,就是會忍不住想出走。」

為什麼把健走說成出走?「一起出去健走的,不是同事,也不一定是周遭朋友,比較熟的夥伴可能只有一、兩個。可是透過共同的行動,大家一起走一段路,感覺不錯,也可以轉換生活步調,對身心健康有幫助。」

江季翰(中)喜歡健走,原因之一是可以轉換生活步調。江季翰(中)喜歡健走,原因之一是可以轉換生活步調。

邊走邊玩  同時享受獨行和結伴的快樂

江季翰口中的健走,不是在操場、公園走走,而是安排一段長天數的旅行,每天平均走20到25公里,每小時休息10分鐘,中午大約休息一小時。大清早出發,通常下午3點左右抵達當日住宿點。這段路程從早上到下午,路徑有高有低,速度有快有慢,中途還可以按照心情,有時候一個人走,有時候一群人走,非常自由。

和不同的人一起走,樂趣不一樣;走不同的路,樂趣也不同。每次出門健走,大夥都會根據季節、景點,安排不同的節目。

例如,江季翰一行人行經合歡溪步道那次,就待在清澈的溪水旁,欣賞櫻花鉤吻鮭,當天行程顯得格外悠閒。第二天,大夥從華岡部落走到福壽山,當時正是櫻花綻放的季節,賞櫻理所當然成為重頭戲。

暑假,他們從大禹嶺走到梨山,適逢水果產季,大夥向果農買了李子、桃子,邊走邊吃。江季翰半開玩笑地說:「第1天大家覺得很新鮮,等到連續吃了7天李子,大家就覺得沒那麼好吃了。」

夏天到梨山旅遊,可向果農買李子,一飽口福。夏天到梨山旅遊,可向果農買李子,一飽口福。

「台灣地形變化大,像中橫,可以從海拔3,000多公尺的武嶺走到花蓮太魯閣,除了欣賞海拔落差造成的生態景觀,氣候也會有很大的變化,這些都是很好的體驗。走過一次之後,你就會很期待下一次的出走。」

賞景、品嚐農產品之餘,人跟環境的互動也是旅行途中的一環。大清早,走在產業道路上,會看到農人坐在路邊吃早餐,正準備回家休息,因為他們通常半夜就起床收成高麗菜,載到梨山下賣。

出門健走  挑一雙不磨腳的鞋子

江季翰口中的健走,聽著令人心動,但他提醒,想體驗健走的樂趣,事前準備不可少。

健走的時候,盡量穿著吸濕排汗的衣服,手杖、防曬帽、雨衣別忘了帶。「像我在中橫健行,可能其中三分之一時間都在下雨。」至於鞋子,一定要挑選緩衝款,如果走路的時候,腳的某些地方會被磨到,或是鞋底太硬,很容易起水泡,影響後面行程,所以務必穿上適合自己的鞋、襪。

此外,長天數旅行,個人衣物、餐具等物品裝進背包,可能動不動就超過10公斤。每天走路超過10小時,背上還必須負重10公斤,對多數人而言是一項不小的負擔。所以,事前也得想清楚行李要隨身攜帶,抑或安排車輛幫忙接駁。

江季翰(左)提醒,出門健走,手杖、遮陽帽、雨具加上好走的鞋襪缺一不可。江季翰(左)提醒,出門健走,手杖、遮陽帽、雨具加上好走的鞋襪缺一不可。

「如果沒有多天行走的經驗,最好在出發前先練習,除了平路,也要走山路,練習上下坡,像台3線公路就很適合拿來練習。經驗值也很重要,建議循序漸進,先短程,再長程。」

至於健行路線,江季翰建議,可以先從步道開始,像是近年熱門的淡蘭古道,就分成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南路(茶道)3條主要路線,或是早年客家人運送樟腦油的路徑樟之細路,都是不錯的選擇。而若想報名參加健走團,在臉書輸入「健行社團」,可以找到相關資料,可依據個人喜好加入。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