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苔 圖/澎湖縣衛生局提供
編按:人口老化嚴重的澎湖,雖然沒能享有比別人更多的長照資源,但卻巧妙借力使力,集結日照中心、復健中心與社區發展協會資源,將已廢校的菓葉國小改建為菓葉健康園區。無論長輩處於何種健康狀態,都能在這裡找到生活的樂趣與力量。
入冬的澎湖,東北季風強烈,但卻吹不倒爺爺奶奶們的雀躍心情。由9個社區組成的百來位爺爺奶奶組隊集結在湖西鄉的菓葉健康園區,正開心地進行趣味競賽。旭登日照中心的爺爺奶奶們以地主身分帶來健康操表演;只見這群老人家跟著輕快的音樂搖擺身體,神情就跟身上的桃紅色衣服一般朝氣蓬勃,台下的菓葉社區長輩們跟著吶喊加油,現場氣氛也逐漸升溫。
在菓葉健康園區,湖西鄉的爺爺奶奶正在進行趣味競賽。
「他們興奮了好幾天,一直說『沒想到這麼大把年紀,還有機會上台表演!』」負責集結表演隊伍的旭登日照中心主任林姿妤說,隨著登台時間越近、長輩們彼此督促練習、模樣真摯可愛。
菓葉健康園區的二樓是日照中心,一樓則是湖西鄉復健中心、菓葉社區發展協會進駐。無論是日照服務、健康諮詢、復健治療、還是社區共餐、甚至只是單純的泡茶聊天,銀髮族日常所需服務、菓葉健康園區全找得到。而且,很難想像,這座活力滿滿的園區,原本竟是荒廢的校園。
資源零散分布,不如集結在一地!廢棄國小校園變身健康園區
「澎湖縣的人口老化相當嚴重,與其讓資源零散分布在各地,不如集結起來提供一處完整的長照衛福據點,讓民眾使用起來更有感。」澎湖縣衛生局副局長彭紋娟說,澎湖比台灣本島早10年進入高齡社會,過去長照資源大多集中在居家照護。預防失能、社區照顧等亞健康長照資源,可說是「找不到、看不到、用不到」。
於是,2017年起,澎湖縣政府在人口數僅次馬公市的湖西鄉,選中因人口外移而廢校的菓葉國小原址,改建為以社區為核心的複合式長照空間。
「當時可以說是與時間賽跑!」回想當時情景,彭紋娟有感而發說,把學校改成長照園區可不是換個招牌了事。園區運轉前,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複雜的行政程序。比如菓葉國小校地分屬縣有地與國有地,必須辦理地目變更與移撥作業,也要向縣府與議會申請墊付經費、替30幾年的老校舍進行整修補強,此外,學校與長照園區的消防法規不同,水電用戶變更也得一併完成。
難事豈止一樁。硬體竣工後,健康園區同時有日照中心、復健中心以及在地社區發展協會,非常考驗衛生局的資源連結與溝通能力。彭紋娟說,必須仰賴不厭其煩召開協調會,並由日照中心統籌管理。
長輩寧願在家沒事做也不想「被照顧」 長照服務變成到校上課,延緩失能
「鄉下的長輩們不知道什麼是日照中心,一開始寧願賦閒在家也不願意來。」林姿妤說,菓葉健康園區開幕的第一年,許多長輩將政府的美意拒之門外,幸好,照服員們說服了第一批長輩:「阿公、阿嬤,你們不是來這裡被人照顧、是來學校上課啦!」
每天早上,長輩們一到學校,宛若「老師」的照服員們先幫大家測量生命跡象、再開始做早操,接著,透過智能科技導入肢體訓練、生活日常訓練,盡量延緩失能。
長輩們最喜歡的活動還有被稱為以色列麻將的「拉密」、以及簡單的美食DIY,自己製作蔥油餅、烤餅乾。這群長輩每天平安上學、快樂回家,日照中心的口碑逐漸在鄉里間傳開,現在,日照中心服務的長者已達27位。
復健運動是維持身體機能的不二法門,圖為菓葉健康園區的手部肌力復健課程。
林姿妤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位獨居的伯伯初來日照中心時總是不發一語,無論旁人進行什麼活動,他也是坐在輪椅上淡漠以對。
後來才知道,這位伯伯是一位獨居老人、又突發中風,對生活早沒了熱情。在照服員的協助下,一方面,在日照中心安排客製化肌力訓練課程,也牽線慈善機構協助清理居住環境、解決三餐問題。當伯伯擁有一張新的床墊,可以好好在家中睡一覺,照服員們第一次看到他笑了。林姿妤說,現在伯伯不必依靠輪椅也能正常行走,甚至願意主動與照服員、以及其他「同學」們打招呼。
在個人化的復健課程後,有些原本坐著輪椅的長者,後來都能透過輔行器自由活動。
伯伯的情況可以說是澎湖長輩的縮影。澎湖獨居老人比例全台第一,高齡、獨居是誘發失智症的關鍵,沒有正常的社交互動,長輩的內心也容易感到孤單、憂鬱。日照中心不僅解決身體病痛,更能即時發覺更多衍生性問題,讓長輩走出家門、認識朋友、重新找到與社會的連結。
各類型長者會用到的資源都在同一處!讓長輩開心上學、快樂回家
「菓葉健康園區的成功關鍵是『共融』,把不同的資源聚合起來、發揮1+1大於2的效果。」彭紋娟說,在菓葉健康園區,日照中心、復健中心與社區發展協會三者絕非獨立運作的個體,而是互相影響、碰撞,創造出有活力的老後生活。尤其長者的健康狀態是會流動的,菓葉健康園區把不同健康狀態者所需的資源擺在一起,有助於長者全面盤點自己未來可能會使用到的資源與服務。
位於菓葉健康園區的復健中心,有需求的民眾可於衛生所看診後搭乘接駁車前來復健。
不僅日照中心的長輩會使用復健中心服務,社區發展協會舉辦的各式活動,也會邀請日照中心長輩參加。相對地,疫情前,日照中心會定期邀請社區居民上樓參加半日體驗,常有居民恍然大悟:原來「樓上」不是病得很嚴重才能去!
曾經有一位80幾歲的老先生,原本每天自己騎助行車到菓葉社區發展協會串門子、參加活動,後來感覺自己身體機能退化,便主動與家人提議「改成去樓上」,轉到日照中心接受照顧。
林姿妤曾在安養中心服務很長的時間,深知長者被病痛折磨、又要與家人分開非常辛苦,對比如今菓葉安養園區的長輩們,每天開開心心地來上學、歡歡喜喜的回家,在地、在家、在愛與被愛的人事物中逐漸安老,她更堅信要延緩長輩住進機構的時間,健康的社區至關重要。
迄今,菓葉健康園區不僅有37位長者接受照顧、也服務6,800人次的復健患者、提供239位社區居民關懷訪視、電話問安、共餐、健康促進活動。這般成效也讓澎湖縣政府更有信心,盤點既有資源、期待能繼續複製成功經驗。彭紋娟微笑說道:「在離島也能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老年生活,我們替自己感到驕傲!」