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市建構失智照護全方位策略!讓失智者安心、照顧者放心

嘉義市建構失智照護全方位策略!讓失智者安心、照顧者放心
2022.12.05
17,998
作者|50+廣編

作者|50+廣編 2022.12.05

17,998

文章用聽的
00:00 06:45 1

文/嘉義市政府廣告企劃

依據社團法人臺灣失智症協會2021年資料,臺灣65歲以上長輩每人12人即有1人患有失智症,80歲以上更達每5人即有1人。在嘉義市,近年來推動「失智症防治照護行動計畫」,以多元化策略結合產官學團體,採4段7級全人照護概念建構防治照護網絡,盼能進一步改善失智症患者及家庭照顧者生活品質。

在嘉義市政府的推動支持下,整合各局處、民間團體及失智共照中心推動失智友善社區計畫,建構人人成為失智友善居民、友善天使的社區文化,讓失智家庭更能放心走出來尋求幫助及診斷,迅速得到確診治療;另長照中心及共照中心提供相關資源,讓家屬不再孤單無助也能獲得喘息。

「守護嘉憶人」用智慧科技帶來生活溫度

面對失智症患者可能於戶外走失,而家屬找不到人的困難點,嘉義市政府團隊全國首創「守護嘉憶人走失協尋資訊系統」及與警察局監測系統結合,以貼近使用者生活習慣、宗教信仰及認同感的平安符小載具,將人文關懷、守望相助之元素「智慧化」,家屬透過APP即可掌握親人定位訊息,曾獲得衛福部109年高齡友善城市創新獎、110年第4屆政府服務獎及110年審計部優良特色獎等獎項肯定。

近年在實際推行下,防走失載具綁定人數已達534人,APP安裝量計7,390人;APP服務累計使用次數為40,271人次;打卡累計次數2,038,765次。而這2年員警受理失智走失也已大幅減少,原每年平均30多位,今年截至目前為止為13人,可見系統推動應用之實際成效。

嘉義市建構失智照護全方位策略!讓失智者安心、照顧者放心_img_1

「守護嘉憶人」載具輕薄短小,僅3.5*3.5*0.5公分,可依照依長輩信仰加上放入長輩平時信仰的平安符中,降低排斥感增加長輩配戴意願。

團體家屋模擬「失智村」為長輩搭建正常生活

「失智照護不等於失能照護。」聖仁失智照護家園執行長黎世宏強調,失智症是一段漫長的過程,也是一種相當複雜的症候群,並不是一得到失智,就會馬上失去自理能力。失智者除了記憶力衰退,也會影響到其他的認知功能,照顧失智者不能用傳統的照護觀念按表操課來照顧。

「尤其得到失智症的原因中,除了他自己本身生理上的退化外,有很大原因是減少了蠻多跟人際互動機會跟社交參與的過程,也因此,讓長輩聚集在一起,彼此之間去獲得這個有關於人際互動的一個技巧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在聖仁失智照護家園,規劃有日照中心也有團體家屋,一層80幾坪的空間,只提供9位長輩居住,除了生活空間更有餘裕,從動線規劃、空間設計、傢俱等都時時以「失智者」的需求來規劃,同時也從國外引進最新、智慧的照顧設備,像是導入「晝夜節律燈-智慧光照控制」、「藍芽定位感測」降低失智長輩的精神行為症狀發生頻率與‘改善睡眠品質,或是透過「OMI智慧認知訓練系統組」以遊戲的方式幫助提升失智症患者認知及全身性運動、延緩退化。

臺灣在2007年推動團體家屋,至今全臺才僅有25家機構30個單位的團體家屋。隨著高齡人口越來越多,失智比例也會越來越高,在臺灣照護體系不夠健全與未來長期照護的人力欠缺之下,嘉義市也希望能先做出一個失智照護的典範,除了提供長輩像第二個家的社區型照顧模式,也希望支持家庭照顧者的生活,可以保有原有的生活和品質,一起好好過日子。

嘉義市建構失智照護全方位策略!讓失智者安心、照顧者放心_img_2

長輩在照服員的協助下實作,讓長輩能自行維繫著正常生活的模式。

多元策略 嘉市府盼提供全方位照護

嘉義市在面對高齡化浪潮同時,其實也正在面對快速增長失智人口的新挑戰。每一位失智症患者所代表的,其實也是一個背後將經歷照顧壓力的家庭。在為期約10年的失智罹病生命歷程中,照顧的家庭就如同悶燒鍋一樣隨時可能爆炸,甚至產生嚴重家庭悲劇。

對此,不論是「守護嘉憶人」或團體家屋,其實只是嘉義市政府全方位規劃的其中一環。為能涵蓋預防、治療、復健及策劃支援各種生活功能之照護與安置,市政府長期與民間照護團隊、醫療院所及專家學者等共同努力。從初級預防策略如防治教育、衛教宣導到減少殘障復健如「守護嘉憶人」到居家喘息、機構喘息等紓解家庭照顧者壓力的服務等。其最終目的,其實都是盼能讓失智症患者及照護者不再感到社會疏離與孤軍奮戰,而是能被傾聽、理解、接納,進而讓家屬及長輩都能夠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用行動支持50+

媒體是推動社會朝向更好改變的關鍵。《50+》目前皆為免費閱讀,然而網站運作需要不同專業人員的投入。如您喜歡這篇文章,誠摯邀請您小額贊助,支持內容製作。希望我們在您的支持下,能持續對台灣熟齡生活有正向啟發、給予人盼望!

Go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